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琪生

漆琪生

漆琪生(1904~1986) 原名相衡,號伯勛,四川江津人,經濟學家,《資本論大綱》撰寫者,民主建國會發起人之一。曾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參事,震旦大學法學院院長、經濟系主任,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系主任,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漆琪生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四川江津
  • 出生日期:1904
  • 逝世日期:1986
  • 職業: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
  • 畢業院校京都帝國大學
  • 代表作品:編寫《資本論》大綱
人物事跡,職位擔任,

人物事跡

民國12年(1923年)夏,中學畢業後,東渡日本留學。民國17年春進京都帝國大學經濟學部,受教於日本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河上肇,學習和研究馬克思的經典著作《資本論》。民國20年回國,參加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農工民主黨前身),一度任該組織上海小組負責人。歷任中國公學、暨南大學、中山大學、廣西大學教授。在此期間,他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以《資本論》第三卷為基礎,講授農業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經濟危機、經濟史、經濟循環、貨幣學等課程,編寫《經濟學講義》、《中國經濟史講義》,深得學生好評。他多次主持中國農業土地問題專題講座,輔導學生讀書小組,組織部分學生學習《資本論》,並在《學術月刊》、《東方雜誌》、《北新月刊》、《文匯報》、《廣州日報》、《救亡日報》等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其中較多的是關於農業土地問題。此外,還在《新中華》、《文化建設》等雜誌上發表宣傳中共的農業政策和土地改革的文章。在《時事新報》上發表批評國民黨政府實行白銀政策的長文。
民國34年開始,他一直在復旦大學任教。同年,由施復亮介紹,加入民建會,在12月16日民主建國會成立大會上當選為第一屆理事。民國35年4月,民建總會遷上海,他以理事身份參加總會的宣傳工作。之後,他參加上海大學教授聯誼會,聲援各界人士反對內戰、支持學生運動。民國36年冬,上海處於白色恐怖下,他仍留在上海,撰寫文稿,向工商界宣傳中共的工商政策,啟發工商業者的覺悟,共同參與民主鬥爭和迎接解放;參加各種時事報告會、座談會和星五聚餐會等,暢談當時的局勢,增強工商業者對中共的認識。
建國初期,先後擔任過民建上海臨時工作委員會組織處長、民建上海市分會副秘書長。1950年3月,漆琪生曾調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參事,5月任中央勞動部勞資爭議司副司長2個月。1951年2月,他被華東高教部調往私立震旦大學任法學院院長和經濟系主任。後來大專院校調整,1952年秋,他回到復旦大學。隨著國家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頒布和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開展。他用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觀點,結合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情況進行理論研究,在多種刊物上,發表了對資改造的宣傳和研究文章,還舉辦講座,把有關公私合營的性質、條件、過程、領導關係、職權問題、企業改造和個人改造問題等,作了具體闡述,使廣大工商業者更認清了自己的前途和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他還出版了《我國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步驟問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在我國過渡時期的作用》、《資本的循環和周轉》等書。
1956年5月民建上海市第一屆委員會組成,漆琪生為常委、宣傳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1958年12月民建上海市第二屆委員會組成時,漆琪生仍然擔任常委、宣傳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民建上海市委1961年5月第三屆、1965年3月第四屆,漆琪生連任常委。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漆琪生繼續研究《資本論》,任《資本論》研究生的導師,培養了許多經濟學的研究人才,撰寫了百萬餘字的《〈資本論〉大綱》。他是全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顧問,是一位著名經濟學家。
1980年1月13日民建上海市第五次代表大會召開,漆琪生當選第五屆市委副主任委員。1984年4月再次當選第六屆市委副主任委員。1986年4月29日,漆琪生在上海逝世,享年82歲。

職位擔任

漆琪生歷任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常委,民建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員,是第一至第五屆上海市人大代表,第一至第六屆上海市政協常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