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外群島

珠江口外群島(Zhujiangkouwai Qundao) 中國第二大群島, 又稱萬山群島。位於廣東省東部沿海,珠江溺谷灣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珠江口外群島
  • 外文名:Zhujiangkouwai Qundao
  • 別稱萬山群島
  • 地理位置廣東省東部沿海,珠江溺谷灣口
珠江口外群島,地貌,群島簡介,

珠江口外群島

由15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較大的為香港島、大濠島、橫琴島、高欄島、荷包島、大襟島、上川島、下川島。較小島群有萬山群島、蒲台列島、擔桿列島等。行政上分屬香港、澳門、珠海市、台山縣等管轄。

地貌

珠江口外群島受北東—南西斷裂影響,作北東向排成數列,包圍在珠江漏斗灣口外,綿延160多公里的廣闊海域上。群島原為大陸山脈(蓮花山)的延伸部分,後因山體沉降和海水入侵與大陸分離成島。群島主要為燕山期花崗岩覆蓋,峰嶺羅列,海拔多為200~300米,最高為大濠島上的鳳凰山,海拔935米。由於長期侵蝕、剝蝕和升降運動,形成陡崖、亂石堆、海蝕階地、海灘等地貌。

群島簡介

海域為良好漁場,珠江口餌料豐富,為魚類覓食、產卵場所,捕魚業發達。島上建有公路、航標,為廣州、香港對外航線導航目標。因地理位置優越,群島成為外貿交通進出門戶。尤其是香港島,為世界航道要衝,東方最大貿易港(香港)。萬山群島正扼珠江口,為廣州出海航線所必經,地理位置險要,屬珠海市管轄。由15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大島有高欄、南水、北水、三灶、橫琴、淇澳、大嶼山(大濠)、擔桿、香港等。它們在珠江口外呈東北到西南走向,分成7列,和大陸山地走向相同,故島嶼由陸地下沉,第四紀全新世淹沒,與大陸分離。近 30年來,珠江口大量泥沙帶下,不少島嶼淤連形成淤蝕並存 ,即漲潮沖蝕 ,退潮淤灘 。群島沿海,食料來源充足,為良好漁場。深水港灣多,香港島(面積83平方千米)和九龍半島,可與世界第一大港紐約港媲美,九龍碼頭可泊4萬噸巨輪,為國內第一良港。山島上紅土層風化剝蝕,形成巨大石蛋地形,風景奇美,為良好旅遊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