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鎮(海南省海口市甲子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甲子鎮位於海南海口市瓊山區的南部,東連大坡鎮,西連定安縣定城鎮,南與定安縣龍湖鎮、文昌市蓬萊鎮交界,北接舊州鎮三門坡鎮,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老區鄉鎮,老區人口7544人,占總人口的27.3%。現全鎮有14個建制村、1個社區,154個自然村、21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萬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甲子鎮
  • 外文名稱:Jiazi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瓊山區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4個建制村
  • 政府駐地:甲新社區甲子墟
  • 電話區號:0898
  • 郵政區碼:571144
  • 地理位置:瓊山區南部
  • 人口:3萬餘人
  • 方言:海南話
  • 氣候條件: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機場海口美蘭國際機場
  • 火車站: 海口站海口東站美蘭站
  • 車牌代碼:瓊A
歷史,管轄地區,地理,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經濟,交通,

歷史

清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圩開始集市,剛好這一年為農曆甲子年,故取名甲子墟。
1933年,甲子鎮屬瓊山縣第八區;1939~1950年4月,屬第五區甲子鄉。
1951年屬第二區(包括甲子鄉、長昌鄉、文昌鄉、新昌鄉)。
1958年9月歸屬東風人民公社管轄。
1959年4月屬譚文公社管轄。
1961年3月從譚文公社分出成立甲子公社。
1983年9月改稱甲子區公所。
1987年3月改設甲子鎮。

管轄地區

甲子鎮管轄1個社區、14個建制村:甲新社區、甲子村、群星村、新昌村、民興村、紅嶺村、昌西村、青雲村、民昌村、瓊新村、瓊星村、益新村、益民村、大同村、仙民村。

地理

地理位置

甲子鎮位於瓊山區南部,距市區65公里,2002年由瓊山市甲子鎮和新民鄉合併而成,甲子鎮東臨大坡鎮,北接三門坡和舊州,西臨定安縣仙溝墟,南與文昌市蓬萊鎮、定安縣龍湖交界,總面積151.78平方公里。甲子鎮屬於緩坡丘陵區,土壤為沙礫土、紅土和粘土,土質構造較複雜,地下水源缺乏。境內還有海南長昌煤礦、新民林場。
甲子鎮地圖

自然資源

甲子鎮耕地面積70393畝,其中水旱田29714畝,坡地40679畝;林地面積63000畝。有風圯水庫、高黃水庫等75宗山塘水庫,水面面積4800畝,但水利設施落後,“望天田”較多,水旱田有效灌溉面積14520畝,“望天田”15194畝。經濟作物主要以種植水稻、橡膠、胡椒、反季節瓜菜為主。

經濟

甲子鎮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農業、工業、服務業為主導的鎮域經濟結構,三產比例為6.5:1:2.5。作為偏遠地區,制約鎮域經濟發展主要是以下幾方面:一是產業結構調整難,農民缺乏必要的種養殖技術,了解市場信息的途徑和手段不夠,抗風險能力弱,鎮域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和服務業基本不成規模。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由於地處偏遠地區、自然條件相對較差,道路、水利、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三是各類項目落地難,由於基礎設施等因素的影響,很難通過招商引資改變現有經濟結構,通過項目帶動推動鎮域經濟發展。

交通

甲子鎮具有便利的交通優勢,以東線高速公路仙溝出口處為起點,譚仙大道、譚甲大道、文嶺至甲子、甲子至文蓬萊路貫穿全境,是該鎮經濟發展的大動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