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瑙(中藥)

瑪瑙(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瑪瑙,中藥名。為氧化物類石英族礦物石英的亞種瑪瑙Agate。產於河南、湖北、安徽、江蘇、陝西、甘肅、四川、雲南、浙江、台灣、新疆、遼寧等地。具有清熱明目除翳之功效。常用於目瞼赤爛,目生翳障。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瑪瑙
  • 別名:馬腦、文石
  • 毒性:無毒《本草拾遺》
貯藏,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炮製,採集加工,炮製方法,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飲片性狀,相關論述,

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塵

入藥部位

瑪瑙。

性味

味辛,性寒。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清熱明目除翳。

主治

用於目瞼赤爛,目生翳障。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砸碎,研為細粉;或水飛用。

炮製

採集加工

挖出後除去泥沙雜石。

炮製方法

1.瑪瑙: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研或水飛極細粉,乾燥。
2.煅瑪瑙:《異授眼科》:“火煅,酒淬三次。”現行,取淨瑪瑙,置適宜容器內,放入無煙爐火中煅紅,取出,放涼。
3.豆腐制瑪瑙:取豆腐鋪鍋底,上放瑪瑙塊,再覆蓋豆腐,加適量的水,煮約2h至豆腐起蜂窩狀時取出,研末。

形態特徵

瑪瑙:晶體結構屬三方晶系。常呈各種形狀的緻密塊和乳房狀、葡萄狀、結核狀等,常見有同心圓構造。顏色不一,視其所含雜質種類及多寡而定,以白色、灰色、棕色和紅棕色為最常見,亦有黑色、藍色及其他顏色。彩色者常表現為條帶狀、同心環狀、雲霧狀或樹枝狀結構,條痕白色或近白色。蠟樣光澤,半透明至透明。斷口細密平坦至貝殼狀。硬度6.5-7。相對密度2.6-2.7。

生長環境

系各種顏色的二氧化矽膠體溶液所形成,充填於岩石的裂隙或洞穴內。產於河南、湖北、安徽、江蘇、陝西、甘肅、四川、雲南、浙江、台灣、新疆、遼寧等地。

藥材性狀

呈不規則塊狀,近扁圓形、圓柱形(為加工工藝品的多餘部分)。紅色、橙紅色至深紅色及乳白色、灰白色。條痕白色。透明至半透明。表面平坦光滑,玻璃光澤;有的較凹凸不平,蠟狀光澤。體輕,質硬而脆,易擊碎,斷面可見到以受力點為圓心的同心圓波紋,似貝殼狀。具鋒利稜角,可刻劃玻璃並留下劃痕。無臭,味淡。迅速摩擦不易熱。以質堅、色紅、透明者為佳。

飲片性狀

瑪瑙為極細粉末狀,淺紅色,橙紅色或深紅色,具光澤。無臭,味淡。

相關論述

《本草拾遺》:“味辛,寒,無毒。”
《本草拾遺》:“主辟惡,熨目赤爛。”
《綱目》:“主目生障翳,為末,日點。”
《綱目》:“顧薦《負喧錄》云:馬腦品類甚多,出產有南北,大者如斗,其質堅硬,碾造費工。南馬腦產大食等國,色正紅無瑕,可作杯斝。西北者色青黑,寧夏、瓜、沙、羌地砂磧中得者尤奇。有柏枝馬腦,花如柏枝。有夾胎馬腦,正視瑩白,側視則若凝血,一物二色也。截子馬腦,黑白相間。合子馬腦,漆黑中有一白線間之。錦江馬腦,其色如錦。纏絲馬腦,紅白如絲,此皆貴品。漿水馬腦,有淡水花。斑馬腦,有紫紅花。曲蟮馬腦,粉紅花。皆價低。又紫雲馬腦出和州,土馬腦出山東沂州,亦有紅色雲頭、纏絲、胡花者。又竹葉馬腦,出淮右,花如竹葉,並可作桌面、屏風。金陵雨花台小馬腦,止可充玩耳。試馬腦法:以砑木不熱者為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