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橋中學(陝西省涇陽縣王橋中學)

王橋中學(陝西省涇陽縣王橋中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涇陽縣王橋鎮中學座落在仲山之南,涇水之北,鎮東街村北塬之上,王白公路之畔。該校始建於民國前後,位於古鎮中街(現鎮政府所在地),原名涇陽縣北谷鄉中街廟國小,一九五三年改為完全國小,一九六八年晉升為王橋公社中學,隨後生源增多,於一九七六年九月遷移現校址。2000年撤校並點,將原來社樹中學的學生和教師併入到王橋中學,至此王橋中學成為王橋鎮唯一的一所初級中學,擔負著全鎮國中義務教育的神聖使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涇陽縣王橋鎮初級中學
  • 簡稱:王橋中學
  • 校訓:用知識改變命運,為農家子弟爭氣
  • 創辦時間:1968
  • 所屬地區:中國陝西省鹹陽市
  • 類別:公辦國中
  • 學校屬性:公辦院校
  • 主要獎項:實施素質教育優秀學校
    陝西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陝西省綠色文明校園
  • 歷任校長:韋良鴻
  • 知名校友:張秀秀,楊柳,王秦凡
辦學條件,校園環境,辦學特色,歷任校長,地圖信息,

辦學條件

王橋鎮初級中學位於涇陽縣最西北的王橋鎮東街村。北靠北仲山、西鄰涇河,是一所標準化的農村國中。學校占地60畝,其中有學生勞動實踐基地10畝,學生在這裡能得到很好的勞動技能鍛鍊。學校建築面積7444平方米,學校有教學班19個,學生984人。教職工95人,其中高級教師4人,一級教師26人,本科畢業的55人,專科畢業的34人,達標率94%。學校地處著名的鄭國渠首,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澱深厚。校園內人文氣息濃厚,是標準的園林型、生態型和文化型校園。
王橋中學

校園環境

王橋鎮中學校園環境優美,校園綠化、美化、淨化,展現了學校獨特的文化品位。校園綠樹婆娑,景色優美,人文氣息濃郁,綠化覆蓋率達到了65%以上,是標準的園林型、文化型和生態型校園。
綠化美化,獨樹一幟,十多年來,學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購置松樹、女貞、梧桐、國槐等名貴樹種600多顆,修築花園18個,種植草皮3500多平方,花卉1000多顆,從大路兩旁到屋后角落,從活動廣場到教室門前,無不因地制宜,喬灌結合、花卉相間,給人以“日在樹下寫成影,風從花里過來香”的美感。
學校人文氣息濃郁,用綠色覆蓋建築,讓文化瀰漫校園是學校的追求。學校通過石刻、門楹、竹簡、櫥窗、標語牌等多種形式,讓師生在校園的每個地方,都能感受到文化的感染力。“鄭國渠源遠流長傳承文明,白菜心薈萃人文崇尚教化”,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需要炎黃子孫不斷的繼承和發揚。為了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價值認同功能,學校修建文化牆三面,文化長廊兩個,設定各種標語牌、標語架,同時給所有的花草樹木上掛上了簡介牌,介紹這花草樹木的生物特點和習性,並賦予它人的思想和情感,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學校還因地制宜的布置了許多石刻,把民族文化中的經典語錄雕刻在石頭、石碑和竹片上,分布在道路兩旁,讓民族文化脈脈的清香、書香、花香一起滋潤學生的心靈。學校還修建了魚池,放養了數百條小金魚,讓學生在魚兒的遊動和清澈的倒影中感受生命的靈氣和生活的樂趣。學校的文化,形成了“石、樹、水、廊、牆”五大特色。讓石頭說話、讓樹木育人、讓花草傳情是王橋中學的追求。
王橋中學

辦學特色

“四德教育”是“中華民族四項優秀傳統美德教育”的簡稱。“四德”具體來說就是“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尊重他人、爭做好事”。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的一件件小事開始,教育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此舉使家長、教師以及社會各界切切實實感到了“四德教育”帶來的和諧春風。王橋中學是涇陽縣教育局開展此項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談起推行“四德教育”教育的初衷,涇陽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牛均社向記者談到:他認為,抓素質教育,是抓長遠,抓未來,抓民族強盛;抓升學教育,是抓當前,抓現成,抓人民滿意。早在2003年,他在基層學校調研時發現,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小思想道德建設出現了突出的矛盾和新的問題。牛均社分析認為,當前社會已進入轉型期,社會道德的主流總體是積極上進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現象,集中表現在思想頹廢、心理失衡、誠信缺失、行為失范等四點;通過積極的研究現在已進入了獨生子女時代,教育成功率必須是100﹪;社會對人才要求愈來愈高,不僅要成績好、文憑高,還要綜合素質好……這一系列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就要靠教育,就要從中國小抓起。涇陽教育人“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理思路”,根據社會問題積極採取對應的措施去解決,於是“四德”教育應運而生。
四年以來,涇陽縣教育局在全縣大力推行“四德”教育,轄內學校校園環境煥然一新,師生精神面貌昂揚振奮,文明用語不絕於耳,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校風、教風、學風明顯轉變,教育教學質量大幅提升。廣大教師認為,實施“四德教育”,抓住了素質教育和升學教育的最佳結合點,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統籌教育發展,符合教育規律,有利於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廣大學生認為,“四德教育”形式靈活,內容具體,富有教育和啟迪意義。廣大家長認為,“四德教育”架起了學校教育與親職教育、社會教育互通、互動、互促的橋樑,使他們深刻認識到親職教育的重要性,自覺與學校加強交流,自覺與孩子平等對話,提高科學教子的水平,孩子在學習和生活各個方面的變化讓人欣慰。省教科所專家樊興華研究員認為,“‘四德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強,對於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有著重要意義。”中國教育學會國小教育委員會副理事長蘇振武教授認為,“‘四德教育’既是養成教育的一種載體,又是愛心教育的一個平台,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新模式。”

歷任校長

韋良鴻校長1998年至2011年任王橋鎮中學校長,被評為“縣級有突出貢獻的教育工作者”,為學校的標準化建設和素質教育的實施作出了重要貢獻。

地圖信息

地址:陝西省鹹陽市涇陽縣王210縣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