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柴風雨九十年

濟柴風雨九十年

王斌編寫的《濟柴風雨九十年》為中國石油濟南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九十周年紀念文集。 《濟柴風雨九十年》分為華豐廠艱難創業為民族工業增光(1920-1947);濟南解放重獲新生積極投身祖國建設(1948-1963);在石油大家庭發展壯大(1964-1986)國內外市場的拓展摸索(1987-1997)等數章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濟柴風雨九十年
  • 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
  • 頁數:270頁
  • 開本:16
  • 作者:王斌
  • 出版日期:2010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218028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石油濟南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油濟柴),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屬唯一的動力裝備研發製造企業;是中國內燃機行業唯一涉足石油鑽探領域的企業;是中國唯一獲得大功率內燃機金牌產品的企業;是中國唯一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的非道路用大功率內燃機企業;也是中國氣體發動機行業最具影響力品牌。
王斌編寫的《濟柴風雨九十年》為其紀念文集。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華豐廠艱難創業為民族工業增光(1920-1947)
第一節 創辦工廠實業救國
第二節 經歷戰火飽受壓迫
第三節 共產黨領導開展地下鬥爭
第二章 濟南解放重獲新生積極投身祖國建設(1948-1963)
第一節 強化黨的領導 全面恢復生產
第二節 支援前線保國家經濟建設做貢獻
第三節 為西藏人民點亮第一盞燈
第四節 轉變生產方向大力支援農業
第三章 在石油大家庭發展壯大(1964-1986)
第一節 大修B2-300柴油機
第二節 自主研製190型大功率柴油機
第三節 百台鑽機配套會戰奏凱歌
第四節 強化管理 以嚴治廠
第五節 質量升級首奪國優金獎
第六節 天然氣機填補國內空白
第七節 建立強有力的服務體系
第四章 國內外市場的拓展與摸索(1987-1997)
第一節 享譽蓋亞那
第二節 印尼展風采
第三節 逞威科威特
第四節 190光榮“參軍”
第五節 “旱鴨子”下水
第六節 合作組建濟聊公司
第七節 成功進行股份制改造
第五章 扭虧解困求生存夯實基礎謀發展(1998-2002)
第一節 勵精圖治 扭虧解困
第二節 明確定位持續發展
第三節 夯實基礎 積蓄力量
第六章 企業發展進入快車道(2003-2006)
第一節 強勢躍升的2003年
第二節 發展提速的2004年
第三節 再攀高峰的2005年
第四節 “十五”成就總結
第五節 承前啟後的2006年
第七章 完成新廠建設與搬遷(2000-2006)
第一節 高瞻遠矚,立志建設新濟柴
第二節 爭分奪秒,現代化新廠拔地而起
第三節 新廠建設是永遠的財富
第八章 建設新濟柴迎接大發展(2007-2010)
第一節 2007,步入新紀元,謀劃大發展
第二節 2008,創新驅動,打造高可靠裝備
第三節 2009,逆勢而上,全面升級
第四節 2010,展望未來,續寫傳奇新篇章
第九章 濟柴的精神文明建設與企業文化
第一節 企業的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節 民主管理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第三節 企業精神與企業文化的培育升華
第四節 職工工作生活條件的變化
濟柴風雨九十年大事記
附錄
一、解放後歷任主要管理者
二、解放後歷屆黨政副職領導
三、股份公司歷屆董事會、監事會、經理班子
四、1998年前省部級以上勞動模範
五、1999年後有突出貢獻的職工
六、濟柴隸屬關係變化情況表
七、歷次黨員代表大會
八、十年實現大發展
九、成都壓縮機廠簡介
十、河北分公司簡介
後記

文摘

從1949年9月開始,根據當時山東工礦部濟南工業局的指示,濟柴由軍工生產轉為民用產品生產,主要任務是生產支援社會主義建設和工農業發展的農機用具,主要產品包括:600公斤柴油機打樁機、0.4立方米水泥攪拌機、農用抽水泵和木架三輪水車等。
1959年到1961年這三年,是繼續整風、繼續大鼓幹勁的三年。由於“大躍進”和“反右傾”錯誤的影響。加上當時的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的背信棄義,我國國民經濟在這期間發生嚴重困難,國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損失。
1960年至1961年,全國轟轟烈烈地掀起了工業支援農業的運動。根據中共濟南市市委的決定,濟柴與歷城柳埠公社結為工業支援農業的掛鈎單位。
接到任務後,濟柴全體幹部職工積極貫徹“以農業為基礎”的方針,以支援農業生產發展和加強農業技術改造為重點,全廠動員,全面部署,從人力、設備、技術、物資等方面全方位對柳埠公社進行支援。 在對口支援的日子裡,濟柴先後支援柳埠公社銑床、鑽床、發電機、柴油機等機械設備21台,小型工具和機械零件1890多件,幫助公社培訓工人51名,檢修機械設備120台次,並成功為其成功試製了土拖拉機等農用工具。特別是在緊張的抗旱救災鬥爭中,濟柴連續組織了三批技術力量,到公社檢修排灌機械等設備,使得柳埠公社的81台排灌機械,在抗旱中充分發揮了作用,10000多畝土地澆上了水,還節約了90000多個勞動力。
為了加速農業技術改造,濟柴還在廣大職工中開展了業餘製造農用機械的活動,讓工人利用業餘時間和廢料進行農用工具設計,使得全廠人人都為支援農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大搞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濟柴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成功製造出18台新設備,大力支持了公社工業發展。
由於濟柴在支援農業發展和農業技術改造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中共濟南市市委於1960年7月29日專門下發了《中共濟南市委關於認真學習濟南柴油機廠的經驗,掀起工業支援農業新高潮的通知》,原文如下:
濟南柴油機廠認真貫徹黨的以農業為基礎的方針,把加速發展農業生產當作自己分內的任務,從而在支援農業生產和農業技術改造,以及武裝社辦工業等方面做出了顯著的成績。他們在工作中始終堅持政治掛帥,高舉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的紅旗,不斷向廣大幹部、職工深入進行以農業為基礎的思想教育,把黨的這一方針思想切實變成幹部、職工的自覺行動;堅持從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利益出發,先整體後局部,先別人後自己,全心全意為農業生產和農業技術改造服務;領導作風深入踏實,說乾就乾,不斷發現和解決工作中的具體問題,既有長遠的規劃,又有具體的措施,從而使生產和支援農業運動既轟轟烈烈又踏踏實實。市委認為,濟南柴油機廠的所有這些經驗都是好的。為此,要求全市各廠礦企業以及其他行業都必須認真學習他們的經驗,檢查總結一下本單位支援農業的工作做得怎樣?提出進一步加強支援農業的規劃。目前,農業生產已進入奪取秋季豐收的關鍵時期,同時,緊張的秋收秋種季節也轉瞬就要到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為了奪取今年農業豐收和為明年夏季豐收打下有利基礎,市委號召各工廠礦山企業以及其他各行各業,要堅定地樹立以農業為基礎的思想,繼續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加強領導,統一安排,採取堅決的有力的措施,迅速掀起一個民眾性的支援農業運動的新高潮。
1960年7月30日,《大眾日報》在報紙的頭版頭條發表了標題為《把加速農業發展當做自己的神聖職責,‘濟南柴油機廠大力支援農業》的新聞報導,並配發了《工業支援農業的榜樣》的社論,大力宣傳濟柴廠在工業支援農業的發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推動了全市工業支援農業運動的深人開展。P19-21

後記

濟南柴油機廠的職工,在貫徹黨的以農業為基礎的方針中,從農業生產的迫切需要出發,把加速農業的發展當做自己的神聖職責,發揚了高度的共產主義精神,不僅以半年的時間超額5.7%勝利完成了全年農業排灌機械的生產任務,而且從機器設備和技術上多方面幫助柳埠人民公社戰勝乾旱,大力支持公社工業發展,幫助人民公社進行農業技術改造。濟南柴油機廠是工業支援農業的一面紅旗,所有的廠礦企業都應該以此為榜樣。
從濟南柴油機廠職工同志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共產主義的思想在閃耀著燦爛的光輝!首先,他們在生產任務的安排上,不是從本企業的利益出發,而是從整個社會主義建設的利益出發,從國家和人民民眾的需要出發。儘管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生產工業用柴油機,儘管製造農田排灌機械是一種所謂“技術低、費工多、產值少”的活,但是只要國家和人民需要,他們就積極進行生產,並且千方百計克服困難,提前半年超額完成這一任務。其次,他們不僅不是把支援農業當做自己的“額外負擔”,而且把它當做自己的神聖職責,提出“千忙萬忙也要為農業忙”的口號,竭儘自己的一切可能為發展農業生產服務。他們對待黨的方針政策是一種十分認真.的態度,而不是馬馬虎虎的態度。因此真正做到了“黨指向哪裡就做到哪裡”,在工作中埋頭苦幹,見困難就上,見問題就解決,不講條件,不計報酬。他們不僅是在一般的生產情況下支援農業,並在支援農業的同時,積極組織本廠生產的持續躍進。這又不是簡單的事情。沒有全心全意支援農業的思想,沒有很高的階級覺悟和共產主義風格,是難以做到的。因此,我們認為,濟南柴油機廠職工同志們的這種思想、風格和精神,是值得我們大家好好學習和大大發揚的。
編修《濟柴風雨九十年》一書,旨在紀念濟柴動力總廠建廠90周年,力圖忠實記載和展現廣大職工艱苦創業的英姿,以激勵後來者繼續書寫新的光輝篇章。該書由總廠主要領導主持,黨群工作處負責組織編修出版。
古往今來多少事,盡在長河大海中。在編寫工作中,深感企業歷史久遠,積澱深厚,事件紛呈,成就粲然。而編寫組又年輕人居多,編寫如此長卷,恐經驗不足,有負重託。故唯有殫精竭慮、點燈熬油、連續奮戰、盡力而為。
拂去歲月的塵埃,我們發現,歷史往往不缺框架,但缺少細節,因此我們這次編修,在尋覓知情、查閱卷宗、廣徵博採方面下的功夫尤多。
本書的內容融合了1992年的《濟南柴油機廠志》和2000年的《風雨八十年》,在此特向付出艱辛勞動的前輩們表示感謝。同時特別感謝編委會的5位顧問,尤其是陳衍濤和張維建兩位同志,為本書的編寫提供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辦公室、檔案管理部等單位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協助,在此一併致謝。
史海恢弘,言長紙短,由於時間、水平等原因,書中難免掛一漏萬或操刀傷錦之處,敬請指正並致歉。
編者
二○一○年夏日

序言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2010年9月,濟柴迎來了90華誕。
90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但對濟柴來說,卻是一部充滿機遇與挑戰、拼搏與奉獻的創業史和奮鬥史。
1920年春,在山東半島濰河之濱誕生了濟柴的前身——華豐機器廠。工廠堅持以復興中華、建設農村、提倡工業、改良技術為宗旨,很快發展成為我國最早生產柴油機的廠家之一,20世紀30年代擁有“長江以北第一廠”的美譽。
在經歷了日本侵略者的劫掠、國民黨政府的壓迫後,1948年工廠獲得新生。廣大職工在各自的崗位上,夜以繼日,頑強拼搏,為支援全國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以及建設新中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1956年,濟柴生產的發電機組還登上日喀則,為西藏地區點亮了第一盞電燈。
滄海橫流,桑田巨變。濟柴的真正興起,與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息息相關。1964年,隨著國家一聲令下,濟柴走上了石油動力裝備的研發製造之路。從修理到製造、從仿製到創新,終於在1965年,濟柴人自主研製成功12V190大功率柴油機,填補了我國石油鑽探動力的空白,並在1986年榮獲國家最高質量獎——國優金獎。濟柴以此為主導產品,裝備了國內90%以上的石油鑽井隊,為打破國外產品的技術制約和價格壟斷做出了突出貢獻。
20世紀90年代,風雲變幻,冷月嚴霜。濟柴在經歷了市場經濟轉軌的陣痛、摸索創新的磨礪、扭虧解困的洗禮後,終於鳳凰涅檠,一躍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現代管理理念、充滿發展活力的快速成長型企業。
新世紀、新氣象。2000年後的濟柴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成為“明星”企業。銷售收入跳躍攀升、新型產品不斷湧現、市場領域迅速擴大、新廠搬遷脫胎換骨、業務鏈條縱橫延伸、核心優勢持續強化、國際合作漸次深入、競爭層次大幅躍升、社區環境美好和諧、全體員工豪情滿懷。2008年,企業提出“建百年濟柴、創百億企業”的宏偉目標。2010年,更是制定了振奮人心的“十二五”發展規劃。可以斷言,作為中國石油唯一的動力裝備製造企業,濟柴一定能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創造企業新的輝煌,為我國石油工業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喜慶之際,謹以此書,獻給90年中所有為濟柴辛勤工作過的人們!獻給所有關心、支持、呵護過企業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獻給過去的、現在的、和將來的所有合作夥伴!
濟柴歷史,期待來者永續!
濟柴百年,期待更加輝煌!
中國石油集團濟柴動力總廠廠長、黨委書記
濟南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姜小興
2010年9月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