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莊鎮(山東省臨清市潘莊鎮)

潘莊鎮(山東省臨清市潘莊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東省臨清市潘莊鎮位於臨清市區西南25公里處,南與冠縣接壤,東、西、北分別與八岔路鎮、煙店鎮、唐園鎮相鄰,315省道穿境而過,尚潘渠橫貫東西,長順渠縱跨南北。全鎮版圖南北狹長,長約11公里,總面積44.67平方公里,耕地2618公頃,轄4個管理區,劃分為30個行政村,總人口3.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1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潘莊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政府駐地:潘莊鎮潘東村
  • 電話區號: 0635
  • 郵政區碼:252664
  • 地理位置:山東省臨清市西南25公里處
  • 面積:44.67平方公里
  • 人口:3.2萬人
  • 方言冀魯官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英烈屯
  • 機場:聊城軍民合用機場
  • 火車站:臨清火車站
  • 車牌代碼:魯P
鄉鎮概況,歷史沿革,自然環境,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村鎮建設,名勝古蹟,轄村情況,

鄉鎮概況

潘莊鎮位於山東省臨清市區西南25公里處,總面積44.67平方公里,總人口3.2萬人,方言為冀魯官話,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潘莊鎮交通十分便利,臨近臨清火車站和聊城軍民合用機場,擁有著名景點英烈屯。

歷史沿革

潘莊鎮,明朝時期隸屬於山東臨清州館陶縣,清朝時期屬於山東省東昌府館陶縣,民國時期為館陶縣第二區,解放初期屬河北邯鄲專區館陶縣第二區,1952年冬潘莊鎮隨館陶縣重又劃歸山東聊城專區;1958年建立潘莊人民公社,1964年農曆十二月脫離館陶縣,劃歸臨清縣,設立潘莊區;1971年改設潘莊人民公社,1984年撤銷公社建制,改設潘莊鎮。2011年潘莊鎮由北、中、南三個管理區劃分為南、北、東南、西北四個管理區。潘莊鎮現轄4個管理區,25個自然村,劃分為30個行政村。

自然環境

潘莊鎮為黃河衝擊平原,地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潘莊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乾燥度1.9,年平均氣溫為12.8℃,全年日照時數約2440小時,年均降雨量587.6毫米,無霜期330天左右。全鎮總耕地面積2618公頃,其中潮土類土地占96.7%。主要河流有長順渠和尚潘渠。

農業經濟

潘莊鎮歷屆黨委、政府圍繞提高農業效益,發展“兩高一優”農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初步形成了糧棉穩定增長,林、牧、副業全面發展的格局。
堅持“瞄準市場,培育特色”的方針,改造黃河故道沙荒地
186.67公頃,種植苜蓿,栽植速生楊,養殖山羊3660頭,綿羊2113頭,走出林下經濟立體種植一體化的路子。潘莊鎮大力發展特產業,種植靈芝、木耳、大平菇等食用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輻射帶動周邊農業快速協調發展,加快全鎮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
2015年,潘莊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133元,比2000年增長722.6%,淨增耕地973.21畝,農業種植面積72712畝,糧食作物種植面積70448萬畝,糧食總產量3.78萬噸,分別比2000年增長75.21%、64.39%和214.47%,其中小麥34040畝,占糧食作物總面積48.3%,總產量14637.2噸,單產0.43噸,分別較2000年增長168.08 %和200%;玉米35290畝,占糧食作物總面積50.13%,總產量1.64萬噸,單產0.465噸,分別較2000年增長203.7 %和55%;穀子480畝,大豆543畝,綠豆50畝,薯類45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264畝,其中棉花1982畝,花生232畝,蔬菜50畝。

工業經濟

潘莊鎮黨委、政府立足本地實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做好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不斷加大對工業的科技投入,使全鎮國民經濟得到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全鎮規模以上企業44家,辦理一般納稅企業43家,增加個體工商業戶264戶。全鎮軸承加工戶達4280多家,從業人員2.3萬人,私營企業434家,個體工商戶1347戶,形成集原鋼生產、鍛造淬火、車磨加工、組裝及配套產品完整產業鏈條,可生產“0”類—“9”類以及各種非標軸承上萬種型號,滿足國內國際市場需求。

村鎮建設

按照潘莊鎮“以點帶面、梯次推進”的統一部署,黨委政府帶領黨員民眾,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入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工程,紮實開展小城鎮提升和路域環境綜合治理工作。2015年共投入資金430萬元,修建改建道路35公里,修建下水道4.6公里,加快315省道、魏煙路、英雄路兩側小城鎮建設步伐,在燕英路、魏煙路、潘煙路、府前街兩側開展硬化、綠化提升工程,安設路邊石10.2公里,花磚硬化4.5萬平米。動用機械車輛2100台次,清運垃圾1.5萬方,粉刷牆壁28.3萬平米。拆除違章建築8處、亂搭亂建76處,新建垃圾中轉站1處,安置垃圾箱850個,設定垃圾掩埋點26處,配備垃圾清運車輛6台,嚴格管理由101名環衛工人組成的專業保潔隊伍,基本實現了農村垃圾日產日清。

名勝古蹟

霍氏祖塋座落於黃河故道內,位於潘莊鎮英烈屯村東北。由風沙長時間堆積,自然形成於明武年間,占地百餘畝,高達40米左右。
霍氏祖塋南側為一拱形牌坊,上書“霍氏祖塋”,左右各有一聯,上為“先祖共創千秋偉業”,下為“列宗德育百代英豪”,全為燙金大字,在陽光下閃爍奪目。牌坊下為一對石獅,蟠踞兩旁,躍躍欲舞,栩栩如生,目光炯炯,情態逗人。穿過牌坊為一水泥路,直通塋下,兩旁冬青松柏,樹立筆直,祖塋上,古樹參天,直伸蒼穹,青松翠柏,氤氳縈繞,霧靄濛濛。
祖塋周旁,千里林海,茫茫蒼龍,萬畝果園,繁花錦簇,清風吹拂,陣陣清香。過往行人到此,無不望而卻步,嘆為觀止,翹首讚譽,感慨衷腸。

轄村情況

西路寨 東路東 東路西 英東 英西 魏沿村 趙莊 莊科 油坊 陳沿村 孫沿村 潘東 潘南
潘西 潘北 宋齊寨 梁齊寨 張齊寨 都齊寨 遲彭店 西堡 東堡 劉梭莊 吳梭莊 閆梭莊
吳沿村 白鋪 後汪堤 前汪堤 於小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