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通信網路及其關鍵技術

現代通信網路及其關鍵技術

《現代通信網路及其關鍵技術》是2011年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利。

基本介紹

  • 書名:現代通信網路及其關鍵技術
  • 作者:趙利
  • ISBN:9787118073317
  • 定價:45.00元
  • 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6月1日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高速發展,現代通信網路已成為信息社會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趙利編著的《現代通信網路及其關鍵技術》以當今主流技術為主,早期技術為線索,以現代通信網的基本概念為基礎,從各種通信網路的
技術背景和套用定位出發,著重介紹各種通信網路的體系結構、關鍵技術以及典型設備和套用案例。

圖書目錄

第1 章通信網路與技術概述……………… 1
1.1通信與網路技術發展回顧………… 1
1.1.1通信網路發展的歷史背景………………………… 1
1.1.2通信網路的發展與演進……… 2
1.2通信網路分類……………………… 4
1.3通信標準化及其組織……………… 5
1.3.1標準化的意義………………… 5
1.3.2主要標準化組織……………… 5
1.4通信網路的模型與結構…………… 8
1.4.1點到點通信與端到端通信………………………… 8
1.4.2通信網路的層次結構………… 9
1.5通信網路的技術基礎及特點……… 9
1.5.1技術基礎……………………… 9
1.5.2主要特點…………………… 10
1.6現代通信網路的發展……………… 12
1.6.1發展的動力………………… 12
1.6.2發展的趨勢………………… 13
思考題…………………………………… 14
參考文獻………………………………… 14
第2 章通信網路的技術基礎……………… 15
2.1通信網的意義……………………… 15
2.2網路體系結構……………………… 16
2.2.1OSI 模型與分層協定………… 16
2.2.2通信網路的分層結構………… 21
2.3交換與路由………………………… 21
2.3.1交換技術…………………… 21
2.3.2路由選擇方式……………… 23
2.4通信鏈路…………………………… 24
2.5業務與服務質量…………………… 26
2.5.1業務及分類………………… 26
2.5.2服務質量…………………… 28
2.6復用與定址方式…………………… 29
2.6.1多路復用…………………… 29
2.6.2定址與識別………………… 30
2.7流量控制和擁塞管理……………… 31
2.7.1流量控制及其方式………… 31
2.7.2擁塞管理…………………… 31
2.8網路結構及接口…………………… 32
2.9匯聚、分段和重裝操作…………… 34
2.10用戶通信的可靠性管理………… 35
思考題…………………………………… 35
參考文獻………………………………… 36
第3 章通信網路與技術回顧……………… 37
3.1PDH 數字型系與傳輸系統………… 37
3.1.1技術與套用背景…………… 37
3.1.2PDH 體系結構……………… 37
3.1.3基群(E1)的幀結構………… 38
3.1.4數字同步與復接…………… 39
3.1.5典型套用示例……………… 43
3.1.6PDH 技術存在的問題……… 44
3.2公眾電話交換網…………………… 44
3.2.1PSTN 的基本概念…………… 44
3.2.2PSTN 的網路結構…………… 45
3.2.3PSTN 的關鍵技術…………… 47
3.3X.25 分組交換網………………… 50
3.3.1技術與套用背景…………… 50
3.3.2體系結構…………………… 51
3.4綜合業務數字網路………………… 52
3.4.1技術與套用背景…………… 52
3.4.2N - ISDN 體系結構………… 53
3.4.3N - ISDN 的套用…………… 57
3.4.4N - ISDN 存在的問題………… 58
3.5幀中繼(FR)技術………………… 58
3.5.2幀中繼的體系結構………… 58
3.5.3幀中繼的核心技術………… 62
3.5.4典型套用方案……………… 64
3.6數字同步網………………………… 65
3.6.1基本概念…………………… 65
3.6.2網同步方式………………… 65
3.6.3我國的數字同步網………… 66
3.7電信管理網………………………… 67
3.7.1基本概念…………………… 67
3.7.2系統構成…………………… 68
3.8七號信令系統……………………… 70
3.8.1信令的基本概念…………… 70
3.8.2SS7 的基本概念……………… 71
3.8.3SS7 體系結構………………… 71
3.8.4SS7 套用示例………………… 73
思考題…………………………………… 74
參考文獻………………………………… 75
第4 章高速乙太網技術…………………… 76
4.1乙太網概述………………………… 76
4.1.1乙太網發展歷程及其優越性……………………… 76
4.1.2乙太網的標準與分類………… 77
4.1.3網路拓撲與分層體系結構………………………… 78
4.2乙太網關鍵技術及設備…………… 79
4.2.1CSMA/ CD 協定……………… 80
4.2.2交換式乙太網……………… 81
4.2.3第三層交換………………… 81
4.2.4虛擬區域網路………………… 82
4.2.5乙太網互聯設備…………… 84
4.3快速乙太網………………………… 88
4.3.1基於IEEE802.3u 的快速乙太網………………… 88
4.3.2基於IEEE802.12 的100VG - AnyLAN …………… 89
4.4千兆乙太網………………………… 90
4.5萬兆乙太網………………………… 91
4.6下一代高速乙太網………………… 93
4.7乙太網套用案例…………………… 93
4.7.1網咖的乙太網解決方案……… 93
4.7.2校園網的乙太網解決方案………………………… 94
思考題…………………………………… 96
參考文獻………………………………… 96
第5 章SDH 傳送網及技術………………… 97
5.1SDH/ SONET 概述………………… 97
5.1.1SDH/ SONET 發展背景……… 97
5.1.2SDH/ SONET 主要特點……… 98
5.1.3SDH/ SONET 技術標準……… 99
5.1.4SDH/ SONET 套用領域……… 100
5.2SDH 體系結構…………………… 100
5.2.1SDH/ SONET 術語………… 100
5.2.2SDH/ SONET 信號體系結構……………………… 101
5.2.3SDH 分層結構……………… 101
5.2.4SDH 網元類型與網路配置……………………… 102
5.2.5SDH 幀結構………………… 103
5.3SDH 復用………………………… 104
5.3.1概念與術語………………… 104
5.3.2SDH 復用結構與方法……… 108
5.4SDH 網元與網路結構…………… 111
5.4.1SDH 網元設備……………… 111
5.4.2SDH 網路結構……………… 114
5.4.3SDH 自愈環保護…………… 117
5.4.4SDH 傳送網組網案例……… 123
5.5SDH 支撐網……………………… 124
5.5.1SDH 同步網………………… 124
5.5.2SDH 管理網………………… 126
5.6SDH 典型設備及套用…………… 126
思考題…………………………………… 129
參考文獻………………………………… 130
第6 章ATM 技術與B - ISDN 網路…… 131
6.1B - ISDN 概述…………………… 131
6.1.1綜合業務數字網及其發展……………………… 131
6.1.2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及其發展…………………… 132
6.1.3ATM 技術概述……………… 134
6.1.4B - ISDN 業務……………… 135
6.2B - ISDN/ ATM 體系結構………… 136
6.2.1技術標準…………………… 136
6.2.2B - ISDN 參考配置………… 137
6.2.3ATM 信元………………… 139
6.2.4ATM 網路結構與接口……… 140
6.2.5B - ISDN/ ATM 協定參考模型…………………… 142
6.3ATM 交換機及其關鍵技術……… 148
6.3.1ATM 復用與交換方式……… 148
6.3.2ATM 交換機及技術………… 151
6.4B - ISDN 網路信令……………… 157
6.4.1B - ISDN 信令概述………… 157
6.4.2B - ISDN 信令協定體系…… 159
6.4.3B - ISDN 網路信令
互操作……………………… 161
6.5ATM 設備與套用案例…………… 163
6.5.1ATM 網路與設備…………… 163
6.5.2Cisco 公司ATM 產品簡介……………………… 164
6.5.3B - ISDN 套用案例………… 165
思考題…………………………………… 166
參考文獻………………………………… 167
第7 章寬頻IP 城域網…………………… 168
7.1寬頻IP 城域網概述……………… 168
7.1.1寬頻城域網發展背景……… 168
7.1.2寬頻IP 城域網技術特徵…… 170
7.1.3寬頻城域網的業務定位…… 171
7.2寬頻城域網結構及技術選擇…… 172
7.2.1寬頻城域網的層次結構…… 172
7.2.2寬頻城域網技術選擇……… 174
7.2.3寬頻城域傳送網規劃與建設……………………… 177
7.3城域乙太網多業務平台………… 178
7.3.1城域乙太網概述…………… 178
7.3.2城域乙太網體系結構……… 178
7.3.3城域乙太網業務與服務質量……………………… 180
7.3.4城域乙太網業務保護……… 181
7.3.5城域乙太網的管理………… 183
7.3.6基於VPLS 的城域乙太網……………………… 184
7.4SDH 多業務傳送平台…………… 186
7.4.1多業務傳送平台概述……… 186
7.4.2MSTP 多業務平台的結構…… 189
7.4.3MSTP 的關鍵技術………… 190
7.5基於RPR 的寬頻城域網………… 196
7.5.1彈性分組環及標準………… 196
7.5.2RPR 網路結構及原理……… 197
7.5.3RPR 的MAC 協定………… 198
7.5.4基於RPR 的城域網………… 199
7.6CWDM 城域網…………………… 201
7.6.1CWDM 技術及優勢………… 201
7.6.2CWDM 城域網結構………… 202
7.7寬頻城域網設備與套用………… 205
7.7.1寬頻城域網典型設備……… 205
7.7.2寬頻城域網套用方案……… 207
思考題…………………………………… 209
參考文獻………………………………… 209
第8 章寬頻接入網及技術……………… 210
8.1接入網概述……………………… 210
8.1.1接入網的定義與定界……… 210
8.1.2接入網的功能結構………… 211
8.1.3通用協定參考模型………… 212
8.1.4接入網的分類……………… 212
8.2基於xDSL 寬頻接入技術………… 214
8.2.1xDSL 接入技術概述………… 214
8.2.2xDSL 的調製方案…………… 215
8.2.3ADSL 接入技術…………… 217
8.2.4VDSL 接入技術及發展……… 221
8.2.5典型xDSL 設備簡介……… 223
8.2.6ADSL 套用案例…………… 224
8.3基於光纖的接入網路與技術…… 224
8.3.1光纖接入技術概述………… 224
8.3.2光纖接入網的基本結構…… 225
8.3.3有源光網路簡介…………… 228
8.3.4無源光網路結構及其關鍵技術…………………… 229
8.3.5基於ATM 的無源光網路…… 236
8.3.6基於乙太網的無源光網路……………………… 240
8.3.7吉比特無源光網路………… 244
8.3.8典型設備簡介……………… 245
8.3.9套用案例:住宅小區EPON 接入………………… 245
8.4基於HFC 的寬頻接入技術……… 247
8.4.1HFC 技術概述……………… 247
8.4.2HFC 網路框架結構………… 248
8.4.3HFC 接入系統結構………… 249
8.4.4電纜數據機及關鍵技術…………………… 249
8.4.5典型設備介紹……………… 251
8.4.6套用方案:智慧型大廈套用…… 252
8.5寬頻無線接入技術……………… 252
8.5.1寬頻無線接入技術概述…… 252
8.5.2WiFi 以及寬頻無線區域網路……………………… 253
8.5.3WiMAX 以及寬頻無線城域網……………………… 258
8.5.4寬頻無線接入的套用:無線城市…………………… 265
思考題…………………………………… 266
參考文獻………………………………… 267
第9 章移動通信系統及技術…………… 268
9.1移動通信發展歷程……………… 268
9.1.1概述……………………… 268
9.1.2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 268
9.1.3第二代蜂窩移動通信……… 269
9.22G 向3G 的演進………………… 273
9.2.12G 向3G 演進的方式……… 273
9.2.2GSM 向3G 演進的過渡…… 274
9.2.3cdmaOne/ IS -95 向3G演進的過渡………………… 276
9.33G 移動通信系統………………… 277
9.3.1IMT -2000 系統概述……… 277
9.3.2WCDMA …………………… 280
9.3.3CDMA2000 ………………… 283
9.3.4TD - SCDMA ……………… 284
9.3.5三種3G 標準的比較……… 285
9.3.63G 移動通信關鍵技術……… 286
9.4後3G 網路技術研究與發展……… 288
9.4.1Beyond3G/4G 技術研究……………………… 288
9.4.23G 技術長期演進項目……… 290
9.53G 網路的套用…………………… 291
思考題…………………………………… 294
參考文獻………………………………… 294
第10 章智慧型網…………………………… 295
10.1智慧型網及其發展………………… 295
10.1.1智慧型網的概念…………… 295
10.1.2智慧型網的發展背景……… 297
10.1.3智慧型網的技術基礎……… 297
10.1.4智慧型網的基本特徵……… 299
10.1.5智慧型網的技術標準……… 299
10.1.6智慧型網業務及套用……… 301
10.2智慧型網概念模型及呼叫處理…… 303
10.2.1智慧型網概念模型………… 303
10.2.2智慧型網呼叫處理………… 308
10.2.3智慧型網業務的實現……… 310
10.3智慧型網結構及技術……………… 311
10.3.1智慧型網的基本架構……… 311
10.3.2智慧型網的節點及技術…… 312
10.3.3智慧型網的組網…………… 315
10.4智慧型網的套用…………………… 316
10.4.1我國的智慧型網…………… 316
10.4.2智慧型網產品及套用……… 319
思考題…………………………………… 321
參考文獻………………………………… 322
第11 章IPv6 與下一代網際網路…………… 323
11.1網際網路及其發展概述…………… 323
11.1.1網際網路的形成…………… 323
11.1.2網際網路的結構…………… 324
11.1.3網際網路的特點…………… 324
11.1.4網際網路的套用…………… 325
11.1.5網際網路的發展…………… 327
11.2IPv4 協定及其存在的問題……… 328
11.2.1TCP/ IP 協定分層模型…… 328
11.2.2TCP 協定………………… 329
11.2.3IPv4 協定………………… 331
11.2.4IPv4 存在的問題………… 335
11.3IPv6 協定………………………… 336
11.3.1IPv6 的特性……………… 336
11.3.2IPv6 地址結構…………… 337
11.3.3IPv6 數據格式…………… 340
11.3.4IPv6 的安全性…………… 342
11.3.5IPv6 的移動性…………… 343
11.3.6IPv6 服務質量保證……… 344
11.4下一代網際網路(NGI)概述……… 345
11.4.1下一代網際網路及其特點…………………… 345
11.4.2國內NGI 的研究………… 346
11.5IPv6 的套用進展………………… 349
11.5.1日本NTT 的IPv6業務套用………………… 349
11.5.2中國IPv6 的套用和發展…………………… 352
思考題…………………………………… 353
參考文獻………………………………… 353
第12 章軟交換與下一代網路…………… 354
12.1下一代網路概述………………… 354
12.1.1下一代網路產生的背景…………………… 354
12.1.2下一代網路的定義……… 355
12.1.3下一代網路的特徵……… 355
12.2下一代網路基本結構與業務能力…………………………… 356
12.2.1下一代網路基本結構…… 356
12.2.2下一代網路的業務以及分類…………………… 357
12.2.3下一代網路業務的特點…………………… 360
12.3下一代網路核心技術———軟交換…………………………… 361
12.3.1軟交換技術概述………… 361
12.3.2軟交換網路體系結構…… 362
12.3.3軟交換網路相關協定…… 364
12.3.4軟交換面臨的問題……… 373
12.4下一代網路的演進策略………… 374
12.5基於軟交換的下一代網路解決方案…………………… 375
12.5.1北電網路解決方案……… 375
12.5.2中興的下一代網路解決方案………………… 376
思考題…………………………………… 377
參考文獻………………………………… 377
縮略語……………………………………… 37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