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歌

田中歌

這首詩運用白描手法,滿懷同情地敘述了孤苦無告的寡婦母子兩人的悲慘境遇。首兩句寫景,景象陰慘淒迷,成為下面所寫的人間悲劇的生動形象的背景。“田頭”句至“娘自有較計”為寡婦的悲哀自訴。“田頭”兩句寫寡婦拾穗而遭人欺辱,既見其孤苦無助,也是下面自訴的觸媒。“自言”以下從寡婦之口,敘寫了其母子兩人慘苦至極的生活,寡婦兩手空空,覓食無門,幼兒哭啼索食,母子俱掙扎在死亡線上。作品以哀惋的內心獨白,淒傷的對話,將母子兩人的悲慘境遇描寫得令人觸目驚心。結尾四句是詩人對母子生活情景的客觀敘寫,這一鏡頭情景交融,撼人心魄,進一步強化了作品的悲劇意味。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田 中 歌
飢鷹叫風野日白,田鼠倉皇亂阡陌[1]。
田頭背立泣寡妻[2],拾穗盈筐人奪得[3]。
自言一日勞,可得三日食;
十日刈獲了[4],可儲一月積。
今年三日皆空還,明日重來復何益?
出門時,兒已飢;
入門時,兒曳衣[5]。
娘得谷,換米歸,
兒食粥,娘啖糜[6];
娘空還,兒哭啼。
“兒勿啼,娘心悲!”
向屋後,望菜畦:
天寒雨瘦菜不肥,籬疏畏逐強鄰雞[7]。
閉門抱兒勸兒睡:“明日娘有飯,娘自有較計[8]。”
北風入夜吹破屋,上有明月照人哭。
人哭不聞聲,但聞兒寒就娘聲瑟縮[9]!

作品注釋

[1]亂阡陌:在田塍上到處亂竄。阡陌,田間小路,南北為阡,東西為陌。
[2]寡妻:寡婦。
[3]人奪得:被人奪走了。
[4]了:結束,完畢。
[5]曳(yè):拉,牽引。
[6]糜(mí):粥。《爾雅·釋言》註:“粥之稠者謂之糜。”
[7]強鄰:強橫的鄰居。
[8]較計:打算,辦法。
[9]就娘:依偎著母親。就:靠近。

作品鑑賞

作品繼承了唐代“新樂府”的優良傳統,充滿對孤兒寡母的深深同情,通過對他們生活際遇的敘寫,揭露了社會的冷酷黑暗,有強烈的指斥現實的力量。作品運用白描,藝術上有鮮明特色。

作者簡介

黎簡(1747—1799),字簡民,號二樵,廣東順德人。工山水,筆墨蒼潤似吳鎮,淡遠近倪瓚,頗負時譽。又能詩詞。有《五百四峰草堂詩鈔》、《藥煙閣詩鈔》、《芙蓉亭樂府》等。
黎簡原籍廣東順德,其父來南寧經商,娶當地大族雷氏女為妻。乾隆十二年(1747)五月 二十三日(6月30日)黎簡生於廣西南寧,年輕時往來廣東、廣西間。因喜愛廣東省內東樵(羅浮)、西樵二山之勝,故自號“二樵”。他還取東樵432峰、西樵72峰之意,把居室命名為“五百四峰堂”。黎簡性情耿介,不慕名利,世人目之為狂,遂自號“狂簡”。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貢,將赴廷試,因父喪未行,遂不復應試。黎簡多才多藝,工詩善畫,兼精書法,擅長篆刻,號稱“四絕”。
一生未出仕,靠賣畫、賣文及教館為生,生活比較清貧。曾寄居廣州慈度寺,住處四周種上竹子,曰竹平安館。中年所居村曰百花村,築亭曰眾香閣、曰藥煙堂、曰五百四峰。袁枚當時名動天下,來到廣州欲求一見,卻被黎簡拒之門外,一時轟動詩壇。翁方綱任廣東學政時,未到廣州上任,先夢見二樵,更被傳為佳話,也可見二樵在當時文化人心目中的地位。1799年十一月七日(12月3日)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