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波橋

位於江西省鉛山縣湖坊鎮的陳坊河上,是鉛山史料記載最早的橋樑之一,省文物保護單位。

古橋簡介,橋名由來,古橋結構,

古橋簡介

澄波橋在江西省鉛山縣湖坊鎮的陳坊河上,距縣城河 40公里。是鉛山史料記載最早的橋樑之一。該橋也是江西省目前公布保護最完好、最古老的橋樑之一,對研究我國橋樑史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省文物保護單位。
澄波橋澄波橋

橋名由來

橋樑結構獨特,並有木構長廊橋屋。唐貞觀四年( 630)僧澄波募捐興建,故名。清同治五年( 1866)群從募捐重建。

古橋結構

 澄波橋系石墩梁橋,六墩五孔。全長 60餘米。以石材砌築橋墩,為尖墩,又稱之為“分水金鋼牆”。形狀似舟,尖端逆流,以利避水,減輕水對橋墩的衝擊力。所謂“銳前殺後”,“銳其前,廝殺暴濤,水不能怒,自是無患。”此橋樑結構獨特:麻石(花崗岩)砌築的橋墩高約 4米,石橋墩之上,又縱橫堆疊七層方條木,再在此狀如鳥巢(俗稱“喜鵲窩”)構架之上,架設巨大原木製作的梁。
長廊廊內長廊廊內
橋面鋪木板,其上建長廊,通道 4米,兩側做有板壁,頂部全部蓋瓦,擋風避雨。在橋墩部位的上方廊道兩旁,加建單層木構房屋,廊內相向設店,成為買賣集墟。東西橋頭均建有磚石門屋,青石素作門框楣。兩門額分別鐫刻“河清海晏,風靜浪恬”,相傳為澄波和尚手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