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九龍江大橋

漳州市九龍江大橋

漳州市九龍江大橋及接線工程(以下簡稱本項目)北接漳州市龍文區水仙大街(國道324),南接橋南規劃路(省道208),直通廈深鐵路漳州站,是漳州市龍文區連線橋南新區的主要通道,是聯絡漳州市市內南北交通以及過境交通的主要幹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漳州市九龍江大橋
  • 地理位置:福建漳州
  • 總投資:6.55億元
  • 全長:2180米
工程介紹,技術標準,結構體系,工程創新,通車時間,

工程介紹

九龍江大橋及接線工程是福建省漳州市龍江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省、市重點項目。北起水仙大街,南接橋南規劃路,全長2180米,其中橋樑總長1304.9米,主橋長372米、寬43米,為新月形五跨連續梁拱組合體系橋,是我省首座鋼管混凝土異型拱橋。工程按一級公路標準設計(兼具城市Ⅱ級主幹道功能),雙向6車道,設計行車速度為60公里/小時。
漳州市九龍江大橋

技術標準

(1)建設標準:一級公路(兼城市Ⅱ級主幹道功能)
(2)設計基準期:100年
(3)設計速度:60km/h
(4)橋樑寬度38.5m(不含吊桿錨固區),基本車道數為雙向六車道,兩側設非機動車道、人行道
(5)設計汽車荷載:公路-Ⅰ級(按城-A驗算)

結構體系

本橋主橋為剛性梁柔性拱組合體系梁橋,跨徑組成為40+67+158+67+48m,長372m。引橋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形梁橋。
主橋由左右兩幅預應力混凝土變截面連續梁和中間獨立的鋼管混凝土拱三個受力體系組成,兩幅連續梁橋之間通過在主跨跨間的橫樑連成一體,再由主、副吊桿懸吊橫樑,使三個受力體系共同承擔二期恆載和活載。
左右兩副橋間淨距3.7m,以便於拱肋從中間穿過。每幅橋寬,具有副吊桿的中間橫樑懸出主梁外1.25m,,全寬43m。
橋面以上拱肋由1根主拱肋和2根副拱肋組成,主拱肋為鋼管混凝土結構,副拱肋為鋼管。主拱肋位於橋樑中間,拱肋位於豎直平面內,副拱平面與主拱平面成20.259°。三個拱肋形成空間的新月形,從側面看猶如一彎新月落在橋上,體現漳州如詩如畫的美景,從橋面看有如展翅大鵬,象徵漳州的發展有如大鵬展翅一樣一飛沖天。
邊拱肋和橋面以下主拱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邊拱肋、混凝土主拱肋和縱系梁組成三角剛構,便於系桿的布置和張拉。
本橋結構新穎,在國內屬首次採用。目前正在施工中。

工程創新

一是在引橋現澆箱梁施工上,創新地採用了預製擴大基礎塊和貝雷梁梁式支架進行梁體現澆的施工方案;
九龍江大橋九龍江大橋
二是採用了拱肋三角剛構水中鋼管支架法施工技術;
三是運用了最佳化鋼管拱架設方案。

通車時間

2012年11月17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