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壩

珊瑚壩

珊瑚壩屬於重慶的渝中區南紀門街道辦事處,珊瑚壩是渝中區長江水域左岸最大的沙洲,由江水常年自然沖積形成。其東西長1.2公里—1.8公里,南北寬約0.6.千米,每年夏季洪水期,珊瑚壩常被淹沒。中間為大型跑馬場。一到枯水期,珊瑚壩就露了出來,重慶的市民特別喜歡到壩上遊玩。珊瑚壩改造後將成為重慶的綠島和生態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珊瑚壩
  • 地理位置:重慶的渝中區南紀門街道辦事處
  • 東西長:1.2公里—1.8公里
  • 南北寬:約0.6.千米
地理位置,歷史,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位於長江重慶市區段主航道左側,,為河道淤積形成的自然沙礫洲,枯水期面積約30萬平方米。靠近渝中半島,為渝中區管轄。三峽工程前,每年長江枯水期(10月至次年4月),珊瑚壩的壩頭和壩尾與長江左岸相連;5月至9月,長江水位在172米以上時呈江心洲狀態;當洪水水位超過180米時,完全淹沒在水下。
珊瑚壩,是一座由長江河道淤積而形成的自然砂礫洲。1933年,當時的四川省政府撥款修建了珊瑚壩機場。珊瑚壩機場是一個季節性機場,隨著長江潮水的漲落而開啟關閉。由於每年汛期來臨時,珊瑚壩機場會停用,壩上的建築也會被拆除,因此機場的辦公處和候機處,是由幾十間簡陋的竹棚組成。
1949年後,珊瑚壩機場停止使用,漸漸恢復自然的灘涂濕地,成為重慶市民的免費遊樂場。春季,這裡是放飛風箏和各種航空模型的理想場所。許多市民也到這裡來野炊燒烤。
珊瑚壩
珊瑚壩由於地理位置特殊,缺乏合理有效的規劃管理,採挖砂石現象嚴重。另有商家在壩上圈地修建跑馬場,向市民收費。近年來珊瑚壩的環境現狀不容樂觀,千瘡百孔,垃圾遍地,市民反對聲音越來越高。
三峽庫區蓄水後,珊瑚壩淹沒時間將長達6個月,不再適於市民的休閒活動。重慶市政府藉此計畫在珊瑚壩上修建濕地保護區,以回復珊瑚壩的自然生態。

歷史

三國蜀漢時代就有了關於珊瑚壩的記載。 1933年,四川軍閥劉湘為統一全川,下令於壩上修築機場,稱為珊瑚壩機場,是重慶第二座機場。 1937年後,作為國民革命軍空軍機場,中國空軍由此起飛迎戰日本轟炸機,以保衛重慶市區。同時由於此段江面開闊、水流平緩,珊瑚壩又被闢為水陸兩用機場。 1938年12月18日,汪精衛從珊瑚壩機場登機叛逃,飛往昆明。 1942年後,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飛虎隊)進駐珊瑚壩機場,與少量倖存的中國飛機一起保衛駝峰航線和重慶市。

地圖信息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