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辭賦與駢文精品

漢魏六朝辭賦與駢文精品

《漢魏六朝辭賦與駢文精品》一書的出版社是時代文藝出版社,作者是曹道衡,出版時間是1995-12。

基本介紹

  • 書名:漢魏六朝辭賦與駢文精品
  • 作者:曹道衡
  • ISBN:7538709746
  • 類別:古典文學
  • 頁數:750
  • 定價:368.00元
  •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5-12
  • 裝幀:平裝
基本信息,作者簡介,片斷,內容提要,介紹,

基本信息

漢魏六朝辭賦與駢文精品,即《漢魏六朝辭賦與駢文精品》。
【作 者】曹道衡
漢魏六朝辭賦與駢文精品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ISBN書號】7538709746
【出版時間】0000-00-00
【開本】32開
【頁數】750
【字數】
【裝幀】平裝

作者簡介

曹道衡,江蘇蘇州人。生於1928年,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中古文學史論文集》、《漢魏六朝辭賦》、《漢魏六朝文精選》等多部。

片斷

所選的辭賦,還有幾篇是其他選本所很少選錄的,如顏延之的《赭白馬賦》即是。這也是筆者幾經考慮過的。《赭白馬賦》的內容頗有些歌功頌德的廟堂氣息,內容不見得很好。但在文體上很見特色,其對仗之工整,在驕賦中頗少其例,姜書閣先生在《驕文史論》中曾特別加以論述。再說賦中寫駿馬之狀,頗多佳句,其“旦刷幽燕,晝秣荊越”二句,更對李白、杜甫的詩有影響,值得重視。至於北朝辭賦,在藝術上也許比同時南方文人之作有所遜色,但為了使讀者對北人賦作有個了解,也應擇其較好之作,略取一二篇以見一般,以免使人覺得當時北方文學只是一篇空白。但其中像盧元明的《劇鼠賦》,帶有俗賦的氣息,這可以上繼曹植《鷂雀賦》,下開敦煌俗賦,對理解俗賦的發展線索有一定幫助。何況此賦也確有其長處,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編》中已有詳論這裡不擬贅述。 關於驕文的選錄,筆者同樣有過不少思考。例如驕句的產生當然很早。姜書閣先生的《驕文史論》一直追溯到了《尚書》。但他所舉的例子,多半出於東晉梅賾所獻的偽《古文尚書》,恐難置信。然而先秦典籍中所見的驕句確實很多。至於本書採錄的範圍應限於漢魏六朝,所以這些先*文章只能從略。至於西漢人的文章,究竟何者可以算駢文,本來爭議很多。筆者考慮到歷來人的見解,仍以東漢末年以後人之作為主。不過為了說明驕文的形成有一個發展過程,所以選錄了鄒陽、司馬相如和班固的四篇驕句較多的文章,以見其大概。選錄駢文時的困難和選賦不大一樣。選賦之難在於怎樣在使讀者對各種賦的體裁特點有個大致了解的條件下,避免那些奇字太多,容易使讀者望而生畏之作。驕文在這方面的問題較少,即使有些費解處,也只是由於用典較多,但這完全可以用注釋來解決。因為一個典故,出現在某篇文章中,通過注釋來理解以後,再次出現時往往就瞭然於心;不像漢賦中一大堆奇字,在這裡看到過,到那裡往往又已忘卻。然而賦雖然比較艱澀,卻沒有人否認它是文學作品;驕文就不同了,在現代人的“文學”概念里,一般都不把套用文看作文學的範疇。古人的看法則與此不同,所以不論《文選》、《古文辭類纂》、《驕體文鈔》等書所選錄的散體或驕體的文章,有很大一部分是套用文字。在這個問題上,如果完全按照今人的文學概念去要求古代人的文章,大約是行不通的。筆者參考過一些近年來出版的駢文和散文的選本,其中仍有不少是套用文。以驕文為例,像著名的丘遲《與陳伯之書》、吳均《與朱元思書》其實都是套用文;孔稚珪的《北山移文》,大約是朋友間的調侃之作,未必真是憤怒聲討,但它的文體總屬於“檄移”一類,本屬套用文的一種。因此這個矛盾看起來是解決了,然而事實土並沒有完全解決。因為南北朝的驕文家中,有些本是以套用文著名的。像梁代的任昉,當時人有“任筆沈(約)詩”或“任筆謝(胱)”之說,對他的評價很高。《文選》中所收任昉之作,也以套用文為多。但在近年以來出版的一些選本和文學史中,幾乎都很少提到任昉,對他的文章更無人選錄。這恐怕也有失公允。筆者在《任昉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見(齊魯學刊》1993年第四期)一文中曾詳談過這個問題。

內容提要

論 辭賦 誼 吊屈原賦 鵬鳥賦 乘 七發 南小山 招隱士 馬相如 子虛賦 上林賦 長門賦並序 方朔 答客難 馬遷 悲士不遇賦 褒 洞簫賦 揚雄 逐貧賦 解嘲 班彪 北征賦 班固 西都賦並《兩都賦》序 東都賦 幽通賦 傅毅 舞賦 張衡 歸田賦 思玄賦 馬融 長笛賦 蔡邕 述行賦並序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並序 趙壹 刺世疾邪賦 禰衡 鸚鵝賦 王粲 登樓賦 曹植 洛神賦並序 嵇康 琴賦並序 向秀 思舊賦並序 成公綏 嘯賦 張華 鷦鷯賦並序 潘岳 西征賦 秋興賦並序 寡婦賦並序 左思 蜀都賦 白髮賦 陸機 文賦並序 束皙 貧家賦 木華 海賦 孫綽 游天台山賦 陶淵明 感士不遇賦並序 閒情賦並序 歸去來兮辭 顏延之 赭白馬賦 謝惠連 雪賦 鮑昭 蕪城賦 舞鶴賦 謝莊 月賦 謝朓 臨楚江賦 江淹 恨賦 別賦 蕭繹 蕩婦秋思賦 庾信 小園賦 枯樹賦 哀江南賦並序 駢文 鄒陽 獄中上樑王書 司馬相如 上書諫獵 難蜀父老 班固 封燕然山銘 蔡邕 郭有道碑文 孔融 論盛孝章書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 楊修 答臨淄侯箋 曹丕 與朝歌令吳質書 與吳質書 曹植 求自試表 求通親親表 與楊德祖書 吳質 答東阿王書 阮籍 大人先生傳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 劉伶 酒德頌 潘岳 馬汧督誄 陸機 豪士賦序 演連珠 魯褒 錢神論 劉琨 勸進表 王羲之 與會稽王箋 蘭亭集序 陶淵明 自祭文 顏延之 陽給事誄 陶徵士誄 謝惠連 祭古冢文 鮑照 登大雷岸與妹書 石帆銘 沈約 陳情書與徐勉 江淹 詣建平王上書 孔稚珪 北山移文 任防 奏彈曹景宗 劉峻 廣絕交論 謝朓 拜中軍記室辭隨王箋 丘遲 與陳伯之書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 吳均 與朱元思書 與顧章書 蕭統 文選序 蕭綱 與蕭臨川書 劉令嫻 祭夫徐敬業文 沈炯 經通天台奏漢武帝表 徐陵 玉台新詠序 在北齊與僕射楊遵彥書 王褒 與周弘讓書 周弘讓 答王褒書 祖鴻勛 與陽休之書 庾信 謝趙王賚絲布啟 謝趙王密白羅袍袴啟 盧思道 勞生論 祖君彥 為李密檄洛州文

介紹

【目錄】
辭 賦
吊屈原賦
鵬鳥賦
七 發
南小山
招隱士
馬相如
子虛賦
上林賦
長門賦並序
方朔
答客難
馬遷
悲士不遇賦
洞簫賦
揚 雄
逐貧賦
解 嘲
班 彪
北征賦
班 固
西都賦並《兩都賦》序
東都賦
幽通賦
傅 毅
舞 賦
張 衡
歸田賦
思玄賦
馬 融
長笛賦
蔡 邕
述行賦並序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並序
趙 壹
刺世疾邪賦
禰 衡
鸚鵝賦
王 粲
登樓賦
曹 植
洛神賦並序
嵇 康
琴賦並序
向 秀
思舊賦並序
成公綏
嘯 賦
張 華
鷦鷯賦並序
潘 岳
西征賦
秋興賦並序
寡婦賦並序
左 思
蜀都賦
白髮賦
陸 機
文賦並序
束 皙
貧家賦
木 華
海 賦
孫 綽
游天台山賦
陶淵明
感士不遇賦並序
閒情賦並序
歸去來兮辭
顏延之
赭白馬賦
謝惠連
雪 賦
鮑 昭
蕪城賦
舞鶴賦
謝 莊
月 賦
謝 朓
臨楚江賦
江 淹
恨 賦
別 賦
蕭 繹
蕩婦秋思賦
庾 信
小園賦
枯樹賦
哀江南賦並序
駢 文
鄒 陽
獄中上樑王書
司馬相如
上書諫獵
難蜀父老
班 固
封燕然山銘
蔡 邕
郭有道碑文
孔 融
論盛孝章書
陳 琳
為袁紹檄豫州
楊 修
答臨淄侯箋
曹 丕
與朝歌令吳質書
與吳質書
曹 植
求自試表
求通親親表
與楊德祖書
吳 質
答東阿王書
阮 籍
大人先生傳
嵇 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
劉 伶
酒德頌
潘 岳
馬汧督誄
陸 機
豪士賦序
演連珠
魯 褒
錢神論
劉 琨
勸進表
王羲之
與會稽王箋
蘭亭集序
陶淵明
自祭文
顏延之
陽給事誄
陶徵士誄
謝惠連
祭古冢文
鮑 照
登大雷岸與妹書
石帆銘
沈 約
陳情書與徐勉
江 淹
詣建平王上書
孔稚珪
北山移文
任 防
奏彈曹景宗
劉 峻
廣絕交論
謝 朓
拜中軍記室辭隨王箋
丘 遲
與陳伯之書
王 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
吳 均
與朱元思書
與顧章書
蕭 統
文選序
蕭 綱
與蕭臨川書
劉令嫻
祭夫徐敬業文
沈 炯
經通天台奏漢武帝表
徐陵
玉台新詠序
在北齊與僕射楊遵彥書
王 褒
與周弘讓書
周弘讓
答王褒書
祖鴻勛
與陽休之書
庾 信
謝趙王賚絲布啟
謝趙王密白羅袍袴啟
盧思道
勞生論
祖君彥
為李密檄洛州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