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達黃河公路大橋

烏達黃河公路大橋

烏達黃河公路大橋為110國道上控制性工程,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境內,左岸是烏海市烏達區橋西鎮,右岸是海勃灣區五一鄉九隊。烏達區是烏海市轄區,全區總面積200餘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 2萬,包蘭鐵路和京銀(北京至銀川)1 1 0國道穿區而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達黃河公路大橋
  • 建設時間:1986年5月
  • 通車時間:1988年9月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境內
  • 橋樑長度:531m
  • 橋面寬度:12m
  • 所屬城市:內蒙古烏海市
大橋結構,管理維護,景觀,歷史,

大橋結構

大橋由內蒙古自治區交通局建設管理,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設計。設計荷載等級汽-13、拖-60,地震烈度Ⅷ度,設計洪水頻率l/1 00。大橋上部結構為8跨跨徑65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下部結構為重力式墩台,鑽孔灌注樁基礎。橋址河段為峽谷河道向沖積平原河道過渡段,地勢平緩,河道開闊,河寬3000m,主槽寬約400m,河道比降0.15%0,彎曲率1.31。
烏達黃河公路大橋

管理維護

烏海黃河大橋正式恢復通車
2010年6月11日封閉了兩個月的110國道烏海黃河大橋正式恢復通車,海區與烏達區之間車輛通行的時間大大縮減。
今年4月份,為保障110國道海勃灣至烏達段路面工程的施工進度和安全,經上級部門同意,有關部門決定暫時封閉黃河大橋。日前,經過一年多的施工,110國道海麻公路改建工程海勃灣段主線已貫通。同時,黃河大橋的鋼構物與橋面坑槽的維修改造工程全面結束,具備了通行條件。
近年來,隨著我市公路交通運輸業不斷發展壯大,超載超限車輛增多,對已經使用了22年的110國道烏海黃河大橋損壞較為嚴重。經中國交通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技術研發中心技術鑑定,烏海黃河大橋被評定為危橋。恢復通行後的黃河大橋對過往車輛採取限高3.2米,限重20噸的措施。大型載貨汽車的通行繼續執行封橋前的繞行方案。家住烏達區的王師傅經常駕車來往于海勃灣區和烏達區,大橋恢復通車後,王師傅一個來回可以節省1個多小時的時間。“以前走烏蘭浮橋最快也得1個多小時,現在20多分鐘就到了,而且路也好走了。”王師傅說。

景觀

兩岸為漫灘地,右岸無堤防,橋樑與左岸堤防立交。橋址段為黃河寧蒙防凌重點河段,防凌壓力較大。

歷史

海勃灣區是烏海市政府所在地,面積864km2,人口為12萬,大橋長531m,橋面寬12m,於1986年5月開工建設,1988年9月竣工通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