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2月3日在市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市長古小平所作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瑞昌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類型:報告
  • 地區:瑞昌市
  • 市長:古小平
背景,工作回顧,工作思路,

背景

(2010年2月3日在市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市長 古小平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我市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取得較快、健康發展的一年;是大力實施“強工興城”戰略,啟動項目最多、財政投入最大的一年;是不斷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全面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年;是全市上下喜迎撤縣設市二十周年,向心力、凝聚力和幹事創業熱情空前高漲的一年。一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下,市政府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落實“三保一弘揚”指示精神,一心一意謀發展,創新克難求突破,齊心協力抓落實,圓滿完成了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突出表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主要經濟指標再創新高。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億元,達到52億元,同比增長15%;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億元,達到105億元,增長2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1.5%,總量達到63.8億元;財政收入“跨五過六”,完成6.35億元,增長31.6%,總量排名九江第一;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71億元,稅收收入完成5.78億元,鄉鎮財政收入突破1.7億元,三項指標再創歷史新高;國稅完成2.81億元,地稅完成2.46億元,分別淨增5541萬元和6247萬元,增長27.7%和36.1%;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91%,財政收入占GDP比重1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00元;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2%,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9%和6%。
——工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積極幫扶企業發展,全力以赴主攻項目,狠抓園區平台建設,全年淨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總數達到96家,位居九江市第一,工業經濟占GDP比重繼續保持60%以上。招商引資實現突破。推行市本級帶頭招商,部門單位跟進招商,鄉鎮及條管單位自主招商工作機制,規範優惠政策,多次召開項目建設現場會,定期召開項目推進調度會,全市上下招商氛圍濃厚,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全年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5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個,5—10億元項目3個,投資28億元的亞泥五六期、投資20億元的誠坤造紙、投資6億元的凌珂針織、投資5億元的蔡氏造紙設備製造、投資3.37億元的武山銅礦尾砂庫等重大項目紛紛落戶。全年引進外資3413萬美元,其中外匯3133萬美元,居九江市第三位;外貿出口完成2089萬美元,同比增長14%。工業企業運行穩健。研究16條具體措施,幫扶企業應對金融危機影響;市財政安排工業發展基金1000萬元,支持企業發展壯大,每月召開一次現場調度會,研究解決工業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和問題,規模以上企業平穩健康發展,骨幹企業擴張勢頭強勁,投資9億元的亞泥四期生產線進展順利,投資1.45億元的江聯沿江舾裝碼頭建成並投入使用,投資2.6億元的武山銅礦二期技改項目全面竣工;財政注入資金1500萬元,成立兩家貸款擔保公司,幫扶企業融資6.3億元;兌現園區企業獎勵、優惠資金1161萬元,開展幫辦房產證、幫招工活動,一周之內辦好33家企業22萬平方米廠房產權登記證,增強了企業自我發展能力;召開鄉鎮專場招聘會,組織小分隊赴湖北、河南、貴州招工,為34家企業招工3692人,企業用工難題較好解決。全年四大支柱產業實現產值86.4億元,同比增長20%,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3%。平台建設有效推進。完成園區赤烏東路、楊林湖大街及460畝工業用地征地工作,開展園區“閒置土地、閒置廠房”專項清理,收回6家企業閒置廠房,占地350畝,收回閒置土地827.9畝;全年新增廠房4萬平方米,入園企業累計140家,投產企業115家,經濟總量繼續位居九江市縣級園區前列。碼頭工業城“三路一渠”工程全面竣工並通過審計驗收,公用港口規劃基本完成。
——城市建設管理亮點紛呈。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範城市管理,城市對外形象大步躍升。城市規劃不斷完善。投資290萬元,全面完成新一輪《瑞昌市城市總體規劃》、《秦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人防建設專項規劃》、《消防專項規劃》、《安定湖新區詳細規劃》和火車站廣場改造、人民公園改造等15項詳細規劃設計;投資100萬元的規劃展示館投入使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大綱》和碼頭鎮、白楊鎮等六個重點鄉鎮規劃通過專家組評審並批覆。城市建設力度加大。全面推進有史以來項目開工最多、投入最大的城市建設“2357”工程,總投資12億元。投資2億元,全省縣級一流的行政中心、文化藝術中心、人民公園改造三大標誌性工程全面竣工,集中展現了瑞昌城市建設的大氣和品位;投資1000多萬元的火車站廣場改造、市民廣場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投資4.5億元的杭瑞高速公路連線線和瑞碼大道工程進展順利,路基工程基本完成;投資5000萬元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全面竣工,成為全省第二批最早投入運營的縣級污水處理項目;投資近4000萬元的中醫院搬遷主體工程竣工;投資近1600萬元的創業孵化中心主體工程封頂,體育中心、星級賓館、長江地表水廠等項目推進順利。投資3300萬元,完成城市道路硬化3.5萬平方米,鋪設人行道板2.7萬平方米,鋪設排水管道7649米,市民高度關注的建設東路東段、洋雞山路建設進展順利。市容管理效果明顯。全力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實行“三級十包”,實施部門聯動,實現全民參與,車輛亂停亂放、行人不走斑馬線行為基本規範;城市淨化、綠化、亮化水平不斷提高,投資106萬元,升級改造城區垃圾中轉站、公廁、環衛設施,擴大市容環衛保潔和城市管理範圍,城市衛生狀況明顯改善;投資80萬元,城區新增樹木5.2萬株、新增綠地2萬平方米,城區綠化率40.2%;投資98萬元,新增路燈591盞、更換新型節能燈及景觀燈1130盞。城市經營業績突出。有效壟斷土地一級市場,精心策劃,實現土地經營效益最大化,全年籌措資金4081萬元,收購土地18宗,面積2326.3畝。出讓土地10宗,386畝,全部依法招拍掛,原仙池樂園97.93畝地塊,從1.7億元起價拍賣到2.3億元,淨增6000萬元,促成了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商業面積9萬平方米的瑞昌聯盛國際商貿中心項目;全年土地出讓收益4.5億元,是前三年的兩倍,再創歷史新高。全力保障發展用地,上報用地14批次18宗,面積5052畝,已獲批覆用地11批次15宗,面積3016.9畝。
——三農工作發展步伐加快。全面落實國家強農惠農政策,注重農村面貌改善,加大農業投入,增加農民收入,各項工作成效顯著。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安排專項資金410萬元,加大農業產業扶持力度,糧食麵積22萬畝,總產量1.6億斤,實現了面積、單產、總產“三增長”;油菜種植面積16萬畝,被農業部列為萬畝油菜示範縣,獲江西省油料生產先進縣稱號;生豬出欄32萬頭,南義、橫港、范鎮、桂林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建設進程加快;小龍蝦養殖面積3.8萬畝,產業發展經驗被中央電視台專題報導;水梨種植面積3.5萬畝,增長21.9%。落實農機購置補貼211萬元,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全市農機功率淨增5.14萬千瓦,機耕、機收水平分別達到62%和53%。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綜合得好、服務得好、探索得好,接受九江市政府主要領導專題調研,被農業部列為全國基層農技推廣改革項目試點,並代表我省赴農業部作經驗介紹。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按照“發展為先、富民為本、文明同步、整體和諧”思路,紮實開展新農村建設“攻堅月”活動,整合資金4460萬元,115個新農村建設點改水、改廁、改房、改路全面完成,整村推進、新能源利用成為最大亮點,綜合成績繼續位居九江市前列。完成農村水泥路面硬化改造270.3公里,成為全省率先實現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的縣(市),江家嶺等4個渡改橋項目、范鎮大橋等2個危橋改造項目全面啟動;投資500萬元的紅旗、龍源、大壤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全面完成,投資2000萬元的高泉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主體基本完成,投資3000萬元的橫港、石門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已經啟動。爭取國家投資2026萬元,完成范鎮桂林土地整理項目,新增耕地596畝。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市財政投入45萬元,支持三個鄉鎮新建辦公樓;整合各類資金7200萬元,大力實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造林面積6.65萬畝;萬畝生物防火隔離帶發揮重要作用,森林防火十年來首次獲得上級表彰;投資100萬元,紮實推進城鄉結合部、鄉鎮集鎮、378個新農村建設點和交通要道的垃圾無害化處理,農村衛生狀況明顯改善,被評為全省農村生態建設先進縣(市)。
——各項改革創新迎難而進。繼續深化改革攻堅,破解發展難題,創新體制機制,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國企改革穩步實施。按照“統一安排、統一政策,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分口打包、分塊打包”原則,全面啟動49戶國有(集體)企業改革並完成改制成本核算,克服企業債務重,財政壓力緊的雙重壓力,安排資金1000萬元,化解銀行債務1.16億元;安排資金1.6億元,其中財政籌資7000萬元,列入省考核任務的15戶國有工業企業2883名職工安置費全部發放到位,職工勞動關係依法協解,養老保險證和醫療保險證做到統一辦理和統一發放,後顧之憂妥善解決。機制創新成效明顯。針對基本建設項目多、投入大的實際情況,從嚴執行工程招投標制度和《瑞昌市工程建設管理辦法》切實加強工程預算、設計、招投標等環節管理,審查審核項目資金3.14億元,審定金額3.02億元,依法公開招標35項,總招標價4.7億元,中標價4.01億元,分別節約投資成本1138萬元和6900萬元。整合經營性國有資產,投資公司權益資本金由4000萬元擴大到8200萬元,資產總量1.93億元,全年累計融資1.01億元。堅持政府主導,促進銀企對接互動,成立九江市第一家縣級金融辦公室,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33.6億元,增長34%,比年初淨增8.1億元。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得到創造性落實和運用,全年爭取中央資金1.02億元。為民服務水平提升。積極構建立體式便民服務網路,按照“一個視窗受理、一次性收費、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模式,組建了行政服務中心,進駐中心視窗單位24家,代理視窗單位7家,全年審批項目1.3萬件;21個鄉鎮全部建立便民服務中心,157個行政村全部建立便民服務室,416個村落社區基本建立便民服務點,全年代理各類服務事項3.2萬件;組建集工程交易、土地交易、產權交易、政府採購於一體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全年受理交易88件,交易額9121.5萬元,節約和增值資金800萬元。
——民生保障措施更加有力。整合籌措各類資金2.7億元,市本級配套7099萬元,不折不扣落實民生工程,全力保障民生幸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就業形勢繼續好轉。全面落實就業扶持政策,新增城鎮就業8372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423人,城鎮就業率99.6%,零就業家庭安置率100%;完成城鎮職業培訓7154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8576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3820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246萬元,就業困難群體“托底”安置450人。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征繳總額1.02億元,村(居)“兩委”258名正職幹部全部參保,全市新增參保人數1.2萬人,總數6.1萬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征繳5974萬元,參保人數8.3萬人,覆蓋率100%;工傷保險人數7.7萬人,其中,農民工工傷保險2.1萬人;勞動者合法權益到得維護,開展勞動監察1096次,追討農民工工資155.7萬元;新農合參合農民29.72萬人,統籌資金使用率96%,參合農民一次性報帳率近100%。救助範圍不斷擴大。全市4609戶9046名城市居民和6213戶1.5萬農村居民享受低保補助,城鄉低保對象人均月補助分別達到168.5元和70.5元;城鄉醫療救助3萬人次,救助金額806.5萬元,醫療救助金使用率98%以上;安排資金16萬元,落實450名90周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安排資金1300萬元,為教師發放津貼;開展農村敬老院星級創建活動,全市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87.5%,同比提高7.2個百分點;完成法律援助221件,占目標任務的138%;積極解決城鎮居民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投資1471萬元,完成6棟1.02萬平方米廉租房建設,通過公開搖號,204戶困難家庭春節前可入住新居。社會秩序更加和諧。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刑事犯罪,連續三年刑事破案突破千起,連續四年沒有發生命案,綁架等四類惡性案件為零,社會治安形勢持續穩定;成功舉辦九江市解決信訪維穩突出問題現場推進會,建立健全領導開門接訪、包案調處、集中下訪等長效機制,賽湖農場“兩田制”,江聯造船廠區封閉搬遷戶安置,亞泥三、四期拆遷戶安置等熱點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積極開展安全生產宣教、執法行動,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形勢良好。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立足構建人民滿意的和諧瑞昌,加大公共服務力度,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市慶活動圓滿成功。本著“節儉、安全、實在”的原則,舉行慶祝大會,各界人士座談會,三大項目竣工、八大項目開工儀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文藝演出和體育活動,充分展現了20年來我市改革發展的新成就、新面貌、新風采,營造了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良好氛圍,凝聚了瑞昌人民銘記黨恩、熱愛家鄉的向心力,達到了“展成就,振精神,促發展”效果,展示了瑞昌人民“開明開放,求實求新”的良好形象,為推動瑞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源泉。教育事業優先發展。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基本完成了中國小校舍危房改造,財政安排資金8000萬元,成功完成瑞昌一中收回管理移接交工作;教學質量明顯提升,全市中考700分以上人數27人,占九江市人數的27.8%,高考二本上線率28.3%,同比增長 5個百分點,中考、高考綜合成績穩居九江市第一;現代職業中專躋身國家重點,幼兒教育進入九江先進行列;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完成原九江學院瑞昌附中103名教師轉編,全年選聘新教師58名,選派支教教師10名;教育普惠政策全面落實,為義務教育階段4.3萬名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發放貧困寄宿生補助生活費281.86萬元,職中貧困生助學金和普高助學金364萬元,高考入學貧困生政府資助金119.5萬元。文廣事業全面發展。投資近億元、建築面積3.9萬平方米的文化藝術中心,集大劇院、電影院、電視演播廳、廣電網路傳輸中心、城市規劃館、展覽館、文化館、圖書館、檔案館為一體,功能齊全,設施全省一流,揭開了瑞昌文化事業發展的新篇章;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基本竣工,37個農家書屋全面建成;廣泛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活動,“三下鄉”活動農村文藝演出206場,電影放映2404場;大力推進文藝精品工程,瑞昌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大,銅嶺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編修進展順利;基本實現有線廣播電視市鄉村三級聯網。衛生事業蓬勃發展。實行藥品統一配送制度,醫療單位藥價平均下調8%;人民醫院、中醫院“二甲”複審和婦幼保健院“二甲”評審工作全面完成;公共衛生應急事件處置和重大疾病控制工作成績突出,全市未發生一例甲型H1N1流感及手口足病確診患者;積極推進“光明·微笑”工程,完成白內障手術1083例,唇齶裂手術63例;接收14名“三支一扶”畢業生,向社會公開選聘32名醫學院校大中專畢業生,有效充實了基層衛生隊伍,榮獲全省農村衛生工作先進縣稱號。其他各項事業均衡發展。完成計畫生育四項手術1982例,社會撫養費890萬元,出生人口性別比專項整治紮實開展,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全面落實,出生人口性別比同比下降4.27,計畫生育率提高6.8個百分點;啟動《瑞昌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編制,新增“萬村千鄉”農家店73家,發放家電下鄉補貼322.6萬元;《瑞昌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稱號;投資900萬元,落實糧食倉儲設施“退城進郊”政策,新擴建萬噸儲備糧庫;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民眾性體育水平;積極開展“五五”普法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瑞昌市志》完成首輪編纂並成功首發;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權益得到保護;公民道德建設得到加強,湧現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周俊軍,全國優秀鄉村醫生肖敦木,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黃河,江蘇省啟東市“首屆道德模範”張緒柱等先進典型;國防動員和人民武裝工作進一步加強,超額完成全年徵兵任務,軍事訓練工作獲全省先進;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檔案、統計、審計、物價、地震、信息化等工作得到較大發展,供電、菸草、工商、稅務、質監、藥監、郵政、通訊、氣象等部門為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機關工作效能不斷最佳化。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持“集體領導、會議決策”,全年召開常務會12次,研究議題153個,召開市長辦公會66次,既有效推進了工作,又堅持了集體領導。出台《瑞昌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依法行政工作的實施意見》和《瑞昌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規定》,規範執法單位行政執法權和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出台《瑞昌市重大投資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實施暫行辦法》,建立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綠色通道,確保重大項目審批運行快捷。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建議,辦理人大代表建議79件,政協委員提案98件,辦結率、滿意率均為100%。紮實開展機關效能年活動,集中開展行政審批事項,不合理收費項目,評比達標表彰項目和行業協會、中介組織服務收費“四項清理”,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及政府基金318項,取消收費項目43項,實現了“三個縮減30%”目標;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開展民主評價科(股)長活動;集中整治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經濟領域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傳銷詐欺等七個方面問題得到妥善解決,被評為九江市效能建設先進單位。紮實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有序推進網上審批和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全面推行市直單位“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財務、工程招投標和物資採購制度,積極清理超標超編公務用車,嚴格規範公務接待、公務消費、公務用車和公款出國(境)四項經費,實現了四項支出同比負增長。全市產權交易、政府採購、事業單位人員選聘和退伍軍人安置均做到“陽光操作”。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全市上下承受了許多壓力考驗,戰勝了許多艱難困苦,破解了許多發展難題,廣大幹部民眾用勤勞、智慧和汗水,在瑞昌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留下堅實的足跡,譜寫了新的華章。一年的辛勞與收穫,使我們深深體會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點進步、每一份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積極參與、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努力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瑞昌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增多,土地和資金瓶頸仍然存在;支撐科學發展的制度體系有待進一步創新和完善,深化改革的任務還十分緊迫;改善民生的措施需要進一步強化,一些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更好解決;政府自身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引起高度重視,並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工作思路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是實現市委五屆七次全會奮鬥目標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對於我們實現進位趕超目標,為“十二五”規劃啟動實施奠定良好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巨觀經濟出現明顯回暖跡象,工業經濟運行延續企穩回升態勢,呈現生產增長加快,產品價格回升,效益狀況好轉的特點;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支持國內經濟成長的政策和市場因素沒有發生較大變化,經濟將保持復甦勢頭。但是,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尤其是外部需求不足對國內經濟運行產生的負面影響遠未消除,經濟復甦的基礎還不穩固。
去年底召開的全省經濟工作會指出,要堅定不移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進入國家戰略為契機,積極探索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新模式,大力發展生態產業,主動爭取國家政策、資金、項目支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九江市委、市政府根據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九江實際,提出要加大強工力度,保持興城勢頭,擴大固投增幅,加快趕超步伐,並出台了《關於決戰工業2000億的意見》,對我市新一年決戰工業提出了具體量化目標。面對新形勢、應對新考驗,我們必須千方百計保障每一家生產企業的運轉,千方百計促成每一個產業項目的落地,千方百計爭取每一項重大投資的時效,千方百計抓住每一次趕超發展的機遇,千方百計激發每一份共克時艱的動力,以創造性的工作奮力實現經濟社會趕超發展。
根據市委五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確定的三年奮鬥目標和發展思路,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搶抓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機遇,按照省、九江市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五屆十三次全委會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緊緊圍繞“決戰工業”這條主線,抓住“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兩個關鍵,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一體化、農業產業化”三項進程,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進位趕超發展。
今年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5%,突破60億元;財政總收入增長25%,突破7.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5%,達到13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0%,突破10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萬元GDP能耗和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省政府下達的指標之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
根據全年工作總體思路及目標,今年,重點要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決戰工業經濟,增強進位趕超的競爭力。決戰工業300億,通過三年艱苦努力,確保全市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在現有105億元基礎上翻番增長,到2012年實現300億元。一是把創新工作機製作為決戰工業的重要前提。加大領導力度,成立決戰工業領導小組,市委書記、市長擔任組長和第一副組長,明確領導及部門責任,通過高位推動,確保各方力量向工業集中、各種要素向工業聚集、各項服務向工業聚焦,營造決戰工業大氛圍。加大推進力度,建立項目“一周一督查,一月一調度,一季一通報,半年一考核,年終總評比”的督查考核機制,力促項目引得來、落得住、投產快、效益好。加大扶持力度,市財政安排資金1000萬元,重點扶持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鼓勵企業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完善信用擔保機制,切實解決企業資金需求,給予有規模、科技含量高的成長型企業擔保貼息支持;堅持內外並舉,加大園區招工和用工培訓力度,確保生產經營正常開展。加大獎勵力度,市財政安排資金1000萬元,設立企業上規模獎、企業年度貢獻獎、企業創品牌獎、企業上市融資獎、金融機構信貸支持獎,引導和鼓勵企業快發展、上規模、作貢獻。二是把推進重大項目作為決戰工業的首要任務。準確把握國家產業政策,把握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依託我市雄厚的產業基礎、豐富的礦產資源、優良的長江岸線,全力以赴主攻重大項目。搶抓央企、國企重組和產業結構調整機遇,主動對接江銅集團、鹽湖集團、國電集團、洪都鋼廠、中國船舶總公司等國有大中型企業。堅持大招商、招大商,推行全民招商和專業招商,按照“會萬名客商、走千家企業、引百個項目”要求,堅持全民創業,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不少於12個,5億元以上項目不少於4個,10億元以上項目不少於2個。要加快已簽約項目開工建設,確保一批億元以上項目順利投產,重點抓好亞泥五六期、誠坤紙業、蔡氏造紙、凌珂針織等重大項目的可研報告、環境評估、規劃設計等工作,確保六月底前全面開工;確保江銅60萬噸硫鐵礦、華瑞三期、鳳竹二期四月全面開工。三是把加快平台建設作為決戰工業的主要陣地。多渠道籌措資金,全面啟動4.7億元的平台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確保全年投入不少於2.4億元。啟動投資5280萬元的碼頭工業城江州東路東延、鎮南路東延、梁公大道北接以及陶瓷基地北幹道四條道路建設;政府貼息477萬元,完成碼頭工業城110KV變電站建設;分別投資3470萬元和8400萬元,完成江銅硫鐵礦700畝土地和亞泥五、六期1330畝土地徵用、報批、拆遷工作;啟動碼頭工業城客商服務中心和公用碼頭建設,完善工業城核心區綠化、亮化等配套工程,提升沿江工業區吸引力。全面啟動投資1386萬元的園區赤烏東路、楊林湖大街、市府東路、北環路等四條道路建設,完成投資1500萬元的南區東擴463畝土地報批和場地平整,完成總投資3839萬元的工業園西區290畝已報批土地和華瑞石化西側290畝地塊的徵用和平整。四是把培育產業集群作為決戰工業的努力方向。立足四大支柱產業,分行業制定扶持計畫,促其翻番增長,總量和規模不斷擴大。確保亞泥四期四月底前正式投產,加快推進五、六期建設,促其產能當年達到800萬噸,2012年達到1400萬噸,打造全省最大的水泥生產基地。支持江聯公司發展,促其儘早達產達標,確保全年完成15條船出口,產值超20億元,通過三年努力,產能達到30萬載重噸;著力扶持匯爾油泵、三鑽機械等企業退城進園、靠大聯強,做大做強,並帶動一批配套加工企業落戶成長。完成華瑞三期8萬平方米廠房建設,促其產能達到16萬錠,確保鳳竹二期5萬錠紡織項目年內投產,力促紡織行業產能突破50萬錠。完成武山銅礦3200萬噸尾砂庫建設,積極爭取鈦白粉項目落戶碼頭工業城,緊跟九瑞地區深部探礦,增強礦冶化工行業發展後勁。
(二)加快城市建設,積蓄進位趕超的承載力。按照城建力度不減、建設速度不降的要求,確保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城市形象進一步提升。一是繼續高起點規劃城市。主動納入大九江發展格局,圍繞九江組團式布局,主動相向發展,融為一體。認真執行新一輪《瑞昌市城市總體規劃》,按照構建水岸生態城市定位,全面完成瑞碼大道、南環路、北環路東段沿線詳細規劃,抓好潯陽東路南側、城市森林公園和城區郊野公園規劃。注重規劃引導,加強重要節點、景觀走廊、開敞空間的規劃和控制,最佳化人居環境,塑造城市特色。分期分批做好重點集鎮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構建梯度輻射、層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互補的城鎮發展格局。二是繼續高標準建設城市。立足拉開城市框架,按照“爭分奪秒抓進度,一絲不苟保質量,精打細算省投資”要求,突出抓好城西高速公路連線線和瑞碼大道兩大重點工程,全面帶動城市“東西兩大門”建設,確保兩項工程分別於8月底和12月底前全面竣工通車。繼續加大“2357”在建工程推進力度,確保商貿中心、接待中心、客商服務中心、體育中心、長江地表水廠、江灘休閒廣場等按工程計畫快速推進;啟動並完成廉租住房和安置房(二期)工程、城西客運站、土地交易中心建設。高度重視城市功能完善,啟動龍泉路、楊林中路、北環路東段、市府西路北段、公園路建設;啟動護城河改造,打造城西新的休閒景觀帶;延伸城市污水管網建設,加強污水處理廠管理,確保有效運行。三是繼續高效益經營城市。圍繞保障用地,認真做好“爭取增量、盤活存量、開發補量”三篇文章,加大土地報批和開發力度,力爭全年完成土地報批5000畝,完成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指標2000畝,破解耕地占補平衡難題,確保占補平衡土地指標自求平衡。健全土地儲備經營制度,建立收儲地塊台帳,做到定樁定界管理,主動變賣地籌資為抵押融資,按照先做環境,實行有計畫限量供應土地,實現城市土地經營效益最大化。充分發揮城投公司、土地儲備中心兩個融資平台作用,繼續實行BT、BOT方式,吸納外資和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建設,搞好城市資產市場化運作。四是繼續高水平管理城市。鞏固省級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爭創省級園林城市,推行門前六包,加大車輛亂停亂放、行人不走斑馬線整治力度,實施道路24小時保潔,探索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實現城市管理重點下移,加快城鎮管理法制化、規範化和長效化進程;加大建築材料潑灑管理力度,加強城鄉結合部、小街小巷等薄弱環節管理,改善城市衛生狀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工作機制,堅決打擊違章建築,打擊土地販子,維護健康的土地市場秩序;規範小區物業管理,按照老問題老辦法處理原則,妥善處理歷史遺留的房地產問題,確保房地產開發有度、房價合理、物業管理規範;開展多種形式的市民意識教育活動,引導市民自覺維護城市形象。
(三)統籌城鄉發展,提升進位趕超的支撐力。貫徹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千方百計增加投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一是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繼續實施“造地增糧富民”工程,認真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堅持節約用地、集約用地和依法依規使用耕地,加強農民建房規劃和管理,嚴肅查處非法占用耕地行為,確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2萬畝,糧食總產量1.8億斤以上。著力培養一批高起點、規模大、競爭力強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化示範區蓬勃發展,重點打造優質稻、油菜、山藥、蔬菜、水梨、茶葉、生豬、小龍蝦等八大基地。加大政策引導力度,規範和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力爭全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0家。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新模式,鼓勵龍頭企業、種養大戶參與土地流轉,實行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切實提高農業規模效益。深入推進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整合基層農業站所資源,加快建立現代農業服務體系。二是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推進資源要素流向農村,促進城鄉資源均衡配置,出台鄉鎮土地出讓收益返還措施,加大碼頭、南義、肇陳等建制鎮建設指導支持力度,使之成為輻射和帶動農村發展的消費中心、生產要素集散中心、“三農”服務中心、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中心。鞏固已完成的378個新農村示範村莊建設成果,繼續大力推進新農村示範村莊建設,著力打造亮點,塑造特色,確保新農村建設進入省、九江市先進行列。推進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支持豐林公司生態林基地建設,全面完成6萬畝造林綠化任務,打造316國道瑞昌段、杭瑞高速瑞昌連線線、瑞南線和立肇線立新橋至高豐段通道綠化亮點,力爭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8%。紮實推進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面整治城鄉結合部環境衛生,全面實現集鎮垃圾集中處理,確保農村環境衛生發生明顯變化。三是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橫港、石門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萬畝。紮實推進農村公路改造工程,完成九界公路通江嶺至黃金段省道,范鎮至羅家、樂園至洪一縣道改造;全面完成改渡建橋工作,結束陳仁子、鯰魚地、長流三地民眾靠擺渡出行的歷史。積極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全面完成“十一五”扶貧開發任務。
(四)繁榮第三產業,彰顯進位趕超的推動力。順應發展潮流,以現代服務業為方向,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有效拓展經濟成長空間。一是最佳化提升商貿業。全面完成《瑞昌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以科學規劃引領城市商貿業發展。適應城市發展節奏,引入市場機制,實行多元投入,加快瑞昌聯盛國際商貿中心建設,大力扶持百事特、瑞客隆、德得客等自主品牌超市發展,廣泛吸納各類資本發展商貿服務業,通過政策驅動、產業促動、居住拉動等途徑,不斷提高商貿業貢獻率。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確保行政村農家店覆蓋率85%以上,落實“家電下鄉”政策,活躍農村消費市場。積極推動“農超對接”,支持大型連鎖超市與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建立農產品採購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進農產品流通。二是大力發展物流業。充分發揮水陸聯運、通江達海優勢,加快港口資源整合和開發,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建設碼頭工業城200萬噸散雜貨碼頭,實現裝卸、運輸、倉儲、傳送一條龍作業,為決戰工業提供配套物流服務。充分利用我市綜合運輸體系完備,水路、鐵路和即將建成的杭瑞高速互為補充的有利條件,融合提升傳統運輸業,扶持現有運輸業加快發展,努力引進和培育重點物流企業,加快建立便捷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適應新型工業化發展需要,引導鼓勵生產企業運輸外包,精心策劃推介一批物流項目,引進一批知名物流企業,做大做強第三方物流。三是加快突破旅遊業。按照《瑞昌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堅持保護與開發並舉,按照“一個中心、兩大品牌、三大特色旅遊帶”的總體格局,研究制定旅遊業發展政策措施,促進旅遊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加大旅遊產品開發力度,扶持三賢、田園兩家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健康發展,力爭把瑞昌剪紙做成全國知名旅遊商品;按照“設計地方化、包裝輕巧化、價格大眾化”的要求,不斷豐富以銅製品、根雕、竹編為主的旅遊商品體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實現青銅文化主題公園、萬畝紅豆杉森林公園、城區郊野公園建設的實質性突破。
(五)增進社會和諧,凝聚進位趕超的向心力。堅持以人為本,擴大公共財政覆蓋範圍,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一是紮實推進各項民生工程。落實促進就業與再就業政策,高度重視農村勞動力轉移,制訂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創業計畫,全力保障零就業家庭就業,確保全年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000萬元;加快創業孵化中心建設,確保7月底建成並投入使用。擴大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的覆蓋面,加大社保基金征繳力度,實現應收盡收。完善社會保障救助體系,實現城鄉低保對象應保盡保,確保困難民眾生活水平有提高。改進城鄉醫療救助工作,實行醫療費用同步結算。繼續開展農村敬老院星級創建活動,提高集中供養率。二是積極發展教育事業。加強瑞昌一中、現代職業中專品牌建設,鞏固高中教育發展成果;利用老一中校舍實施四中整體搬遷,在四中原址改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啟動賽湖學校改建工程,滿足城區教育發展需求;繼續選聘優秀大學生充實農村教師隊伍,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三是繁榮文廣事業。充分發揮文化藝術中心文化活動主平台作用,繼續建設一批文化設施,培養一批文化名人,打響一批文化品牌,發展一批文化產業,努力把瑞昌建設成贛北一流、省內有影響的文化大市;繼續推進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建設,提升圖書館軟體配置,擴充館藏量,免費向公眾開放;加快《銅嶺遺址保護規劃》修編報批進度,力爭遺址保護進入國家“十二五”文物保護計畫;繼續加強廣播電視網路建設。四是提升衛生服務水平。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鄉鎮衛生院人員基本工資實行財政全額保障;完成中醫院整體搬遷,啟動人民醫院門診大樓建設,改善城區醫院對外形象;加強村衛生所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規範化建設,實施藥品統一採購和配送,抓好重大傳染病防控工作,創建省級中醫工作先進縣,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五是維護社會穩定。堅持依法治市,加大平安瑞昌建設力度,全面完善“天網”工程;加強公共娛樂場所和流動人口管理,嚴厲打擊“醫鬧”,重點工程擾工、阻工,經濟領域欺行霸市等違法行為,始終保持對刑事犯罪的高壓態勢,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社會大防控體系,積極創造和諧的社會治安環境。強化信訪信用儲備和大調解機制建設,堅持領導信訪接待日、重要案件督查督辦和信訪責任追究制度,著力解決信訪突出問題。加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確保不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和食品藥品安全事故。完善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增強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理能力。六是全面發展其他各項社會事業。加大計畫生育四項手術、社會撫養費徵收和非訴案件執行力度,嚴厲打擊非法終止妊娠和非法胎兒性別鑑定,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調問題,穩定低生育水平。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保障人民民眾體育健身權益,促進全民健身事業發展。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積極申報國家“富民強縣”科技計畫。強化國防意識,完善基層武裝基礎設施規範化建設,做好雙擁和優撫安置工作,全面完成“五五普法”驗收,大力發展殘疾人事業,關心支持婦女兒童事業,做好老齡工作。切實抓好統計、審計、檔案、氣象、紅十字會、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和防震減災等各項工作。
(六)抓好財經工作,夯實進位趕超的保障力。堅持不懈抓收入,全面激發市本級與鄉鎮抓收入潛能,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為趕超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是完善體制增活力。將政府非稅收入納入財政預算體系,編制好部門預算,精心搞好財政運轉,嚴格按預算控制支出,優先安排政府重點公共支出和重點項目建設支出;規範財經行為,建立健全良好的財政風險防範機制,加大專項資金監管力度,規範完善“鄉財縣代管、村財鄉代理”,確保公務員津貼補貼發放到位;深化國有農(林)場稅費改革、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和執收執罰收支脫鉤改革。二是全力以赴促增收。堅持依法治稅,抓主稅、清欠稅、挖潛稅、懲騙稅、打逃稅,做到大小稅源一起抓,保證應收盡收、及時入庫。積極培植稅源,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等新興經濟業態,增強稅收增長後勁;搶抓國家實施投資拉動、擴大內需的有利時機,深入研究國家巨觀調控政策和投資導向,積極向上爭取資金,保證專項資金到位;堅持現行市鄉財政管理體制,鼓勵有條件的鄉鎮依託自身條件,建立工業小區,確保鄉鎮財政收入持續增長,做大經濟總量。三是發展金融擴投入。充分發揮市政府金融辦職能作用,鼓勵金融部門加大對重點項目、重點工程、規模企業、新農村建設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加強政銀企合作,完善企業授信評級管理制度,強化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的協調,引導金融機構最佳化信貸結構,提升服務地方發展的功能;支持和鼓勵企業市場融資,尋找合作夥伴,並在用地、稅費等方面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市政府將給予有突出貢獻的金融單位和法人代表獎勵。
(七)加強政府建設,強化進位趕超的執行力。按照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廉潔高效的要求,大力弘揚“開明開放,求實求新”城市精神,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管理水平。一是建設奮發有為、敢於負責的政府。繼續在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班子中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定勢思維,創新工作方法,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在困境中找出路、在發展中求突破。對看準了的事緊盯不放,定下來的事抓緊實施,強調了的紀律堅決執行。進一步激發乾事創業熱情,把心思用在抓發展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實中,支持創造、支持創業,讓想幹事的有機會,能幹事的有舞台,乾成事的有地位。二是建設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政府。始終把為民謀利作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注重體現人文關懷,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做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使提出的發展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實際、更加貼近民眾。切實做到更好的公共資源向推進發展傾斜,更多的政府財力向改善民生傾斜,對百姓關心的大事,定一條是一條,條條算數;對百姓關注的難事,做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實;向百姓承諾的實事,說一項是一項,項項兌現,真正實現利為民所謀。三是建設高效運作、求真務實的政府。積極開展創業服務年活動,進一步深化機關效能建設,多一些實幹舉措,少一些形式主義,多一些有效服務,少一些繁文縟節,努力在政府幹部中形成“憑工作實績說長短,以發展成果論英雄”的良好氛圍,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上項目、爭資金上,用在解決熱點難點問題上,多為發展辦實事,多為民眾做好事。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進一步貼近基層,到一線了解情況,到一線建立互信,到一線推動工作,以實際行動贏得民眾的理解和支持。四是建設依法行政、風清氣正的政府。認真貫徹市委各項部署和決定,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高度重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提案辦理工作,接受新聞輿論和公眾監督。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完善重大事項社會公示、社會聽證和專家諮詢制度,規範建設工程招投標、土地使用權出讓、政府採購和產權交易制度,堅持財政性工程項目造價審核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以風清氣正的良好形象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新的形勢給我們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民眾對我們寄予了更多期盼。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為推動經濟社會全面進位趕超發展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