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佑貴(著名作曲家)

王佑貴(著名作曲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佑貴,著名作曲家。這個名字,也許人們並不熟悉,但一曲《春天的故事》,卻傳遍了五湖四海,響徹了中華大地。作為大型電視文獻紀錄片《鄧小平》的主題歌,它曾在億萬觀眾揮淚之際響起,讓人心靈震顫,長久思憶。它的曲作者就是王佑貴。 王佑貴作曲的《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我屬於中國》、《中國兵》、《多情東江水》、《足跡》、《黃河小浪底》、《桃花依舊笑春風》等音樂作品也家喻戶曉,廣為流傳。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心路歷程,主要作品,經典語錄,

人物經歷

王佑貴,著名作曲家。1949年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宜章縣逕口村,15歲高中畢業那年憑著 一根竹笛考上縣文工團任演奏員,文革中文工團解散又回到生他養他的小山村。幾經周折78年考入湖南師大藝術系,畢業後留校任教。。當老師是王佑貴從小就有的夙願,真正嘗到了教師為人師表的辛苦後,寫下了《長大後我就成了你》。82年進武漢音樂學院進修,86年調北京藝術研究院音研所,88年進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深造,當年創作的《哥哥把你栓在心頭》一炮打響,又在中國文聯舉辦的“如意杯”歌曲大賽中以一曲《活著不容易》奪金獎,2000年被調入中國歌舞團任創作編輯中心主任。
王佑貴王佑貴
他的代表作有《多情東江水》、《想家的時候》、《春天的故事》、《我屬於你》、《大三峽》、《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等百餘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其中《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春天的故事》、《歸去來兮》和《真情永存》連獲中央電視台MTV金獎,令他成為“四連冠”唯一得主。2004年《唱起春天的故事》又獲“金鷹金曲獎”。2007年擔任中國紅歌會南昌賽區評審。

心路歷程

這個湖南農民的兒子,他的故事和他的為人一樣,是那么樸素而憨厚,那么風趣而幽默。他的眼鏡後面,閃爍著的是一種動人的智慧之光。
王佑貴王佑貴
“母親賜給我音樂的靈魂”
“實際上,我是在母親的歌聲中長大的。母親不僅生了我,更在我心裡播下了一顆音樂的種子,賜給我音樂的靈魂。”王佑貴的話語裡,充滿著對母親的感激和崇敬。
王佑貴出生在湖南郴州宜章縣逕口村。母親是一位愛唱歌的客家媽媽。襁褓中的王佑貴最先聽到的是母親的搖籃曲。無論是在河邊洗衣、在菜園澆水,還是在廚房做飯、在堂屋門口納鞋底,母親都不停地吟唱,一支接著一支。母親的歌,有的歡快跳躍,有的哀怨憂傷,有的輕盈飄逸如柳絮飛舞,有的激情澎湃似山洪奔騰。童年時代的王佑貴,就是從母親的歌聲里分辨出情感色彩的。
母親不僅教會了王佑貴唱歌,更教會了他如何做人。王佑貴至今還記得母親的名言:“少時不努力,長大沒出息;讓別人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多給別人搭台,才是大將胸懷……”在母親的教導下,王佑貴養成了進取向上、寬容豁達、樂觀開朗的性格。
他飽含深情地說,沒有母親,就沒有他今天的一切。
王佑貴王佑貴
2007年5月15日,王佑貴耗時十年打造的作品《相逢皆是客——大路之子》客家組歌交響音樂會在深圳首演,引起了巨大轟動。
當被問及這組客家組歌的創作動力是什麼,王佑貴回答說,“是我對客家文化特有的情結。小時候我每年都會跟母親去幾次客家地區。在母親身上,我看到了客家女性的偉大:勤儉、吃苦耐勞、智慧。在我心目中,客家女性是最值得頌揚的。組歌的主題就是歌頌客家女性。另外,我母親在當地是一個劉三姐式的歌仙,我的創作源泉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她。這次的作品也是獻給母親的禮物,是對她深厚母愛的報答。”
憑一根竹笛闖進音樂之門
“我是憑著一根竹笛闖進音樂之門的。”王佑貴平靜地告訴筆者。學校離家有30里的山路。路上休息時,王佑貴就拿出竹笛吹母親唱過的歌。幾年下來,他練就了一手嫻熟的吹笛技藝。
15歲那年,國中畢業的王佑貴正趕上縣文工團招生。他憑著那支自製的竹笛,吹得招考老師眉開眼笑,從此成了縣文工團的專業演奏員。後來,由於種種原因,王佑貴又回到了生養他的秀水河邊那個小山村,竹笛便成了他的好夥伴。耕作之餘,他總要到秀水河邊坐在石塊上吹幾曲。“一天,縣城的朋友告訴我,湖南師範大學的周家澧老師來了,要在全省招民族吹管樂學生。等我趕到縣城時,周老師卻離開宜章郴州市去了。於是,我一路追到郴州師專,找到了周老師。周老師聽了我的竹笛演奏後,特準我參加文化考試。我就這樣成了湖南師大藝術系的學生。”王佑貴告訴記者,“如果那次沒有追上周老師,我就進不了湖南師大了。”
王佑貴王佑貴
上大學後,王佑貴如魚得水,勤奮學習,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留校任教。做了大學教師之後,他又先後到武漢音樂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央音樂學院進修,不斷地積累和豐富自己。
1989年,年近40的王佑貴,帶著一種冒險精神,踏入了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深圳這彈丸之地,雲集了數十萬名下海者。王佑貴初闖深圳,飽嘗了人間酸苦。正當窘迫之時,一家公司找他編一台文藝晚會,他爽快答應並順利完成,獲得了第一筆報酬。接著,他擔任了深圳藝術節音樂設計,這是一個難逢的機遇。他抓住了這個機遇,成功地編出了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他被聘為深圳企業家藝術團總監,月薪5000元。他終於“苦”出了一點名堂。
經過兩年的奮鬥,王佑貴買下了一台鋼琴。他可以靜靜地坐在琴凳上,梳理千頭萬緒。寫一首歌吧!寫什麼呢?他,一個山里孩子,真正讓他懂得山外有山的是老師,是老師教他識字,教他做人,就寫一首歌頌老師的歌吧。於是,一首《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寫出來了。在1994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經宋祖英一唱而傳遍大江南北。王佑貴曾收到過近千封人民教師的來信。一對教師夫妻在信中寫道,他們是相抱痛哭著聽完這首歌的。他們本已到海南,不打算再在山區教書了,但聽了這首歌,他們又踏上了重返教壇的路程。
王佑貴先後創作出很多優秀的作品,董文華的《春天的故事》、湯燦萬家燈火》、宋祖英《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等。
《春天的故事》改變了頌歌的創作模式
“是什麼靈感,竟讓您把《春天的故事》這樣一首頌歌寫得那么優雅,那么委婉,那么抒情而又動人?”面對筆者的提問,王佑貴娓娓道來: “這首曲子是我1994年在深圳創作的。這是有感而發的曲子。改革開放後,我們看到希望,這希望是鄧小平出來主持工作帶來的。鄧小平數次來南方視察都是在春天,詞作者因此用《春天的故事》命名。譜曲時我下了一番功夫,但總覺得哪裡不對。那天當我睡到凌晨3點多鐘的時候,突然想起戲曲中表現大人物的場面,都有個鳴鑼開道的氛圍,何況是一個那么偉大的人物?我趕快跑到樓下去把鋼琴打開,加上了‘春天的故事’合唱段,而且還將南方的秀美與北方的粗獷糅合起來。”可以說,王佑貴完全是在用滿腔熱情和一片誠摯來創作這一首世紀音樂精品。
幾經錘鍊,《春天的故事》終於誕生了,感人肺腑的歌詞,親切舒緩的旋律,既表現出民眾對領袖的衷心擁戴,也表現出領袖的個人魅力。
1994年10月,這部由孟欣策劃,張國立導演的音樂電視片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後一炮而紅,12月又在中央電視台第二屆音樂電視大賽中榮獲金獎,一時間在大江南北到處傳唱。後來,這首歌成為大型文獻紀錄片《鄧小平》主題歌,獲得了1995年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996年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和“20世紀90年代最受民眾歡迎的影視歌曲金獎”等獎項,成為獲得國家獎項最多的“金曲”之一。
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樣:“天地間盪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這首歌曲傳遍了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成為真正代表中國人心聲、記錄了一個時代風采的歌曲,王佑貴的名字也因此載入了中國音樂的史冊。
春天的故事》改變了多少年來中國頌歌的創作模式,為什麼王佑貴能做出這么大的改變? 王佑貴說,“我們這代人,從上世紀70、80、90年代一路走來,所聽到的頌歌都是高調的。而我在創作時最想表現的是百姓對領袖的那種多元的情感,同時也想抒發一下自己內心的感激之情。我們這輩人大都和共和國同齡,可以說建國以來國家發生的所有事件我們都經歷了,這就讓我們更懂得珍惜和感恩。所以,我寫這首歌完全是源於情感,選擇大抒情、大寫意的模式。”

主要作品

作品有四重奏,賦格、鋼琴與樂隊、交響詩、歌劇、電視劇、集、片多部。
代表作歌曲《春天的故事》、《新世紀艷陽天》、《大三峽》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我屬於中國》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提名獎;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多情東江水》等作品連續五屆獲中央電視台MTV大賽金獎;
《跟隨你的隊伍越走越長》獲中國廣播新歌政府獎金獎。
十九集電視連續劇《嫁到非洲》、《苦楝樹開花的季節》、廣播劇《水暖香港》(作曲)分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電視劇《官井》、《飛來飛去》(作曲)獲電視劇飛天獎一、二等獎;
1997年三月獲才藝、人品俱佳的王佑貴被中國文聯授予“德藝雙馨百佳藝術家”稱號;
2001年12月出席中國文聯第七次代表大會,受到江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經典語錄

我是一棵落花生,無論多貧瘠的土壤都會紮下深根,會開花結果,會有它自己的聲音!
落花生———是帶響的銅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