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湖出海水閘

滴水湖出海水閘位於上海市東南角,長江口與杭州灣交匯處,是上海臨港新城主城區滴水湖(面積為5.6平方公里)經射向河道的出海口門,功能集主城區74平方公里防汛排澇、擋潮、城市水系調度置換水體、城市景觀效果為一體的出海水閘。以滿足城市水景觀,具備調節城市湖、河水位、水量、維護水質的功能。滴水湖出海閘主體工程為一級水工建築物,是一座三孔節制閘,每孔10米,設鋼質雙閘門,閘底板高程為吳淞零點–1.0米,設計流量270立方米/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滴水湖出海水閘
  • 結構:鋼結構
  • 閘址:長江口南邊灘
  • 成陸時間:2003年
工程概況,特點,

工程概況

臨港新城是洋山深水港的陸域配套基地,按照現代化海港濱海城市和歐式建築風貌的理念,結合水閘閘身結構的特點,採用鋼結構,進行大膽創新,突破了水閘工程歷來重功能、輕景觀的傳統習慣,設計成一艘滿載貨櫃巨輪和港口門吊的造型,形成強烈的視覺效果,似一座遠航歸來的海輪停泊港灣的景觀,上面設計成一個休閒平台,當置身平台時,一側是河水低嶺,一側是海浪澎湃,給人一種視覺與聽覺上的衝擊,與北側南匯嘴主題公園相呼應,在東海之濱的長堤上,豎起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滴水湖出海閘閘址在長江口南邊灘,成陸於2003年,建在剛圍墾成陸的海灘上,地質為淤泥質粉沙土不良地基,首要問題必須要解決好地基處理及止水帷幕,我們根據上海地區隧道、捷運施工中採用“SMW”工法樁的成功經驗,認真分析研究三軸水泥土攪拌樁(即工法樁)在淤泥質粉砂土層中的性能、特點及抗滲效果,在設計提出的三個方案中選擇了“SMW”工法樁方案,這在上海水閘建設中第一次採用的新工藝,地基加固攪拌樁採用搭接施工,止水帷幕採用套打施工,即一軸為全搭接,經取樣檢測止水帷幕的滲透係數為2.7×10-6~3.6×10-7, 水閘沉降有效的控制在設計允許範圍,且沉降均勻。

特點

水閘開啟控制採用了先進的數位化控制系統,由中央控制主站和現場控制站組成,中控室設有傳輸至防汛指揮部的接口,使水閘運行狀況直接與市及區防汛部門聯網。控制系統根據水閘特點及相關數據採集的要求,編制控制系統,閘首設有5台高清晰度全方位彩色攝像機,螢幕可動態顯示啟閉機及閘門的工作狀態,水閘內外水位,各類故障(包括油泵故障,液壓系統超壓、欠壓,油位過高、過低等)顯示。可在汛期,颱風季節通過網路影像傳輸,使防汛指揮部門在第一時間掌握水閘區域文水、氣象及運行情況,可供領導指揮部門及時作出防汛決策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