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源水庫

琴源水庫因位於福建省 三明市 清流縣 賴坊鄉琴源村而得名,是我國於七十年代末期修建的集灌溉,發電,於一體的水利工程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琴源水庫
  • 面積:28平方公里
  • 平均來水量:3576萬立方米
  • 總庫容:1494萬立方米
修建歷史,水庫參數,

修建歷史

1958年“大躍進”時上馬,1960年困難時期停工。1974年,清流縣水電局重新設計,省計委批准“同意興建,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同年10月動工。全縣調勞力,最高峰上場3000人。1976年汛期,大壩填高11米,過洪三次。第一、二次過洪時,下游坡面只有局部石塊鬆動。第三次是6月5日,過洪160立方米/秒,溢流深1.1米,左岸被沖開缺朽請口,寬20米。1978年12月,大壩完工。辯榜匪1980年10月壩區建成。

水庫參數

琴源水庫集雨面積2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來水量3576萬立方米。防洪標準按“一百年一遇”設計,“五千年一遇”標準校核,總庫容1494萬立方米。土石混合壩,高42.4米。溢洪道位於右岸,真空曲線型實用堰,鼻坎挑流。輸水涵管在左岸,鋼筋混凝土結構。二道斜拉閘門放水。庫區淹地508畝,移民309人。渠道開好總挨阿己乾渠7.7公里,左乾渠31.9公里,右乾渠23.1公里。因沿線地質差,淤積漏水嚴重。省地縣水利部門採取:(1)石渠化,已搞19.5公里;(2)改渠線,從總乾渠新開一條渠長6.64公里,其中隧洞2.84公里,右與右乾渠連線,灌溉賴坊;左以隧洞直通鄧家,縮戶想朵短渠甩埋巴汽線18.4公辨匪斷里。投資647萬元,其中國家補助504萬元。壩區投工105萬個工日,完成土石方58萬立方米,其中大壩填築45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靈地、李家、鄧家、賴坊農田,以緩解乾旱。1987年核為1.35萬畝。1990年糠籃朽歸後實灌1.20萬畝。渠道電站2處,裝機容量1160千瓦,年發電量350萬千瓦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