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古建築群

澄江古建築群

澄江古建築群位於于都縣葛坳鄉澄江村,包括譚氏宗祠、譚祥明祠、譚淵泉祠、譚文淵祠、譚雪窻祠、譚仲常私屋、紅星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澄江古建築群
  • 地理位置:于都縣葛坳鄉澄江村
  • 組成:譚氏宗祠、譚祥明祠、譚淵泉祠、譚文淵祠、譚雪窻祠等
澄江譚氏宗祠,譚祥明祠,譚淵泉祠,譚文淵祠,

澄江譚氏宗祠

澄江譚氏宗祠又名“文景祠”,堂名“經重堂”,位於澄江村,清代早期重修,近年又重修。祠主譚文景,號蒙溪,宋仁宗朝任都指揮使出鎮漢陽。致仕後從虔化合江口遷澄江,為澄江譚氏始遷祖。祠坐東朝西,由門廊與一井二廳組成,磚木結構,硬山頂,馬頭牆。面闊13米,進深26.9米,高9米,占地面積349.7平方米。門廊懸木匾:“譚氏宗祠”,挑、托、卷棚及門簪、雀替皆有木裝飾或彩繪,木構粗大,紋飾繁縟。左側牆上有蘇區時期豎書《聯歡公約》(2.7x2.8)㎡,右側牆體上豎書《AB團自首條例》(2.5x2.7)㎡。門廳設藻井,上有彩繪,兩側有廂房,梁枋雀替及懸柱均有木裝飾,紋飾繁縟,大氣莊重,工藝。地面鋪青磚,天井以紅石砌築。牆體上嵌有少量銘文磚,文曰“蒙溪翁祠”。

譚祥明祠

譚祥明祠位於澄江村紅星組19號,建於清代。坐西向東,由門斗、廂房與一進二廳組成,磚木結構,懸山頂。面闊11.6米,進深18.1米,高6米,占地面積209.96平方米。門斗前二挑承檐梁,飾木雕紋飾,門額上有“編竹造”,門簪飾木雕葵紋。兩側廂房各開門向外。廳內天井青磚砌築,兩側廡房砌土磚,稍改舊制。寢堂前挑上有木裝飾。神龕木構架尚存,龕門皆無。廳內無柱。後牆中央開門通外,已改古貌。
澄江古建築群

譚淵泉祠

譚淵泉祠位於澄江村聯盟組,建於清末,近年曾修整過。坐西向東,由泮池、門廊及二井三廳組成,磚木結構,硬山頂,馬頭牆。面闊三間10.4米,進深28.3米,高8.5米,占地面積731.12平方米。門廊檐柱為圓形磚柱,八角形紅石柱礎。上設長方形藻井,配以詩畫人物圖案,梁枋、檐樓面飾彩繪人物故事及山水花卉紋,挑、托及雀替設透雕,紋飾繁縟,門簪飾鋪首式花卉紋。牆體上嵌有銘文磚:“淵泉公祠”。

譚文淵祠

譚文淵祠位於澄江村紅光組譚任長住宅,建於清代。坐西向東,由院落、門斗與廂房及一井二廳組成,磚木結構,硬山頂,馬頭牆。面闊11.5米,進深12.4米,院落深6米,高6.5米,占地面積311.6平方米。祠建於三級台階之上,門斗地面以卵石鋪就,門簪飾琴棋書畫、乾坤卦及如意雲頭紋。祠內天井以紅石砌成,青磚鋪地。廳內正房、廂房及廡房系抬梁式與穿斗式結合的木構架,皆有木槅扇及漏窗裝飾,挑與雀替木雕紋飾繁縟,梁楣上有“編竹造”。神龕僅存樑柱構架,龕門缺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