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明代劉基詩作)

《田家》是明代劉基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田家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劉基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田 家
田家無所求,所求在衣食。
丈夫事耕稼,婦女攻紡績。
侵晨荷鋤出[1],暮夜不遑息[2]。
飽暖匪天降[3],賴爾筋與力[4]。
租稅所從來,官府宜愛惜。
如何恣刻剝[5],滲漉盡涓滴[6]。
怪當休明時[7],狼藉多盜賊[8]。
豈無仁義矛[9],可以弭鋒鏑[10]。
安得廉循吏[11],與國共欣戚[12]。
清心罷苞苴[13],養民瘳國脈[14]。

作品注釋

[1]侵晨:天蒙蒙亮。
[2]不遑(huáng):無暇。遑:閒暇,空閒。
[3]匪:通“非”。
[4]筋與力:體力。此指體力勞動。
[5]恣:放縱,無拘束,無限制。刻剝:苛刻的剝削。
[6]滲漉:水向下滲漏。上二句說:怎么可以無限制地刻剝農民,就像水滲漏那樣點滴不留呢?
[7]休明時:美好清明的時代。(晉)潘岳《西征賦》:“當休明之盛世。”這裡是不得不用的頌辭,即套語。
[8]狼藉:縱橫散亂的樣子,這裡是到處都有的意思。盜賊:古代封建地主階級常把因飢餓而起來造成的農民稱為“盜賊”。
[9]仁義矛:仁義的“武器”。即仁政。
[10]弭(mǐ):消除,停止。鋒鏑(dí):指戰亂。
[11]廉循吏:廉潔奉公、守法愛民的官吏。
[12]共欣戚:意即“休戚與共”。欣:喜。戚:悲哀。
[13]苞(bāo)苴(jū):指賄賂。《荀子·大路》“苞苴行與?讒夫興與?”楊倞註:“貨賄必以物苞裹,故總謂之苞苴。”
[14]瘳(chōu):病癒。國脈:國家命脈。《書經·五子之歌》:“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作品簡析

此詩大約作於元順帝至正十五年(1315)左右。詩歌前八句,細緻描述了農民的辛勤勞苦,“侵晨”即出,“暮夜”還不得息,用自己的體力換來收成。“租稅”四句寫統治者剝削農民,點滴不留,絲毫不愛惜、體恤農民的辛苦。“怪當”二句,指出因為官府無限制的剝削,農民不得溫飽,不得不鋌而走險,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最後六句是詩人的感慨,詩人認為任用循吏,施行仁政,與民同憂樂,必能根治社會的弊端。這種觀點有一定的局限性。作者當時正被革職還鄉,他做官是以廉潔正直著稱,詩中提到“安得廉循吏”也揭示了朝廷用人不當和抒發自己的怨憤情緒。
這首詩語言質樸,結構嚴謹,反映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時局、國運的關心。

作者簡介

劉基(1311—1375),字伯溫,號犁眉,處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元至順二年(1332)進士。曾任江西高安縣丞、江浙行省元帥都事等職。因反對“招撫”方國珍等事被革職。明太祖朱元璋起事後,劉基於至正二十年(1360)到應天(今南京),輔佐太祖平定天下,為明開國功臣,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誠意伯。洪武四年(1371)辭官。晚年為左丞相胡惟庸譖毀,憂憤而死。正德中謚“文成”。劉基精通天文兵法,運籌帷幄,為朱元璋得力助手,且詩文皆工。其文與宋濂齊名,暢達有奇氣,其詩與高啟並肩,雄渾而奔放。他生當亂世,憂國憂民,其作品反映了社會動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痛苦,也揭露了元朝統治者的殘暴和腐朽。有《誠意伯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