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彼得·海斯勒“中國三部曲”之一)

甲骨文(彼得·海斯勒“中國三部曲”之一)

一個生長於四川偏遠鄉下、渴望背井離鄉的年輕學生;

一位在北京俄羅斯街區操作黑市貨幣的維吾爾裔商人;

一名死於文革的甲骨文專家……這些形形色色的面貌,

交織出一幅充滿戲劇張力、真實動人的中國之旅!

★榮獲2006年《時代雜誌》最佳亞洲圖書、《紐約時報》百大好書獎、2006美國「國家圖書獎」非小說類最佳作品入圍。

★《紐約時報》、《出版人周刊》、《華盛頓郵報》、《科克斯書評》、《書單雜誌》等書評推薦。

基本介紹

  • 書名:甲骨文
  • 作者彼得·海斯勒(何偉) 
  • 原版名稱:ORACLE BONES
  • 譯者:盧秋瑩
  • ISBN:9789866852039
  • 類別:遊記
  • 頁數:505
  • 定價:TWD 480
  • 出版社:久周出版
  • 出版時間:2007年7月5日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介紹

一個生長於四川偏遠鄉下、渴望背井離鄉的年輕學生;
一位在北京俄羅斯街區操作黑市貨幣的維吾爾裔商人;
一名死於文革的甲骨文專家……這些形形色色的面貌,
交織出一幅充滿戲劇張力、真實動人的中國之旅!
★榮獲2006年《時代雜誌》最佳亞洲圖書、《紐約時報》百大好書獎、2006美國「國家圖書獎」非小說類最佳作品入圍。
★《紐約時報》、《出版人周刊》、《華盛頓郵報》、《科克斯書評》、《書單雜誌》等書評推薦。
古商朝遺墟,是一座地底城市,包括城牆與城內,
考古學家正在描摹一個現代人未曾經見過的城市。
甲骨有可能被埋在土裡長達三千年,一直在等著被挖出來說故事。
而地面上,則是另一堆完全不同的現代建築……
兩座牆:一個古代,一個現代;一個地下,一個地上。
如果用立體的角度來看這片風景,加上第三個空間:時間,
你所看到的,將是一個三度空間的人類社會。

作者簡介

彼得·海斯勒,《華爾街日報》北京辦事處的最後一名剪報員,在平凡無奇的剪報工作中,寫下在中國與形形色色的人的相遇,這些人帶他到許多地方──有些在中國,有些在美國,甚至是新疆或台灣,從他們的故事裡,他慢慢的發現,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鏡頭裡的景色可以是任何國家的景色,而隱藏在其中的時間線,則連線了過去、現在和未來文化的歷史脈絡。
長期為《國家地理雜誌》、《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撰稿,自一九九一年即定居於北京,擔任《紐約客》駐中國記者。他生長於密蘇西里州的哥倫比亞市,在普林斯頓主修英文和寫作,並取得牛津大學英國文學碩士。曾自助旅遊歐洲三十國,畢業後更從布拉格出發,由水陸兩路橫越俄國、中國到泰國,跑完半個地球,也由此開啟了他的旅遊文學寫作之路。海斯勒散見於各大雜誌的旅遊文學作品,數度獲得美國最佳旅遊寫作獎。《消失中的江城》一推出即獲得「奇里雅瑪環太平洋圖書獎」(The Kiriyama Pacific Rim Book Prize),最新旅遊文學力作《甲骨文》(Oracle Bones)併入圍2006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非小說類最佳作品。

目錄

目錄
【古文物A】地下城市
第一章中間人
【古文物B】文字的世界
第二章美國之音
第三章斷橋
【古文物C】城牆
第四章一夜之城
第五章澱粉
第六章好萊塢
【古文物D】龜之聲
第七章夜空不寂寞
第八章移民
第九章四合院
【古文物E】青銅馬首
第十章周年慶
第十一章四川人
【古文物F】書
第十二章政治庇護
【古文物G】鑿不裂的骨片
第十三章奧運會
第十四章風沙
【古文物H】文字
第十五章翻譯
第十六章國旗
第十七章直接入鏡
【古文物I】馬
第十八章混沌西方
第十九章選舉
第二十章唐人街
【古文物J 】批判主義
第二十一章國事訪問
【古文物K】遺失的字母
第二十二章濃縮精華
【古文物L】抄錯的字
第二十三章巴頓將軍之墓
【古文物Z 】賣掉的字
第二十四章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