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亞(中央音樂學院原副院長)

王震亞(中央音樂學院原副院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震亞(1922年至2019年3月31日),男,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作曲家、音樂教育家。1941年入重慶國立歌劇學校,師從鄭志聲學習作曲。代表作品有《五聲音階及其和聲》、《播種之歌》、《洗衣婦》、《黎明之歌》等。曾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教授。

2019年3月31日,王震亞教授在睡夢中安詳離世,享年97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震亞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22年
  • 逝世日期:2019年3月31日
  • 職業:作曲家、音樂教育家
  • 代表作品:《五聲音階及其和聲》、《播種之歌》、《洗衣婦》、《黎明之歌》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人物逝世,人物紀念,

人物生平

1922年王震亞出生。在家鄉及開封念國小、中學。
1941年入重慶國立歌劇學校,師從鄭志聲學習作曲。
1944年入國立音樂院作曲系,隨江定仙學習。在校期間曾參加山歌社,研究、編配民間音樂。
1946年著《五聲音階及其和聲》一書(文光書店,1949年),對和聲的民族化問題進行探索。
1947年畢業,先後任教於徐州師範學校和上海中華音樂院。這一時期創作了合唱曲《播種之歌》(1947)、《洗衣婦》(1948)、《黎明之歌》(1948)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任教,講授和聲學、作曲法、配器法等。
1952~1953年在中國戲曲研究院研究京劇音樂。
1959年起任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副主任。
1975~1984年任創作研究室主任。
1982~1984年任副院長。
1986年起任《音樂創作》主編。
1979年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三屆理事。
1985年被選為第四屆常務理事。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琴曲改編的合唱曲《陽關三疊》(1954),合唱曲《我的祖國在黑非洲》(1962)、《賀龍走馬洪湖邊》(1978),琴曲改編的管弦樂曲《乃》、《龍翔操》、《瀟湘水雲》(1979),影視音樂《梅蘭芳舞台藝術生活》(1954)、《三八線上》(1959)等,獨唱曲《帕米爾之鷹》(《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3年第2期)等。1983年出版了由他編配的《中國古代歌曲五首》(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1985年作管弦樂《繁星頌》由廣播交響樂團正式演出。著作《怎樣寫二部歌曲》(萬葉書店,1951),重要論文有《京劇〈貴妃醉酒〉音樂分析》(《民族音樂建設論文集》第一集,1957)、《阿炳傳曲六解》(《音樂論叢》1964)、《〈瀟湘水雲〉初析》(《音樂研究》1980年第3期)、《琴歌〈胡笳十八拍〉淺釋》(《音樂研究》1983年第3期)、《京劇〈玉堂春〉音樂分析》(《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4年第1期)、《十二音序列》(《音樂研究》1986年第4期)等。

人物逝世

2019年3月31日凌晨,中國共產黨黨員、我院離休幹部、原作曲系副主任、原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王震亞教授在睡夢中安詳離世,享年97歲。

人物紀念

2019年4月4日上午9時,在北京八寶山梅廳舉行王震亞教授告別儀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