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文化與當代日常生活變遷

基本介紹

  • 書名:物質文化與當代日常生活變遷
  • 作者:徐敏,汪民安
  • ISBN:978-7-301-29345-4
  • 頁數:276
  • 定價:¥49.00
  • 出版時間:2018-03-29
  • 裝幀:平
  • 開本:大32開
  • 書號:29345
  • 字數:240 千字
  • 版次:1
內容簡介,章節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物質文化(Material culture)研究是當代西方人文學術研究中的一個新興研究領域,它一改人文學術研究重視精神與觀念的傳統,把研究對象聚焦於所有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需要所創造的物質產品之上,認為這些物質產品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功能與價值,在建構日常生活方式和影響社會的歷史變遷方面產生主導性作用。本書比較全面地反映出了當前國內物質文化研究的基本狀態,是迄今為止國內物質文化前沿性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

章節目錄


物的文化闡釋
物的文化性與物質文化的歸路徐亮
一、 作為文化觀念的“物”
二、 物的系統性和物質文化的未決性
三、 物質文化的歸路
“物”的問題與“物質文化”闡釋 ——文化哲學的視角李武裝
一、 “物”的問題的哲學言說
二、 “物質文化”的哲學闡釋
道成“物”身:物化時代的仙境或廢墟韓琛 引言:蝴蝶物語
一、 物質的權力
二、 拜物化快感
三、 道成物身/神
四、 生活於真實
現代藝術的“物性”維度 ——阿多諾“非同一性美學”的一個悖論常培傑
一、 “非概念物”的消隱與復歸
二、 藝術的“精神性”與“物性”的辯證
三、 現代主義對“物性”的壓抑
四、 先鋒藝術的缺陷:“物化”的“物性”
結語
文化研究:學科化與再政治化孫士聰
一、 文化研究學科化問題再回顧
二、 反思美國文化研究學科化
三、 語境、介入與理論商品
結論
“微”時代的“大”消費 ——當代中國消費意識形態質疑許徐
物質文化與當代日常生活變遷 目錄
日常生活中的物
奢侈品、性與私通機制周志強
論垃圾汪民安
中國語境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闡釋與思考杜紅艷
一、 理論結合點:人的生存方式的變革
二、 理論範式:人的現代化與文化阻滯力
三、 理論拓展:現代化進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
日常生活經驗變遷與《詩經》隱喻結構的闡釋榮國慶
一、 日常經驗變遷是“由物及人”的隱喻結構解讀的主要 方法
二、 基於情感經驗認同的名物闡釋
三、 名物的經驗性表達補足了“由人及物”隱喻結構的語義
四、 結論
手繡、機繡、十字繡 ——刺繡與女性生活變遷畢新偉
一、 傳統刺繡的人文性內涵
二、 工業機器對刺繡人文內涵的抽離和置換
三、 十字繡對現代“淑女賢媛”的培養
1980年前後的走私錄音機:消費、電子媒介與文化變遷徐敏
一、 消費的回歸:計畫經濟晚期的日常生活
二、 走私錄音機:從消費者到客群
三、 全球化電子技術浪潮與大陸文化變遷
小結
物 與 空 間
從台灣的“社區營造”到大陸的“鄉村實踐”:空間改造與人“文化主體性”激發的互動研究李艷
一、 當前文化發展中城鄉居民的參與狀況及其原因分析
二、 專業人才與民間智慧的結合:大陸“外來介入”的實踐
三、 居民為主體的社區文化發展:台灣“社區營造”的經驗
四、 從激發“人”的文化主體性入手:文化治理中的多主體融合策略
新空間與舊符碼 ——會館對當代城市意義的填充許苗苗
一、 舊符碼——具象歷史的見證人
二、 新空間——會館用途再發現
三、 意義填充——地緣、倫理構建想像的共同體
家庭空間與噪音張傑
鄰里噪音
家用電器
交通噪音
結語
從“門”到“大褲衩” ——北京奇觀地標建築的空間生產與消費鄭以然
奇觀建築作為權力空間和商品化空間的生產
對奇觀性建築的“污名化”與惡搞式消費
物 的 符 碼
社交媒體與當前中國的自戀主義文化陳國戰
一、 網路交往的非匿名化
二、 網路空間的私人性
三、 社交媒體的自戀化
都市敘事與體感:中國當代電影中的計程車陳濤
接觸:密閉空間的情慾生產
漫遊:底層遊民的都市窺探
穿行:主觀視角的幽靈體驗
“偶像的誕生”:從80後文學到網路的藝術消費江冰
一、 80後文學與“偶像”形影相隨
二、 網路藝術消費中的“偶像”類型
三、 文化訴求與冬粉經濟的三重動力
結語:帶有80後特質的一條曲線
後記

作者簡介


徐敏,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汪民安,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