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遠鎮

無遠鎮地處三江平原腹地,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2℃,無霜期平均為150天,年有效積溫2200℃,年平均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肥沃的土質,充足的光照,適宜的量,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沒有污染的水源,滋潤灌溉著上萬畝良田,為發展生態農業提供了天然保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無遠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東北
  • 地理位置:撫遠市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地理位置,口岸優勢,農業概況,風土人情,風景名勝,

地理位置

14萬平方米的蔬菜大棚,2萬平方米的溫室,年產蔬菜量達120噸,產值78萬元,糧豆薯總產量達2980噸,產值達447萬元。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逐步實施和開發利用,今天的撫遠鎮農業正在向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闊步邁進。撫遠鎮,原名“伊力嘎”赫哲語為“金色的魚灘”之意。撫遠鎮水域資源遼闊,東起石頭臥子,西止大灘,南止亮子村,是一個天然的魚場,盛產鱘、鰉、大馬哈及“三花五羅”等30多種經濟魚類,是我國名優特魚的主要產區。生產的、鰉魚子醬及鱘、鰉魚系列產品遠銷歐美、日本、香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每到魚汛期,江上檣帆敝空,百舸爭流,蔚為壯觀。

口岸優勢

隨著撫遠口岸的快速發展,為撫遠鎮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更加廣闊的發展天地。撫遠港距遠東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哈巴羅夫斯克僅65公里,距出海口僅960公里,是江海聯運的始發港,五千噸至一萬噸級海船從撫遠港經俄出海直達日本僅需6天時間,到達美國加拿大也分別比天津、上海等港口近1500至2000公里。自1992年5月21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一類客貨口岸以來,撫遠已成為黑龍江省對外開放的橋頭堡,1999年11月23日,國務院又批准撫遠烏蘇鎮至俄卡雜科維茨沃國際客貨運輸通道開通,從而使撫遠成為黑龍江省唯一的一個口岸兩個通道的邊境口岸。口岸的開放帶動了撫遠鎮經濟加速發展,鎮內交通運輸、飲食服務、商貿流通等第三產業迅猛崛起,鎮內1225家私營企業發展迅速,產品銷往俄羅斯,效益顯著,年創產值500萬元。
景色優美 撫遠鎮地處三山、一水的環抱之中,夏天舉目四望,一片青山綠水的優美景色盡收眼底,給人以一種身處世外桃源的感覺,冬天,但見銀裝素裹,晶瑩剔透,好一派“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這裡有神秘的濕地景觀,珍貴的稀有野生動植物,刻滿滄桑的文物古蹟。撫遠鎮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有位於撫遠鎮東10公里處城山下當地人稱“白四爺”廟,省級古蹟明代永樂年間“海西東水陸城站”第十城—莽吉塔古城遺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生德庫村西南6公里的遼金時代村落墓群遺址和鎮區內1961年為紀念蘇聯海軍烈士紀念碑。鎮域內還有江岸公園、西山公園、萃溝園、大力加湖等旅遊景點。可以說撫遠鎮在旅遊業方面得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天地。

農業概況

撫遠市地處三江平原腹地,土質肥沃,草豐林茂,宜牧草原160萬畝,是發展畜牧業的天然牧場。光照充足,雨量適宜,沒有污染的烏蘇里江繞洲而行,滋潤灌溉著上萬頃良田,為當地發展生態農業提供了天然保證。近年來充分依託地緣、資源、生態三大優勢,打綠色牌,走特色路,不斷拓展綠色農業發展空間,全市已建立綠肥色水稻、大豆蔬菜、特色水產品、畜禽和山產品六大綠色食品基地40萬畝。儲量2400噸的自然冷源保鮮庫,年周轉量可達一萬噸。
撫遠市已經逐漸走出了一條游貿並舉,以貿興業的富民強市之路,形成了外向型蔬菜、綠色稻米、綠色畜禽品、名優特魚四個產業鏈,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是當今世界沒有污染的烏蘇里“綠色食品”之鄉、魚米之鄉

風土人情

拌生魚主料選擇鮮活鯉魚(若用鯽魚味道更鮮),一般2—3公斤重為宜,放血後,帖骨片下魚肉,切成細絲,再用上好的米醋一浸,肉絲變得挺實潔白,加上黃瓜、辣椒油、鹽、香菜等佐料一拌,一盤青綠碧透的生魚就拌好了。吃起來酸辣鮮涼爽口,味道清香,是一道相當有名的下酒菜,撫遠人稱之為“天下第一菜”。
冰霜“刨花”在冬季選擇哲羅、細鱗、草根、狗魚等大個江魚做主料,趁涼扒皮。魚肉切成二寸長半寸寬的薄片,好像木匠刨木板剩下來的一片片的屑花,撫遠人稱它為“刨花”,配上米醋、辣椒油、韭菜花等各種風味的佐料,吃在嘴裡,香噴噴、涼絲絲、辣乎乎。
大馬哈魚子醬大馬哈魚子醬為名貴佳肴,人稱撫遠“紅珍珠”,一粒大馬哈魚子足有黃豆大,像瑪瑙一樣鮮紅、晶瑩、透明。在大馬哈魚出水5小時內,進行加工的質量為最好。一條雌魚產卵3500—5000粒。每三粒相當於一個雞蛋的營養成份,富含磷酸鹽鈣質、維生素D,是良好的營養品。撫遠縣產的大馬哈魚子顆粒飽滿,好於日本、蘇聯等國。在歐亞市場上享有盛譽,加工後的魚子,加以香菜末、蔥花等佐料,實在是少有的美味。
鱘鰉魚子醬比大馬哈魚子小,呈黑綠色,有人稱之為撫遠的“綠寶石”。總產量少於大馬哈魚子,因此更名貴。近年由於吸取國外加工技術,魚子醬質量有很大提高,遠銷到歐美國家,受到普遍好評。加工後的鱘鰉魚子醬可直接食用,更是上等營養佳品。

風景名勝

白四爺廟“莽吉塔”城北陡峭的山崖腳下有一天然石洞,傳說蛇仙“白四爺”住在其中。解放前緊靠洞口處建有一座小型廟宇,稱“白四爺廟”。舊中國時航行路過白四爺洞的中、俄大小火輪都要鳴笛焚香,送匾掛紅,以求行船平安。解放後,在土改鬥爭時,被民眾拆毀。1935年(偽康德2年),撫遠民眾捐款在西山腳下修建了更宏偉壯觀的白四爺廟,取名白雲寺。白雲寺為中國傳統建築風格,雕樑畫棟,形勢巍峨,朱漆廊柱,金龍盤繞,飛檐展翅,風鈴叮咚。正殿中間塑白四爺像,金童玉女侍立兩側,八大金剛各按其位。殿內四壁繪有圖畫,題材盡取白四爺扶難濟危的故事。其後,白雲寺香火不斷,過往船隻客商送匾掛紅者極多。1948年春,白雲寺被人民民眾拆毀。
蘇聯海軍英雄烈士紀念碑始建於1945年9月,紀念在解放撫遠戰鬥中犧牲的27名蘇聯紅軍戰士。1960年,縣人民政府易地重建花崗石碑一座,高達30米。主碑兩側各有10米高的陪塔一座,四周為寬敞的石鋪平台。石碑正面銘刻“蘇聯海軍英雄烈士紀念碑”11個金色大字,背面銘刻原中共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歐陽欽同志題詞:“中蘇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萬古常存”。
烏蘇鎮位於烏蘇里江中段,方位是東經134°40′20″,北緯48°15′29″,是我國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也是世界小鎮之最。鎮內僅有一條小路,一戶人家,一座廠房,一個邊防哨所,堪稱世界小鎮之奇。到此觀看日出有到中國開邊之感,夏至觀日出最是台北時間2時15分。1984年9月,胡耀邦總書記來邊疆視察,親筆為烏蘇鎮邊防哨所題詞“英雄的東方第一哨”。至此,外地旅遊團組或各級領導及八方遊客到撫遠必到烏蘇鎮游,已成習慣。否則會遺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火憾。這裡還是我國最大的鮭魚生產基地,汛期一到,漁火點點,帳棚林立,機聲隆隆,熱鬧非凡。遊人如有幸登上哨樓,極目可見哈巴羅夫斯克區人、車活動,是一處絕妙的旅遊勝地。
海青荷花湖撫遠荷花資源比較豐富,較大的荷花泡有3處,一是海青鄉四合村南3公里處的四合荷花湖,面積約40畝;二是永安村東4公里處的荷花泡,面積約50畝;三是姜明禮崗下的荷花湖,面積約60畝。湖泡中荷花密度一般在5株/平方米,每年七、八月份,荷花盛開,遊人湖中劃舟,隨手採蓮,勝游西湖。這裡即是荷花分布區,也是白天鵝、丹頂鶴、白鸛、鴛鴦等稀有珍禽棲息繁衍的場所,若遇良機碰到珍禽觀荷戲水,拍下珍貴的鏡頭,乃是一生幸事。
莽吉塔城位於撫遠鎮東9公里的城子山上。據考證此遺址是“海西東北陸城站”十城中的第十城,即莽吉塔城。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9—1413年),為管轄黑龍江的55城站之一,已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城遺址臨黑龍江面的山崖下有一天然石洞,內部僅容一人通行,狹洞通至山頂。到此野遊,既可領略自然風光,又可享受古老文化薰陶,別有一番情趣。
西山公園座落在撫遠鎮西北隅山崖上,南連撫遠山麓,西臨清澈的濃江河,北傍湍急的黑龍江。公里以蘇聯軍英雄烈士紀念碑為主體,輔以花徑亭閣,周圍古木參天,青松滴翠。山、水、樹、碑相映生輝,風光旖旎,引無數遊人舉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