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文憑

所謂的“灰色文憑”,指的是是社會上由於把文憑看的過重,而出現了文憑主義,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的文憑造假方法,例如到國外讀野雞大學,拿野雞博士,團購國外野雞大學的學歷等。文憑在古代是指官府發給的證明文書,在如今的社會,用它來代表一個人受教育的程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灰色文憑
  • 外文名:Gray Diploma
介紹,現狀,反思,

介紹

文憑,在古代是指官府發給的證明文書。在如今的社會,用它來代表一個人受教育的程度。文憑雖然能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把文憑於能力對等,文憑也不等同於文化。可是社會上卻由於把文憑看的過重,而出現了文憑主義,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的文憑造假方法。唐駿學位門的事件剛剛過去,就在人們似乎已經淡忘的時候,方舟子再度出手,2011年7月,方舟子稱樂嘉的美國阿姆斯壯大學學歷為假,阿姆斯壯大學系野雞大學。經搜尋,2007年2月11日,“世界傑出華人獎頒獎典禮”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姜昆榮獲世界傑出華人獎,同時被美國阿姆斯壯大學(即哈姆斯頓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有網友指出每年由世界華商投資基金會及美國美亞發展協會主辦的“世界傑出華人獎”的所有得獎者,從第一屆到第八屆的得獎者都會自動獲得美國哈姆斯頓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所以這兩項活動一直都是一併舉行。不管是唐駿等人的團購學歷,還是姜昆等名人的被博士,他們所拿的文憑都是“灰色文憑”。
灰色文憑

現狀

官場亂象
雖然沒有精確的統計數據,但數年來,假學歷波及全球政壇已是不爭的事實。但與外國官員學歷造假相比,中國官員手中的假文憑顯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規模大、數量多、個別學校與官員各取所需,以至成為假文憑的幕後推手。有學者指出一種現象,那就是辦假證得的文憑不少,可混出來的真文憑更多。
儘管中國有關部門加大了對官員假文憑的查處力度,但“文憑造假”現象仍然屢見不鮮。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蔡繼明日前表示,許多在校生十年寒窗苦才拿到博士學位,但一些黨政官員憑藉手中的權力,也不來上課,稀里糊塗就混到文憑。
有報導稱,中部某貧困縣官場“人才濟濟”,從縣委書記、縣長、副縣長,遞上來的名片大都印有“經濟學碩士”、“法學碩士”名頭。然而,如此高的“文化水平”下,當地一百多萬民眾吃飯問題卻一直沒有解決。
“無論你是什麼學歷,什麼成績,只要能交上幾萬塊錢學費,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拿到一張研究生文憑,”這是幾年前某省委黨校被廣為傳播的“軼事”。在那裡,只要交錢,招生條件可一次次放寬。直到2003年底被叫停,該省委黨校違規發出數千張文憑,校方多名領導幹部因此被“雙規”。
如果說普通民眾買假證是為了找工作的需要,官員熱衷混文憑的目的又何在呢?答案很簡單:升遷。文憑一旦成了升遷的“門票”,一些不具備資格的官員自然想投機鑽營。“有些地方提拔廳局官員要求有碩士學位。”長期關注假文憑現象的顧海兵認為,這種官員任用標準使一些人“不得不去造假”。
海外留學亂象
野雞大學類似街頭兜售的假文憑,往往使用與知名的大學非常相似的名字,藉以混淆視聽。由於法律不嚴,野雞大學目前在澳洲、英國和中東地區尤為嚴重。在美國,“野雞大學”呈泛濫之勢,幾乎遍布全美各個角落。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一些“野雞大學”前幾年就大搖大擺地進軍中國,堂而皇之地在中國招生。一些“野雞大學”還推出種種招生“優惠”:不用來美讀書,通過中文教學就可拿到美國學位。 據調查,由“野雞大學”頒發的學位不在少數,尤其是MBA學位最吃香,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重災區。
據報導,美國“野雞大學”年收入約16億元人民幣。在華人數量最多的加州,“野雞大學”最為猖獗。
美國《世界日報》資深記者鮑廣仁對“野雞大學”進行了長期跟蹤調查。他說,“野雞大學”頒發假文憑、假學歷有兩種方式:一是向留學生收取昂貴學費,然後裝模作樣地給他們上點兒課後,就頒發各種學位;二是直接賣學位,留學生連學都不用上,就可以獲得想要的學位。
鮑廣仁介紹,被“野雞大學”坑騙的學生主要來自中國大陸,這些學生又分為兩種:一種是不知情受騙。大陸不少家庭被“野雞大學”所騙,用含辛茹苦積攢下的血汗錢送孩子到美國讀書,最後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另一種是明知“野雞大學”在騙人,也心甘情願去受騙。這種人留學美國,並未好好讀書,多數時間不是在打工掙錢,就是在瞎混。他們因成績欠佳畢不了業,只好買張文憑回去向親友交代,搖身一變成了碩士或博士。就如同小說《圍城》中的主人公方鴻漸,購買一張“克萊登”大學的假文憑。

反思

回首中國高教之形形色色,夜大、電大、函授、成考、自考,還有或被承認或不承認的黨校文憑,還有諸多主要讓黨政幹部受益的各種在職研究生,那個亂啊。這種“花樣教育”的情形絕不是教育資源的最最佳化配置。這種亂象,如果說從歷史上看是一種無奈,那么在今天則完全演變成了功利化的“文憑獲取”。危害尤甚的是國家公職人員以此種種途徑獲取“高文憑”:開銷是公家的———準確地說是納稅人的,文憑是自己的,水平是沒有的,最後又以沒有水平的高文憑從人民那裡攫取更高的權力和更多的利益。
從人和人才的培養看,“花樣教育”刺激了人們對“文憑利益”的獲取欲望,阻礙了真正高精尖人才的產生。在基礎教育變得越來越不公平的時候,我們也必須高度關注高等教育越來越不純正的局面。要知道,在“花樣教育”和“花式文憑”的激勵下,全社會都將付出巨大的“機會成本”。
而今,在信任已然缺失、民風不再淳厚的當下,人們已將真實、守信、誠實視為做人的基礎,容不得半點馬虎。隨著信息的越來越透明,這種文憑必然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公眾的唾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