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經撻撻面

滎經撻撻面

撻撻面又名手工寬面,民國時期,滎經縣城中的麵館多在上午經營手工製作的寬面,兼售焦鹽餅子,食客多二者並存餐,此種麵食香脆入口,為大眾喜食的名吃。撻撻面在滎經已有100多年歷史。其特點是手工製作,主要經過調、和、揉、撻等幾道工序來完成,其“撻”堪稱一絕,故稱“撻撻面”,解放後成為縣外名食。主要品種有:牛肉、雜醬、大肉、排骨等多種口味,配以考究的佐料,色、香、味俱全,深受廣大顧客喜愛。滎經本地多念此為“撻撻面”(DáDáMiàn)。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滎經撻撻面
  • 主要食材:麵粉
  • 分類:川菜
  • 口味:麻辣
滎經撻撻面
滎經名小吃——撻撻面
當你漫步在滎經大街小巷,四處可聞“劈里叭啦”甩撻撻面聲,家家麵館散發出陣陣誘人的飄香,不由你不止步,不由你不饞涎欲滴,這便是滎經人的最佳早點“撻撻面”的魅力。
撻撻面是一種手工面,大師傅選用上好麵粉和好後搓成條,抹上清油放一段時間,做面時,一條為一碗,取若干條,手藝高低在於一手面能撻多少條,越多手藝越高。將麵條壓成扁長條,雙手邊拉邊撻,閃悠悠,顫巍巍,象跳動的五線譜,奏出歡樂的歌。配上三鮮、雜醬、牛肉、雞絲、酸菜、清湯等各式面紹調味,讓人食慾倍增,津津入味。
滎經人喜愛撻撻面,早餐圖個方便,久而久之象吃上了癮。要是外出幾天回滎經,還真有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之感;外地人到滎經,免不了要嘗嘗這道特殊的手工面,撻撻面自然而然順理成章成為滎經第一面。
2001年,江澤民同志視察雅安,吃到滎經小吃撻撻面,留下極深映象,以致回到成都,又想起撻撻面,工作人員便又將滎經的大師傅請到成都金牛賓館專門為江澤民同志重做一餐撻撻面。從此,滎經撻撻面更是聲名大振,把它升格為“中華第一面”大概也不為過吧。
滎經撻撻面,撻出了嚴道風情,撻出了飄香韻味,撻出了城鄉致富之花。
滎經撻撻面
來到滎經,吃上一碗巴適的撻撻面,會給你的這趟旅程帶來一個值得回味的記憶! 坐在滎經街頭巷尾的撻撻麵館里,不難感受到這樣一道獨特的風景—撻面師傅撻面時清脆,響亮的“啪!啪!”聲,混合著跑堂“三鮮面2兩”,“泡菜一碟”的吆喝!總是讓人更為期待那碗熱騰騰,麵條糯滑精細,麵湯醇香濃郁的撻撻面!
在滎經人的記憶深處,充滿了撻撻面的味道。這是一種滎經本土所獨有的美食,其製作方法也很獨特。麵團不加鹼,也不經過發酵,在師傅們的揉捏拉扯,摔摔撻撻中,神奇地變成了一根根粗細均勻厚薄一致的麵條。聽說要製作出味道正宗的撻撻面,還必須遵循一些“道兒上的秘方”,也就是一些撻撻面老師傅口中的“用精麵粉要新鮮;和面加水要看天;揉面有章法;撻面手法要自然。”就是說,除了麵粉質地要好以外,和面時還要根據一年四季、睛天雨天,中午早晚等不同的氣候和溫度來決定加水多少和面的軟硬;揉面和“撻”面時,也必須按“套路”,揪劑子,出條子,掄,摔,疊,扣等動作要自然順暢,一氣呵成,方可拉扯摔撻出純正的撻撻麵條。
撻撻面里,最具代表性的要數三鮮撻撻面。何謂三鮮?滎經土雞湯、滎經炭炕山筍和康定青槓菌等湯料文火熬制的一鍋鮮美湯料。一般來講,三鮮臊子以剛熬好的最為鮮美,放的時間長了味道就會變差。撻撻面還有很多其他的口味也很巴適!像我的最愛—紅燒牛肉麵!還有酸菜肉紹面、燉雞面、大肉麵、紅燒排骨麵等等,都是深受食客們喜歡的口味!
滎經撻撻面滎經撻撻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