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坑林場

甘坑林場位於東鄉縣城的東南部。東與瑤圩鄉、王橋鎮接界,南與黎圩鎮及金谿縣的雙塘鎮相鄰,西接黎圩鎮、虎圩鄉,北靠孝崗鎮。全場總面積為67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坑林場
  • 總人口:7695人
  • 經營總面積:12.45萬畝
  • 職工人數:823人
簡介,沿革,地理,資源,

簡介

體制分全民的集體兩部分,轄4個全民分場,掛4個村委會,共52個村民小組。經營總面積12.45萬畝(其中全民5.2萬畝),森林覆蓋率為30.4%。有耕地9185畝,其中水田8404畝,旱地781畝。總人口7695人,職工人數823人。場部距縣城26公里。

沿革

甘坑林場前身是1957年冬由上山下鄉幹部創建的虎形山墾殖場大山林業隊和山下林業隊,1963年秋以這兩個林業隊為基礎,建立甘坑林場。1970年從虎形山墾殖場分出,隸屬縣林業局。1984年又併入虎形山墾殖場管轄。1985年與虎形山分開,成立東鄉縣甘坑林場,並從虎形山撥慈眉、松林、上坊村委會為甘坑林場掛鈎集體。

地理

甘坑林場地處高、中、低丘複合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呈三角形,最低海拔150米,最高海拔金峰嶺498.8米,為全縣最高山峰。大部分村莊坐落在四面環山的山腳部,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由於地勢較高,沒有較大的水澇災害。土壤以紅、黃粘土為主,適宜林木生長。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別是夏季氣溫比縣城要低2-3度,是避暑的聖地。全場有水庫12座,其中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4座,山塘48口,蓄水量達380萬立方米。

資源

甘坑林場蘊藏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在金峰嶺周圍有栓皮櫟、檫樹樹種1000多畝,還有盆樹種,如繡花針、紅杜鵑等已有十幾年的歷史。動物資源、藥材資源也非常豐富,已探明鈾礦儲量在150-200噸,還有金礦等。林場全民部分主要以林木業為主,經營面積52141.6畝,林業用地50199.4畝,其中用材林18008.5畝,灌木林8578畝,毛竹林1850畝,經濟林520畝。板栗種植面積1580畝,年產板栗40餘噸,胡柚、布郎李種植面積1000餘畝。
該場金峰嶺高度為東鄉縣之最,峰頂上的寺廟(遺址)和石筍等自然景觀吸引了古今不少名人、俠客到此遊覽,歷史源遠流長,具有廣闊的旅遊開發前景。北宋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曾先後兩次到此遊覽,並留下"金峰晚坐有感"和"再宿金峰"兩道詩於此。石筍位於金峰頂以南4公里,原有石鍋、石灶、石轎、石棺、石人、石公雞、石香爐、虎岩、神仙腳印、撐腳石、鼓石等自然景觀,形象逼真,現仍存的石筍有三丈多高,附近一個村莊因此而得石筍之名。場南2.5公里的上池村,是王安石的故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