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想曲的塑造:未來派

狂想曲的塑造:未來派

基本介紹

  • 書名:狂想曲的塑造:未來派
  • 出版社: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202頁
  • ISBN:9787530864463
  • 作者:孫戈 董葵
  • 出版日期:2011年7月1日
  • 開本:16
  • 品牌:北京鑫三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在《狂想曲的塑造:未來派》一書里,編者孫戈和董葵以未來畫派及其宣言和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們的藝術追求及逸聞趣事,儘可能全面地呈現給廣大的讀者,通過閱讀品味那多姿多彩的真諦。從書本中讀者可以讀出思想,從敘述中則可以品出文化。

圖書目錄

狂想曲的塑造
第一章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美術概況
第二章 現代藝術先驅未來主義
第三章 宣言
第四章 主要代表人物
現代藝術年表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未來主義從文學開始,很快席捲繪畫、音樂、戲劇、電影、雕塑、舞蹈、建築等各個藝術領域。例如,1910年2月11日。畫家博喬尼、巴拉等發表《未來主義繪畫宣言》,主張繪畫不再表現“靜態”,而是描繪“運動感”。1915年,馬里內蒂、塞蒂梅利、科拉等發表《未來主義戲劇宣言》,斷言既往的戲劇都是迂腐、冗長、靜止的心理分析劇,業已失去生命力。要求“徹底摧毀導致傳統戲劇僵死的手法”,代之以在極端有限的時間、空間和情節里,表現“從潛意識、捉摸不定的力量、純抽象和純想像中發掘出來的一切,不管它們如何違背真實、離奇古怪和反戲劇”。
未來主義一方面承認藝術是認識和反映生活的一種手段,作了種種大膽的、新奇的試驗,在擴大表現手法上有所突破;但另一方面,由於這個流派的藝術家從主觀唯心主義的立場出發,把這種認識和反映過程中的某一方面的特徵。把某些手法予以極端的、無限的誇大,往往使它們達到完全脫離客觀實際的荒謬的地步。這些正是未來主義同其他現代派文學藝術相通之處。在西歐早期象徵主義中,已可看出未來主義的萌芽,而在其後的現代派文藝中,從立體主義、結構主義到達達主義。從皮蘭德婁的怪誕劇到荒誕派戲劇,又可看到未來主義的影子。
以馬里內蒂為首的未來主義右翼。後來在政治上發生蛻變。迎合義大利壟斷資產階級殘酷競爭、追逐權力的貪婪野心和向外侵略擴張的民族沙文主義、軍國主義的狂熱情緒。1912年,馬里內蒂等發表宣言。支持義大利政府發動的侵略衣索比亞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少未來主義作家、藝術家狂熱歡呼帝國主義戰爭。並志願上前線作戰。1918年,馬里內蒂等人建立“未來黨”,同墨索里尼的法西斯黨公開合作,同流合污。在20世紀20年代,一些未來主義者把藝術創作屈從於法西斯的政治宣傳,進一步墮落為墨索里尼獨裁政權的工具。
未來主義的另一部分成員,如帕拉澤斯基等,主要是從探索藝術革新的目的出發,走上未來主義道路的。未來主義是他們不滿現存秩序、擺脫傳統勢力和舊文化的羈絆、尋求新的模糊的現實、革新藝術內容與形式的要求的反映。他們並不接受馬里內蒂的政治主張。未來主義右翼在政治上的墮落和極端形式主義的傾向,使他們感到失望,紛紛脫離它的行列。
也有些成員,在向資本主義制度和文化提出挑戰的同時,嘗試把未來主義文學藝術傳播到下層人民,特別是工人民眾中去。其中一些人經歷嚴峻的考驗,後來投身於反法西斯鬥爭。或參加了抵抗運動。
在法國,吉約姆·阿波利奈爾於1913年發表了《未來主義的反傳統》,提出“立體未來主義”。阿波利奈爾的詩歌表達了知識階層在動亂的時代里對舊世界的厭倦、苦悶的情緒,對現代文明和科學技術新成就的讚美和追求。他的某些詩意象鮮明,節奏感強,流暢靈活,豐富了詩歌的表現能力。他使用樓梯式的詩歌格式,對馬雅可夫斯基起了良好的影響。阿波利奈爾的代表作品是《醇酒集》。
在俄國,未來主義在十月革命以前十分活躍。1911年,謝維里亞寧發表《自我未來主義序幕》,倡導“自我未來主義”。翌年,布爾柳克、卡緬斯基、馬雅可夫斯基等發表《給社會趣味一記耳光》,倡導“立體未來主義”。
俄國自我未來派不滿客觀現實,宣揚個人至上,反映出資產階級在革命高潮前夕的頹喪消沉情緒。立體未來派是現存秩序的叛逆者,否定文化遺產和資產階級藝術,聲稱要“把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等等從現代輪船上丟下水去”。
馬雅可夫斯基在未來主義的旗幟下開始詩歌創作,是俄國未來派的積極方面的代表。他在詩歌的形式和語言方面都作了革新,用新奇的詞語,生動、誇張的形象,描畫資本主義都市和資產階級的醜惡,顯露出批判的鋒芒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飽含革命的熱情,但有時流於形式主義,晦澀難解。 十月革命以後,多數俄國未來主義者參加了蘇維埃政權的政治鼓動工作。馬雅可夫斯基表現出極大的政治積極性,成為革命的歌手,受到列寧的重視,產生了重大的國際影響。但對於未來主義者以《公社藝術報》為陣地,宣揚文化虛無主義,以蘇維埃“國家的藝術”相標榜的錯誤,列寧曾予以嚴肅的批評。
未來主義到20世紀20年代中期,逐漸銷聲匿跡。
P18-23

後記

未來主義自誕生之日起到現在已經有一百餘年了,作為西方現代藝術非常重要的流派由於其右翼勢力與納粹主義的諂媚及存在時間短暫。所以其資料偏少。這與其在現代藝術發展史上的地位沒有絲毫的影響。相反,未來主義所採用的傳播手段——宣言是絕對創新性的。它是最早的以文化行銷為目的傳播手段的範例。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未來主義所傳遞的信息如同刀片一樣劃開人們的記憶,征服了媒體。將文化討論從沙龍帶到了廣場,又從夜總會來到了餐桌上。它是各藝術流派中最具富媒體價值的運作。
現代形象藝術嘗試新的語言,使藝術向廣告信息敞開了大門。未來主義是20世紀唯一真正的文化革命,而且具有某些毋庸置疑的現實性因素。
未來主義運動正式開始時間的1909年2月22日,也就是菲利普?托馬索?馬里內蒂署名並發表《未來主義宣言》的日子。這是一種革命性藝術的宣言。旨在掩飾科學進步所創造的新的神話:速度。汽車,工業城市,飛機,人類藉助科技手段對材料進行控制。《未來主義宣言》是20世紀上半葉歐洲思想明確的見證。它為自己的成功而陶醉,同時幾乎貪婪地展示自身的力量。
馬里內蒂就如何將公眾的注意力集中在團體活動上進行了研究。而且表現出極端的創造性。他是一種獨特的創造性廣告的發明者。通過展覽和報告會,他還獲得了包括外國媒體的關注。猛烈的方式。粗暴的言詞,這就是未來派的特點。這一特點製造了恐慌。然而。在經歷了眾人短暫的抗議和懷疑之後。尤其是年輕的藝術家加入到了這次運動中去。按照它的締造者的定義。這是“一次反文化。反哲學的運動,一次思想、直覺、耳光。以及要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潔淨和迅速的拳頭的運動。未來主義者與外交式的謹慎、傳統主義、中庸主義、博物館,以及對於書籍的崇拜作鬥爭。”
在義大利。儘管人們炫耀男性主義,但是未來主義為女性獲得選舉權以及參加政治生活奠定了基礎。它希望能夠更新古老的議會主義。廢除“婦女一母親”和“注定是婦女”的偏見。在先鋒派中,有兩個女性留下了比其他女性更加難以磨滅的痕跡,那就是《未來主義女性的宣言》(Manifesto della dorlna futurista)的作者瓦倫蒂娜·德·聖·普恩特(Valefltine De Sairlt Poirlt。1875—1953年),以及《淫蕩宣言》(Marlifesto della Lussuria)的作者,畫家兼詩人貝娜黛塔·卡帕(Berledetta Cappa,1897—1977年),她在1923年嫁給了馬里內蒂。
除了宣言以外,晚上的戲劇演出也為這次文化運動擴大了聲勢。其中最登峰造極的是那些有意製造喧囂和挑釁性的演出。在演出過程中,舞台上同時進行未來詩朗誦,演奏吵鬧的音樂,展示動態的繪畫等各種類型的表演。這些晚會時常會激起古典經院派的衛道者與未來派及其支持者之間的爭吵,甚至要藉助警察的干預和逮捕有關人員,方能平息雙方最激動者的火氣。
未來主義政治的特徵是反對君主制和教權,而且要“抹去偉大的羅馬這一惱人的記憶,然後用比它強大一百倍的偉大的義大利來代替它。”正是這些想法導致了未來主義者與未來的政體之間的摩擦,因為後者希望加強君主制與教權之間的關係,並且重新向人們提倡一種由希臘古典神話構成的,尤其是羅馬帝國式的美感。早在1920年,馬里內蒂以及很多未來主義者就與法西斯主義之間拉開了距離,並且指責他們過於因循守舊。儘管他們採取了這種立場,墨索里尼對於這次運動以及它的領導人物始終保持著尊敬的態度。他將這種流派推崇為國家藝術,並且在1929年任命馬里內蒂為義大利學院院士。
20世紀20、30年代,未來主義始終在進行藝術風格和交流方式上的探索,並且全心全意致力於舞蹈、綜合戲劇,以及烹飪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在那十年里,一些未來派藝術家重新致力於古典主義創作,而另外一些則嘗試並創造出新的風格。
未來主義運動的截止日期可以確定為1944年12月2日,那也是這次運動的創始人去世的日子。未來派遭到一些沒有很高修養的評論家長時間的排斥。他們不公正地將這次先鋒派運動的每個成分與法西斯聯繫在一起,並且錯誤地用男性主義和軍國主義來解釋未來主義最具挑釁性的宣言。儘管如此,未來主義從未停止它對世界藝術與交流的影響。
未來主義的符號將繪畫、信息、方式、文字帶入了我們日常的文化生活,方方面面。

序言

在陽光明媚的午後,恬淡地泡一杯濃茶,慵懶地靠在休閒椅上,翻開一本具有清新藝術氣息的書籍,細細地品味其中的滋味,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有人說,藝術如同生活一樣,是一本打開的書,一百個人有一百種讀法,自然也就有一百種感受。正如品茶要品出滋味一樣,讀書也要讀出品味。品味藝術,感悟人生,總不免有所感觸,或長嘆,或欣然,感觸愈多,收穫愈多。
從一部書籍,可品味人生,無論這世間事物如何變化,只有藝術,才是最有品賞價值的,而品賞出來的藝術真諦,更是永恆的,它教導人們用藝術的眼光去探究世界;用藝術的眼光去品味人生。
在書里,我們以一個個藝術流派和活生生的藝術家們的藝術追求及逸聞趣事,儘可能全面地呈現給廣大的讀者,通過閱讀品味那多姿多彩的真諦。相信在這些熟悉或不熟悉的畫家和流派中,讀者自會有自己的一番仁智見解。因為我們相信,從書本中可以讀出思想,從敘述中則可以品出文化。
全書力求從文化藝術普及的角度入手,使人們在不經意間瀏覽了從愛琴海的古希臘到亞得里亞海的義大利;從阿爾卑斯山麓的德國、奧地利,到具有濃烈狂放和浪漫氣息的西班牙和法蘭西;從恬靜理智的英格蘭到寬廣豪放的俄羅斯……
通過這一系列的藝術之旅,使我們感受到:藝術來自藝術家的靈魂,它並不羞於面對富於挑戰的文化,也不試圖去匹配社會的標準。藝術是藝術家們要傳遞的思想,儘管有時在外人看來並不是完美的。
藝術家是生命傑作的創造者,他們用畢生的精力甚至生命來書寫人類文明的華彩樂章。他們為人類生命世界帶來了光明和歡樂、夢想與希望,為我們的精神創造出了廣闊的自由生存空間。
當下,無論在世界還是中國,人們迫切需要心靈得到某種補給,正是這個原因,使得”藝苑下午茶叢書”具有令人難以忘卻的濃郁茶香的味道,使得我們在匆忙、煩瑣和躁動的生活間隙中,得以品味藝術的美妙和真諦,從而近距離地感受到藝術的力量和無窮魅力。
鄧國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