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口古民居群

潛口古民居群

潛口古民居群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多為明代古建築,如蔭秀橋、方觀田宅、蘇雪痕宅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潛口古民居群
  • 地址: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
  • 建築類型:多為明代古建築
  • 出名建築:蔭秀橋、方觀田宅、蘇雪痕宅
簡介,蔭秀橋,石牌坊,樂善堂,

簡介

由黃山至歙縣的沿途有“古建長廊”之稱,潛口明代民宅是其傑出代表。離開黃山溫泉後乘車下行約六十公里至紫霞峰下,便可見到,故又稱“紫霞山莊”,系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莊面積一萬六千平方米,採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將散落在附近的十座典型的明代建築集中一處,形成了獨具風格的明代山莊。這十餘座明代古建築是蔭秀橋、石牌坊、善化亭、樂善堂、曹門廳、方觀田宅、司諫第、吳建華宅、方文泰宅、蘇雪痕宅等。

蔭秀橋

“蔭秀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4年),為單孔拱橋,它由當地尼姑出資所建,橋的一頭是尼姑庵,另一頭是雞犬相聞的村莊,“蔭秀橋”三字,一半為陽刻,一半為陰刻,橋中央成了佛界與人間的分界線,故又叫“陰陽橋”,十分有趣的是該橋兩旁護欄砌築卻是羅漢板。歲月悠悠,小橋依然,“師太不知何處去,羅漢依舊笑春風”。

石牌坊

走過“蔭秀橋”,便是“石牌坊”,它建於明嘉靖年間,牌坊正面無題字,只雕著一個齜牙咧嘴的“鬼”,手裡拿著一支筆,腳上踏著一隻方形大斗,“鬼”與“斗”合起來為“魁”。牌坊背面刻了月宮桂樹圖。表明立坊者方氏期望家族子弟多出文魁星,去蟾宮折桂,光宗耀祖。
迂迴登山,即有一亭,名曰“善化亭”,建於明代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亭名“善化”,乃取舊時“善化賢良釋化愚”之意。亭為方形,四柱居空,飛檐翹角,造型美觀,亭頂梁橫木上刻有對聯:“陰德無根方寸地中種出,陽春有腳九重天上行來”,意在勸人誠心行善方可積德。此亭還有一對聯:“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從容步出;急不來的心事,想一想,暫且丟開”,寓意十分深刻。

樂善堂

步出善化亭,順山而上,即見第一座民宅“樂善堂”,又稱“耆耋廳”,始建於明代中葉,此堂是供族中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娛樂和議事的場所。宅高壓古樸,有二進三開間,正面為三開間柱式門廳,廳的兩側多有門房,前後進間設有天井。明代徽州民居家家如此,謂之“五嶽朝天,四水歸堂”。
古時的徽州人聚水如聚財,選設天井,不僅是通風采光的需要,還圖“肥水不外流”之吉利。樂善堂天井兩側都有廊室,正堂二十根大柱巍然挺立,橫樑雕刻精細,整個建築氣勢不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