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不經心: 我的動漫收藏故事

漫不經心: 我的動漫收藏故事

《漫不經心: 我的動漫收藏故事》是一本黃沂海編制,由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作者:黃沂海
  • ISBN:9787545213027
  • 定價:66
  • 出版社: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我的動漫收藏故事
  • 原作名:漫不經心: 我的動漫收藏故事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漫不經心(我的動漫收藏故事)》由黃沂海著,近年來,作者執著於對所摯愛的漫畫藝術的追訪,收集了200多幅國內外漫畫家的作品,他鉤沉背景,探其脈絡,品其畫藝,尋其故事。通過自己的收藏經歷,在嬉笑嘲怨之間,把諸多掌故和傳奇娓娓道來。書里包含大量漫人史話、藝壇掌故和鑑賞心得。每一幅漫畫的背後,都蘊涵了一段趣味橫生的性情故事和人生哲理。 “漫不經心”,追求的是一種灑脫的收藏境界,一種樂活的人生態度。快樂並不在於擁有多少東西,而在於無論擁有什麼,都能找到樂趣。 《漫不經心(我的動漫收藏故事)》適合大眾閱讀。

作者介紹

編輯推薦
《漫不經心(我的動漫收藏故事)》由黃沂海著,“漫”者,漫畫也。漫畫,乃繪事中簡筆而注重意義之繪畫,其“漫”字,與漫筆、漫談之“漫”,用意相似。漫畫屬畫中之漫筆小品,題材漫無邊際,內容包羅萬象,就地取材,信手拈來,濃墨淡彩,皆成妙構。 當然,書中除了漫畫,還夾帶了一部分連環畫,因為“漫連”是一家,許多漫畫家,本身又是連環畫家,拍賣專場裡兩者也時常快樂會師。至於這個“漫連”,能否逐步打造成鄙人私家收藏的“曼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付出更多的辛勞。此又為一“漫”也。

作品目錄

目錄
歡笑聲中擦亮了童心(代序)阿海收藏集萃三毛啊三毛,拔了我萬根毛球迷華君武聽江帆、苗地“說相聲”方成和他的關門弟子同賀友直一道“咪老酒”孫悟空“打相打”“漫畫老學究”畢克官阿達阿達,頭腦發達王往何處?詹同的四幅插圖英韜:畫漫畫就是畫思想方唐?荒唐?正派中國人!當“諷刺”遇上“幽默”水落“羊”出王復羊高馬得分稿費“中國科普漫畫第一人”“小畫”亦能成“大家”幽默“微”講壇家有“水滸216將”“四反”與新“四反”“黃袍加身”非我莫屬老畫家的“低”身價戴逸如送我“花好月圓”三點水,“水”到渠成“光頭阿仁”自說自畫不畫“福娃”畫“驢哥”“火柴棍”搭出的純幽默地方媒體多“漫人”見樹木,也見“森林”真“假”群英會《故事畫報》“最後的晚餐”連環畫名家筆下的扇面從《一件小事》到《回國》一對“老搭檔”《失蹤的馬隊》失蹤了……“會長”“主席”一籮筐圖文搭配,眼球不累“石庫門先生”李守白拍賣師要“搶”這幅畫漫畫的天空,下著童年的雨“花”謝了,“刺”也斷了春風“花銷”滿園香笑比哭好買了他的畫,他卻請吃飯……“武林大繪”殺出的一匹黑馬這些畫,在聯合國總部露過臉有一隻老鼠叫米奇俄式“開心果”,來兩斤戲法人人會變“南”貨店裡笑聲多不“土”不快韓敏的兒子也擅繪事白貓·黑貓為“朝聖”,辭去銀行飯碗“十二金釵”失而復得記企業報人的“漫”生活畫出了“安徒生的味道”趣眼閒看“路人甲”雕塑家也愛“下里巴人”畫的比說的更有趣賽璐珞之戀我愛畫漫畫後記
作者介紹
筆名阿海,作家、藏家,銀行高級管理人員,上海市銀行博物館館長,金融文化時尚雜誌《行家》副主編,《銀行博物》主編,著有金融散文三部曲《笑看金融》《笑問財緣》《笑點贏家》、漫畫作品集《家庭投資理財》等。
文摘
序言
歡笑聲中擦亮了童心(代序) 一 取這個書名時,我在想,為什麼要叫《漫不經心》? “漫”者,漫畫也。漫畫,乃繪事中簡筆而注重意義之繪畫,其“漫”字,與漫筆、漫談之“漫”,用意相似。漫畫屬畫中之漫筆小品,題材漫無邊際,內容包羅萬象,就地取材,信手拈來,濃墨淡彩,皆成妙構。 當然,書中除了漫畫,還夾帶了一部分連環畫,因為“漫連”是一家,許多漫畫家,本身又是連環畫家,拍賣專場裡兩者也時常快樂會師。至於這個“漫連”,能否逐步打造成鄙人私家收藏的“曼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付出更多的辛勞。此又為一“漫”也。 “不經心”,亦好解釋。銅鈿銀子關心境。現下的字畫收藏市場,價格節節攀升,畫面以尺論價,買字畫就像逛布店。相形而言,漫畫及連環畫原稿尚屬冷門,大多數畫稿的市場價位比較平和,看到心儀的畫作,摸起口袋來不至於心驚肉跳,虛汗一身。更何況,收藏是一種緣分,可遇而不可求,何必“經心”?刻意去尋找的東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它的時間。不去期望,失去了不會失望,得到了便是驚喜。 所以,“漫不經心”,追求的是一種灑脫的收藏境界,一種樂活的人生態度。快樂並不在於擁有多少東西,而在於無論擁有什麼,都能找到樂趣。回想起來,人生旅途中經歷的財富積累過程,都是在漫不經心中實現的。 不過對於著述,我還是“經心”的。每淘到一幅漫畫或連環畫,我必得搜其背景,尋其脈絡,探其故事,品其妙趣,一絲不苟,正經八百。因為功夫花在什麼地方,終究是被看得出來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我寫漫畫收藏故事,似同在寫我的難忘童年,畫心和童心相攜而行,將遙遠拉回當下,讓記憶兌現快樂,方寸漫畫留駐了我的青蔥歲月。 一幅畫,一件事,如果永遠鐫刻在你的心裡,必定會有迴響,迴響就是回報。 二 都說人生有兩件事最幸福:一是得到想要的東西,二是享受得到的東西。我很享受從漫畫裡找回的童心。 什麼是童心?古人早有精妙的論述:童心就是真心,是不攙雜任何虛假的純真,是人內心中的“一念之本”。人要是沒了童心,也就沒了真心,沒了真心,自然也就做不成真人了。人要是不做真人,初為人本的一切,就全丟了。童心最珍貴,清澈見底,不惹凡塵,怎么能說丟就丟呢? 台灣漫畫家朱德庸,畫了《粉紅女郎》之後,冷不丁地出了一本《絕對小孩》。他發現自己以前的不快樂,是由於一直在用的方式思考問題。他覺得,人小時候順著本性,做著快樂的事,長大了卻必須做著不快樂的事。快樂是人人都有權利得到的事情,但是為什麼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地給忘了?朱德庸10歲的兒子,爛漫無邪,喚醒了他的童心,讓他在純真的狀態下回歸了快樂的本性,於是有了那本“百分百非大人觀點”的漫畫書。無獨有偶,讀金庸金大俠的文字,可以盡興體驗一回成年人的童話,因為我們從中看到了金庸的一顆童心。 物質時代,大家趕著鐘點走,跟著時尚走,望著高處走,一路前行,一路丟失,跑贏了數字,卻輸掉了生活。人們在乎丟失物質與財富,卻不在乎丟失童心和天真,就算有閒來讀漫畫,笑起來也很物質。這樣的現實,可悲又司怕。 有了童心,人自然不假,真人的本事就大,能夠無所不容,無堅不摧,無往不克。童心就是暖心,像陽光一樣和煦,沒有任何陰暗;童心就是純心,像碧湖一樣清淨,沒有任何掩飾;童心就是冰心,像玻璃一樣透明,沒有任何計謀。對人,對己,對物,對世界,就要滿懷一顆童心,保留一份單純,讓生活少一些看破紅塵,多一份樂觀蓬勃;少一些居心叵測,多一份與人為善;少一些猜忌和冷淡,多一份寬容和理解;少一些精神的疲憊,多一份溫暖的力量。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一個路人,在不經意的回眸中讓你感動,這個人一定和你有緣;一幅漫畫,能讓你停下匆匆的腳步,是否預示著久違的童心童趣,正在跟你悄悄約會呢? 喜歡漫畫的人是永遠長不大的。童心永存,美好常在。 三 漫畫是一個穿透歷史煙雲的視角。漫畫中所留存下來的社會記憶,就是別樣視角下的另類歷史。歷史表情的嬉笑怒罵,時代天空的雲舒雲卷,人心的起伏與甘苦,都被漫畫家們悉心記錄了下來。 不論動盪年代,還是太平盛世,我們都離不開漫畫,都需要一種“笨拙”精神與幽默表達。社會越開放,越安定,就越有和諧要求;法制越完善,民眾越自信,民主意識越強,輿論環境越寬鬆,漫畫就越有生存空間,越能放射出智慧的光芒和批評的鋒芒。很多時候,生活並非需要強悍征服,解讀矛盾也絕不是都靠劍拔弩張,而漫畫則是一種溫和的“顛覆”,四兩拔千斤,小力勝大力,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包括曾經約定俗成的一切。 漫畫是諷刺的投槍,也是啟發心智的雞湯。看一幅好的漫畫,同讀一篇好的文章一樣過癮。據說柯林頓拿起報紙,最先看的就是新聞漫畫,尤其喜歡一針見血、入木三分的漫畫。魯迅先生對於具有特殊社會功用的漫畫的成長發展,發表過許多真知灼見,他在《漫談“漫畫”》一文中說“漫畫的第一件緊要事是誠實,要確切的顯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態,也就是精神”,“漫畫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那最普通的方法是‘誇張’,但又不是胡鬧”。所以,對漫畫家而言,要有童心,要做真人,要有誠懇而又深刻的智慧表達。 我很佩服漫畫家。畫漫畫,跟畫國畫大不同,國畫可以“一招鮮吃遍天”,不斷拷貝複製。齊白石畫了一輩子的蝦米,“齊”貨可居。輪到漫畫家則不行,這回畫了蝦米,下次就得畫魚,再往後恐怕還得考慮去畫海底總動員……漫畫家的構思就像太陽初升,每天都是新的,不重複別人,更不重複自己。 畫漫畫,固然要有繪畫功底,但更重要的是思想性和幽默感。繪畫技巧,可以通過傳道授業;而幽默感,恰恰是漫畫中最難琢磨和把握的東西,無從教授。在我觀來,幽默多半是蘊藏在含蓄之中,融會在氣質裡面,不露痕跡,潛移默化,卻笑罵由人。一個人有幽默感,可以化解生活中的諸多困難;一個民族有幽默感,她的崛起始終充滿了正能量。 長久以來,漫畫好似後宮棄妃,受冷落了。曾經風光一時的報紙漫畫專欄,大多銷聲匿跡,好不容易堅持下來的,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日薄西山,苦苦支撐。我們所熟悉的傳統風格的漫畫,只能屈身於報紙雜誌中充當“路人甲”、“路人乙”,起著圖解新聞事件的作用。其中,卻不乏粗製濫造之作,倉促上陣,敷衍應景,填填報屁股,糊弄老百姓。有人感嘆:快餐文化時代,漫畫還有明天嗎? 只要幽默還活著,漫畫就不會消亡。我這樣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