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縣荊河劇團

澧縣荊河劇團1954年10月建團,初為澧縣永樂劇團,1956年定名為澧縣荊河劇團。1960年正式定為地方國營,屬全民性質。1969年劇團人員大下放後,縣招收了一批青年,當時叫“政治學徒”,同時,吸收一部分劇團演員,組成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演出以移植京劇“樣板戲”為主。1975年1月復名澧縣荊河劇團。1978年起,劇團陸續調回下放人員,並改為縣財政差額撥款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澧縣荊河劇團
  • 建團:1954年10月
  • 演職員工:80人
  • 副高職稱:3人
劇團現有演職員工80人(在職63人,退休17人),有副高職稱3人,中級職稱22人,初級職稱16人。
荊河戲歷史悠久,在明朝末期就已形成,早期稱“上河戲”或“大台戲”,曾稱“漢劇”、“湘劇”,以其流行於荊沙、九澧一帶而得名,1954年定名為荊河戲劇種。
荊河戲的傳統劇目豐富多彩,保存下來的傳統劇目有400多個,散折戲60多個。
荊河劇團20幾年來,在演出方面獲得市(地)級獎勵110個,省級省33個,國家級獎2個,連續兩次獲得省文廳授予的“先進集體”稱號,5次被評為省里的好劇團、好團長。92年獲國家文化部、財政部頒發的全國“以文補文”先進單位稱號和金馬獎。
多年來,澧縣荊河劇團積極配合黨的中心工作,上山下鄉,走村串巷,深入三廳(歌、舞、餐)三堂(壽、孝、喜)一館(賓館)演出,據統計,劇團年均演出近130場,為廣大人民民眾送去歡樂,並受到了觀眾的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