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中(甘肅省著名青年武術家)

王建中(甘肅省著名青年武術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建中先生,男,1966年12月22日出生,漢族。國家一級裁判員。曾任甘肅省飛天文武學校副校長兼總教練,蘭州交通大學武術會館總顧問,蘭州市工人文化宮武術總教練。現任蘭州市武協副主席,蘭州振興地方拳藝研究中心武術總監。出生於久負盛名的隴原武術之家,父親王得功是我國著名的武術大家,其父現為甘肅省武術協會副囗主席兼秘書長,有著高尚的武德和精湛的武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建中
  • 外文名:Jianzhong Wang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蘭州
  • 出生日期:1966年
  • 運動項目:武術
一、習武經歷
自小習武,在父親悉心教授下,一直對中國傳統武藝苦練磋磨,刻意求精,並且憑藉著極佳天資和刻苦的練習,學得了幾十種各具特色的武術套路,並將這些武術套路融會貫通,繼以發展。
二、擅長的套路
“十路彈腿”;“劈掛掌”之一、二、三路;“翻子拳”;“八極拳”;“戳腳”;“通臂二十四式”;(內練)“十二子母連環炮”;“形意拳”;“螳螂拳”;“西域武藝八門拳械繫列”(八門金捶;通背捶;分手拳;撕拳;搌母子;八門芯子;八虎單拳等)。短兵器有:“六合刀”;“劈掛刀”;“苗刀”;“銻袍劍”;“戳腳劍”。長兵器有:“四大名棍”(天旗棍;紐絲棍;瘋魔棍;蒲團棍);“六合條子”;“迎風條子”;“青龍條子”;“琵琶條子”;“鞭桿”(掉手鞭桿;黃龍鞭桿;入海鞭桿;纏海鞭桿之一、二、三路;五陰;七手;十三法及其內練功法和纏海十八招式);以及“六合槍”;“高家槍”;“雙手長刀”;“春秋大刀”等。經過數十年的刻苦習練,王建中技藝日益精湛,在長短棍術中造詣頗深,尤其是對四大名棍及鞭桿有較深的研究,其身法新穎別致,勁力飽滿,風格獨特。並將其父王得功先生所研究的成果高度體現,達到一個嶄新的水平。
王建中
由於王建中自小習武,又刻苦習練,加之聰慧過人,時日不久,便初試鋒芒。而後,種種榮譽接踵而至。自1981年至1985年間連續榮獲省市武術金牌。1984年在蘭州舉行的“全國傳統武術觀摩交流會”上榮獲金牌。1985年在廣西南寧舉行的“全國首屆武囗警公囗安系統武術散手比賽”中再次榮獲金牌,並被大會評為八名“優秀運動員”之一,後又榮立甘肅武囗警總隊“三等功”。1988年在遼寧錦州舉行的“全國傳統武術比賽”中,以風格獨特、劍法精妙的“戳腳劍”套路獲金牌。1981年至今,一直從事傳統武術傳播、教學、研究工作。多次應邀進行學術交流和武術表演,受到武術界同仁們一致好評。數年來,不斷地培養出省市優秀武術人才,在各類傳統武術比賽中均獲得優異成績,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並且培養了多名外國留學生,如丹麥的米凱了;義大利的尼古拉;德國的柏麗雅(女);日本的左藤等,其後歸隱,悉心培養下一代傳統武藝接班人。
王建中
經過數十年的刻苦習練,在長短棍術中造詣頗深,尤其是對四大名棍及鞭桿有較深的研究,將父親王得功先生所研究的成果高度體現,達到了一個嶄新的水平。
三、中國武術博物館展演
2014年6月20日,“交流武術技藝,傳承文化遺產”——2014年中國武術博物館傳統武術展演活動在上海體育學院舉行。展演集全國各路之精英,展中華武術之宏大,吸引了全國武術界的高度關注。王建中先生及夫人趙喜平女士受邀參加。王建中先生和趙喜平女士分別表演了纏海鞭桿和敦煌健身拳,受到與會人員和業界高層人士的高度評價,大會向王建中先生和趙喜平女士頒發了“武術參演貢獻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