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縈緒

王縈緒(1713~1784),字成祉,號希仁,天馥,又號蓮峰、五蓮山人,二所亭。山東諸城王璊村人。諸城易學傳承人之一,“博學能文,性方品正”。一生治學嚴謹,博通群經,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舉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進士。授鄷都縣知縣,有政績,乾隆四十二年(1777)升遷石砫廳直隸同知,在此任上以政績卓著再次升遷為南雄府知府。誥授奉政大夫,戊子科四川鄉試同考官,以足疾告歸,卒於四川成都,享年72歲。鹹豐朝入祀名宦祠,鄉諡文定先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縈緒
  • 別名:字成祉.號五蓮山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諸城
  • 出生日期:1713
  • 逝世日期:1784
  • 主要成就:石柱廳志
  • 代表作品:成祉府君自著年譜,春秋集說辟謬
人物簡介,傳世著述有,著作,著述出版,

人物簡介

王縈緒(1713~1784),字成祉,號希仁,天馥,又號蓮峰、五蓮山人,二所亭。清前期官員,山東諸城王璊村人王氏。其高祖父王家棟,明萬曆間舉人,官至知縣。曾祖父王業昌,諸生,有孝行。崇禎末年讀書樓中,為清兵所害。父王爾翼,字虞肱,増貢。王縈緒,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科(1757年)進士。歷任四川酆縣(今豐都縣)知縣、石砫直隸廳(今石柱)同知,任內創修《石砫廳志》。
王縈緒從考取進士到以南雄府知府身份致仕的仕宦經歷中,在石柱直隸廳同知任上長達十三年,為當地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他授任廳同知時,正當石柱“改土歸流”初期。故上任伊始,即“以移風易俗為己任”,建創南賓書院,籌措教育資金,改善教學環境;“余時為諸生授經史”,教化鄉民;“分學改棚,士子無涉險之苦”,為當地讀書人科考大開方便之門,極大地推動了石柱地區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使“登賢書、捷南宮者繼起”。其它如勸課農商、發展經濟,“嚴義冢侵占條約”、打擊土豪、抑制兼併,“決獄明察”、維護社會穩定等措施,皆為鄉人津津樂道。因此,在王縈緒死後,石柱士民還為其設陰祠祭奠。
王縈緒以經術起家,而石柱原為土司轄區、“荒榛彈丸之地”,文化落後,故其涖石諸善政以教化為本,主要政績也集中體現在建書院、分學改棚、傳授諸生經史乃至編撰《石柱廳志》等文化教育事業建設上。所以,清人“王槐齡”-稱其“教澤有以開其先也”,認為他對石柱教育文化事業有開山之功。
王縈緒在石柱主政期間,恰逢修志之風盛行的“康乾盛世”。在當權者的大力倡導和“方誌為一方之全史”、“修志為一方之實用思想的影響下,囿於石柱地區“夫六七百年土疆無片言隻字可因”,又“由土改流,業經十有四年,地雖無異而先後則有內外之分,土司時文獻,今矣寥寥不足征”的客觀實際,憚於“歲月消磨,一切澌滅。後之人雖欲創始,真成無米之炊”的顧慮,在“盛世修史”和“治天下以史為鑑,治郡國者以志為鑑”、“史以繼往,志以開來”思想的主導下,(據《清史稿·曹秀先傳》卷三百二十一)被當時的禮部經筵講官“曹秀先”-譽為“琅琊名宿,世有家學……不同俗吏”、號稱“諸城易學傳人”、深明儒術的王縈緒在主政伊始——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就遵循康熙《修志凡例》四十條規定,借鑑《大清一統志》、順治《河南通志》,尤其是明代康海《武功縣誌》編撰體例,憑籍淵博的學識、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後人高度負責的態度,以修志為己任,廣泛收集材料,條別門類,著手《石柱廳志》的修撰,並於乾隆四十年歲次乙未十月望日(1775年10月15日),歷時四年,完成了這部石柱地區的煌煌史著。
王縈緒,由豐都縣令,升任石砫同知,頗有記錄交遊地方名流和吟詠詩歌,“二所亭”是王縈緒在土司衙署空地増修而成,有前慰使馬宗大當年手值之紅梅。乾隆三十五年(1770)王氏邀請馬宗大與友朋游亭賞梅。王縈緒詩寫賞梅《二所亭梅花詩》詩云;
二所亭梅花詩
花開十月傲三冬,非杏非桃何彼濃。
殷色忽從周色貴,冰心遐自赤心逄。
山中雪霽霞初照,月下入來醉後容。
但使凌霜貞節在,妝分濃淡本同宗。

傳世著述有

王縈緒 乾隆《石柱廳志·跋》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
王縈緒 乾隆《石柱廳志·自序》(乾隆四十年刻本影印)
《伊川刪定禮記》集注二十三卷首一卷(清)諸城王縈緒撰,青島市圖書館藏稿本(佚名跋)
《春秋集說辟謬》集注十八卷,王縈緒撰,乾隆四十二年(1777)丁酉十月東武王縈緒序於錦官道上。稿本
《桃花扇》王縈緒改寫本,系清抄本,共一函四冊,山東省圖書館藏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書名目錄
《成祉府君自著年譜》清 王鳳文 清乾隆間諸城王氏刻本 第98冊481頁,(清)王縈緒(1713~1784)

著作

王縈緒,字希仁,號成祉、天馥,別號蓮峰、五蓮山人,二所亭。山東諸城人,“嘗從征金川,勤勞軍務,須髯盡白”,故又號“白髯公”。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舉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丁丑科進士、諸城易學傳承人之一,“博學能文,性方品正”。歷任豐都縣(重慶豐都)知縣、石柱直隸廳(重慶石柱)同知、南雄府(廣東南雄)知府,後以足疾告歸,卒於四川成都,享年72歲。編撰有《石柱廳志》、《《諸葛忠武侯集》、《詩經書經四書講議》、《朱子昏禮》、《春秋集說辟謬》、《尚書徵實錄》、《成祉府君自著年譜》和《詩文集》(含道光《補輯石柱廳志·藝文志下》、《石柱廳志·(邵陸)序》所載:《登玉音樓》、《游萬安山》、《謁秦夫人墓》、《萬壽連雲》、《秦宮保廟碑記》、《治豐禮略》、《養山蠶說》、《禹廟碑記》、《文廟碑記》、《文昌宮碑記》、《秦夫人廟碑記》諸篇文章)等20多部著作行世。

著述出版

《清史稿·曹秀先傳》卷三百二十一
王縈緒.石柱廳志:國立北平圖書館, 1930
趙爾巽、柯劭忞等著《清史稿列傳》王縈緒
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朱保炯、謝沛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諸城明清進士傳略;張崇玖,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