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古鎮

瀟湘古鎮

瀟湘古鎮,它歷史悠久,起源於唐代,興盛於五代,延續於宋、元、明、清,而衰落於民國初年,先後經歷了七個朝代一千二百餘年,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瀟湘古鎮
  • 外文名稱:xiaoxiang
  • 地理位置: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瀟湘古鎮
  • 面積:5.12 平方公里
  • 方言:零陵話(永州話)
  • 著名景點:瀟湘夜雨 萍洲春漲
  • 機場:湖南零陵機場
簡介摺疊,史記記載,

簡介摺疊

永州古城以北瀟湘二水匯合處,曾經有過一個十分繁華而著名的瀟湘鎮,它歷史悠久,起源於唐代,興盛於五代,延續於宋、元、明、清,而衰落於民國初年,先後經歷了七個朝代一千二百餘年,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鎮。
瀟湘古鎮

史記記載

《永州府志》、《零陵縣誌》和《湖南通志》中記載:“五代時,有數百家,皆鎮司轄之。”瀟湘鎮老埠頭碼頭餘存的六通古碑的刻銘:“瀟水自九嶷百折而入,於永州北十里之老埠頭,與湘水匯合,為最古之名區。五代時設鎮司,謂瀟湘鎮。明時改設驛丞,稱湘口驛。”自古以來,即為湘、桂、粵水陸之要衝、交通之樞紐。唐代時,瀟湘勝景,湘口一館,為柳宗元吟詩歌詠,引無數遷客騷人,多會於斯;北宋宰相范純仁謫居永州,大筆題書“江天一館”金匾,傳為佳話;大畫家宋迪一幅“瀟湘夜雨”圖,更使瀟湘山水盛名天下;而祭祀瀟湘二川女神—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瀟湘廟,香火旺盛,歷久不衰,吸引了湘南桂北芸芸香客:北來南往的商賈旅客,益發不絕於途,漸成熙攘接踵之勢;作為拱衛永州府城,地處城關廂要隘的前哨陣地,駐紮軍隊,更兼得天時、地利、人和,有召之即來,進退自如的戰略機宜……久而久之,這裡漸成人口聚居、商賈雲集,遊人如織的鬧市之區。至於五代,並形成了戶口數百,人口數千的城鎮格局。官府順勢建置鎮司一級衙門,為零陵縣府直轄,以加強統治和管理。至於明、清時期,瀟湘廟香火更旺,瀟湘鎮更為繁華,五里長街,街道寬敞,店鋪林立,經貿活躍市場繁榮,百業興旺。瀟湘鎮成為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零陵縣活躍的商貿經濟特區。因此,官府的統治與管理也得到了加強。明代改鎮司為驛丞,管理機構升格,其主官與縣丞平級,直接對零陵縣令負責;明洪武年間,重建瀟湘廟宇,拓其規制,越四年,奉敕封瀟湘二川之神。清朝,瀟湘鎮作為交通要驛和零陵縣城關廂重要的人流、物流集散地,其街市拓展延伸,自南而北,縱深長達七里,並跨越湘江,形成了“半邊鋪子一條街,一鎮通達湘兩岸”的歷史最大規模格局。瀟湘古鎮曾經的繁華景象,延續了千年,如今,給後人留下深沉的履痕:古舊的驛道仍保留著它往日的格局,幾處保存完整的青石板路面,光滑鋥亮,規則有度,成為歷史古街的縮影;跨越小澗的五處古石拱橋和地處湘江兩岸的石級商埠碼頭,依舊保存了它們原有的模樣;在老埠頭湘江碼頭兩岸,還保存了完整的80米古式商業街道和20餘棟古色古香排列有序的商鋪客棧與民居合一的建築,特別是臨街的鋪面、櫃檯和客館吊腳樓陽台以及青磚青瓦、飛檐翼角的建築風格,依然風韻猶存;尤其是書寫在這些建築山牆影壁上的經營招牌字號和豎立於山牆上、碼頭邊的六通石碑,諸如《重修老埠頭碑》、《老埠頭義渡始未記》碑、《老埠頭新加義舟記》碑……則準確無誤地告訴後人:這街叫“瀟湘街”,這鎮叫“瀟湘鎮”以及這街、這鎮、這碼頭的來朧與去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