界牌鎮(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界牌鎮)

界牌鎮(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界牌鎮)

界牌鎮隸屬於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位於廢黃河南岸。鎮域面積122.6平方公里,共轄20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159個村民小組、18000個農戶、81000人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界牌鎮
  • 別名: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75897人
  • 電話區號:0515
  • 郵政區碼:320922
  • 地理位置:廢黃河南岸
  • 面積:122.6平方公里
  • 人口:81000人
  • 氣候條件:暖溫帶向亞熱帶過渡的濕季風氣候
  • 火車站:濱海港站
  • 車牌代碼:蘇J
  • 濱海特產:五醍漿、何首烏、海蜇絲
鄉鎮概況,歷史研發,交通物流,農業經濟,社會事業,人文景觀,招商引資,名優產品,

鄉鎮概況

東與八巨鎮接壤,南和東坎鎮相連,西隔中山河響水七套鄉六套鄉相望,北同凡集鄉毗鄰,緊臨縣城北側,鎮域面積122.6平方公里,81000畝耕地,2008年全鎮共實現GDP70548萬元,財政收入達到434013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達到208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85元。
界牌鎮下設村分別為:竹林村、眾興村、周莊村、鎮南村、學地村、許家圩村、興和村、條河村、雙龍港村衛生室、十八頃村、三壩村、界牌村、吉港村、淮南村、華林村、馮莊村、大於莊村、沖邊村、鎮淮河村、雙巨村、陸集村、新巨村。
地處北溫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地勢高爽,具有大面積優質沙壤土,是各類蔬菜、旱熟作物最理想的種植之地。
界牌鎮界牌鎮

歷史研發

界牌鎮鎮境是南宋建炎二年(1128)和南宋紹熙五年(1194)黃河先後兩次奪淮以後,陸續淤長而成,至明萬曆九年(1581)真正成陸,因上游大量泥沙的長期堆積,形成北高南低的地貌,堆上高程達7米,堆下一般5米左右,堆上以沙質土壤為主。政府所在地——陸集,因有6戶人家最先落戶,史稱六家碼頭,一代一代生息繁衍,陸姓人丁逐步興旺,於清乾隆年間設莊,民國8年(1919)又因陸姓倡導興集市,故取名陸集。2001年行政區劃調整撤陸集鎮、界牌鄉合併成立界牌鎮。

交通物流

省道327、縣道坎友線、坎灘淤線、坎界線穿越南北,中山河、陸集河、陶圩河、梁橋河縱橫其境。距204國道20公里,距濱海港35公里。水陸交通十分發達。

農業經濟

界牌鎮堅持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的首位,以農業、繁榮農村、致富農民,全面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進程為著力點,狠抓農業結構調整。2003年完成農業增加值2523萬元,糧食生產穩中有升,良種覆蓋率達100%,農業機械化程度達90%以上。江堤在原來建設的基礎上,完成1800米迎水坡掃尾工程,5000米填塘固基,平台由原來的5米擴展到10米,維修、改造了9座通江涵閘,使整個江堤全面達標,排除了人民民眾的水患之憂。投入60多萬元對10l省道進行了水系改造,投入400萬元的對永紅閘進行了改造,農田基礎建設繼續得到加強。2000年,我鎮在全市率先實施涉農收費公示制,所有村級單位都對涉農收費項目進行了公示,各收費部門均將收費項目和標準公布上牆,全面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
近三年來,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界牌鎮做到:第一,以園區建設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以龍鑫豬業有限公司年產商品豬1.5萬頭、種豬560頭養殖項目,可以帶動1500畝飼料田、有機複合肥的綜合開發,從而成為界牌農業的亮點;第二,以園區建設發展生態農業,加快千畝優質無公害稻麥、200畝無公害蔬菜等綠色食品基地的建設,推動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第三,以園區建設推動特色水產業發展步伐,充分發揮長江岸線的區域優勢,劃出300畝特色水產品功能區,形成長江特色水產區;以武陽農業特色園為基點,
申報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現代化示範園項目。2002年實現多種經營產值7600萬元,占農業比重的76%。2001年以來我們積極引導每一個村培養一批(3—5戶典型戶)既有說服力、號召力,又具有靈活經營頭腦的大戶和農民經紀人,來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2001年我鎮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十佳”農民種養大戶1人,“百優”農民經紀人和種養大戶7人。

社會事業

教育:鎮內現有中學三所,國小26所,中心幼稚園2所。中考成績一直居全縣先進行列。
衛生:鎮內擁有衛生院2座,住院床位達50個,擁有衛技人員68名,村村擁有二合一衛生服務室。
農村改水:全鎮擁有13眼深水井,自來水入村率100%,入戶率達78%。

人文景觀

清水河:一個有很多美麗神話傳說的內河,占地300多畝,素有神河、善河、奇河之稱。神河,該河從未枯乾過,上百年來,有不信奇人曾幾次用水車、水泵欲抽乾取魚,但都沒有一次如願;善河,該河儘管又深又大,但從未溺死過人;奇河,該河常年清澈不濁,雖然四周均為沙土,但無論暴雨多大,將黃土雜質沖入河中,只需一兩個小時便又清波蕩漾。該河是純內河,不與外河相通。但河內魚種十分豐富,如稀有的魚種叫娃娃魚,大的有數十斤。該河曾被捕撈過長達2米多、重二三百斤的大魚。在當地和當地去上海老一輩人都能說出很多關於清水河的傳說。70年代曾有遠近數十萬人專程到該河祭河神、喝其水祈求消災治病。根據專業人士分析,該河可能有地下泉,並含有豐富的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據了解在清水河周圍一直飲用清水河生活的人群中,不僅癌症發病率低,而且平均壽命都高於其它地方,極具旅遊開發價值。
界牌鎮西瓜界牌鎮西瓜

招商引資

1、該鎮擁有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是蘇北地區有名的大棚蔬菜之鄉、花生之鄉、草雞之鄉、生豬養殖大鎮、意楊生產大鎮,是客商投資興辦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的最佳選擇。2、該鎮擁有良好投資環境,乾群熱情質樸,社會治安良好。3、擁有優惠的投資政策,已吸引浙江、上海、蘇、錫、常等一大批客商與界牌合作,來濱海興業。

名優產品

智慧勤勞的界牌人,多少年來,因地制宜,根據本地特色,創造出了一大批頗負盛名的名優產品。
生豬養殖生豬養殖
草雞:全鎮全年草雞飼養量150萬隻,存欄蛋雞100萬隻,年產草雞蛋達1000萬斤。由於其純正、品質好、無公害,其草雞及草雞蛋深受大中城市居民青睞。
小花生:界牌鎮小花生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年種植面積萬畝以上,優質沙壤土使其具有獨特的口味,一直遠負盛名。
老顧香腸:香腸是界牌鎮春風食品有限公司在省農科院食品研究所指導下,採用現代工藝和濱海傳統配方精製而成,風味獨特,已連續兩年在省農博會上獲獎。
意楊:界牌鎮是江蘇省平原綠化先進鄉鎮、鹽城市九五綠化先進鄉鎮,現有農田林網42500畝、綠色通道52000米、成片林7122畝、在田意楊93.656萬株、年積蓄量5629萬立方。因其土壤疏鬆,氣候溫和,其材質十分優良,在徐、淮、鹽、連具有很大的影響。
大棚蔬菜:界牌具有二十多年的大棚蔬菜栽培時間,是蘇北地區有名的蔬菜之鄉,年蔬菜種植面積達3萬畝左右,大棚面積達5000畝。其主要產品大甜椒、蕃茄,全部銷往上海、杭州、蘇州、常州、無錫等十幾個大中城市。
老顧香腸老顧香腸
生豬:全年年出欄生豬12萬頭,是鹽城市生豬養殖大鎮,均為三元雜交品種,瘦肉率高,深受城市居民歡迎。
糧食市場:界牌鎮是蘇北最大的糧食集散地之一,年糧食交易量達20000噸以上,交易覆蓋十多個省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