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代遠故居

滕代遠故居

滕代遠故居[1] 位於岩門鎮玳瑁坡村,故居為清代民居建築,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遊精品景點之一。

2004年11月2日,滕代遠誕辰100周年對故居進行了全面維修並對外開放。已成功接待了中央、省、市有關領導和遊客2萬餘人次。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挖掘紅色旅遊內涵正在規劃,全面完善故居紅色旅遊各項基礎建設,做大做強紅色旅遊文章,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滕代遠
  • 別名:龍兆、李光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苗族
  • 出生地:中國湖南省麻陽縣岩門鎮玳瑁坡
  • 出生日期:1904年11月02日(農曆09月25日)
  • 逝世日期:1974年12月01日
  • 職業:無產階級革命家、苗族人民優秀兒女
  • 信仰:馬克思列寧主義、共產主義
  • 代表作品:《中國新軍隊》、《回憶平江起義》
人物經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04 — 1974
滕代遠苗族 1904年11月2日生, 湖南麻陽人。曾用名唐大光、李光。早年在湖南省常德第二師範讀書時,參與領導進步學生運動。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歷任中共長沙近郊區委書記、農協委員長;中共湖南省委常委、湖南省農民協會委員長。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歷任中共醴陵縣委書記、湘東特委書記、湘鄂贛邊特委書記。1928年7月,與彭德懷共同組織和領導了平江起義,是平江起義的領導人。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任軍黨代表兼13師黨代表。同年12月率部隊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四軍會師,任紅四軍副黨代表,參與並領導了井岡山保衛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紅五軍、紅八軍擴編為紅三軍團後,任軍團政治委員;紅一、三軍團合併組成紅一方面軍後,任紅一方面軍副總政治委員兼紅三軍團政治委員;參加了第一、三、四次反“圍剿”作戰。1931年11月和1934年2月,分別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第二屆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1933年7月擔任彭德懷為司令員的東方軍政治委員,率部隊入閩東征,因戰功卓著,榮獲中革軍委頒發的二等紅星獎章;1934年1月18日,在瑞金參加中共六屆五中全會,當選為中央黨務委員會委員。參加第二次中華蘇維埃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同年2月調任中革軍委總動員武裝部部長,同年7月受中央委派赴蘇聯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後進入列寧學校學習軍事,於1937年回國,任中央和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代表。
滕代遠故居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參謀長;1939年冬赴晉西北地區指揮反頑鬥爭;1940年任抗日軍政大學總校副校長兼軍政委員會書記,中共北方局委員;1942年8月任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兼情報處長,八路軍副參謀長,中共北方局常委。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中央局常委,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軍政大學校長;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軍事顧問;中共華北局委員、常委,華北人民政府委員,華北軍區第二副司令員;1949年1月任中央軍委鐵道部部長,鐵道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滕代遠故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政務委員,財經、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任鐵道部部長兼黨組書記;1965年1月任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他是中國共產黨第七、八、九、十屆中央委員,1974年12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0歲。

人物評價

滕代遠同志是我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工農紅軍早期創始人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領導人,是人民鐵道事業和鐵道兵的奠基人,為新中國鐵道的恢復和建設嘔心瀝血,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共產主義事業,貢獻了自己的畢生精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