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泉鎮(浙江省臨海市下轄鎮)

湧泉鎮(浙江省臨海市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湧泉鎮,中國無核蜜桔之鄉主產地,位於臨海市東南部,東臨椒江區,南瀕靈江,北連牛頭山水庫,西與邵家渡接壤,是台州市的"後花園",是市級農業示範鄉鎮。全鎮面積99.5平方公里,轄4個工作區,39個行政村,人口5.4萬,陸路與水路配套,交通運輸十分便捷,地處浙江第三大水系的靈江下游北岸,水路與椒江相接,經台州灣出海,可通達滬、甬等地,陸路有沿江83省道繞鎮而過。鎮區距椒江大橋僅6公里,離海門灣7公里,距甬台溫高速公路入口25公里,區位優勢明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湧泉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浙江臨海市
  • 地理位置:臨海市東南部
  • 面積:99.5平方公里
  • 人口:5.4萬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台州路橋機場
  • 火車站:臨海站
  • 車牌代碼:浙·J
地理環境,歷史人文,經濟概況,農業,工業,建設方向,旅遊,

地理環境

湧泉,自然環境獨特,區位優勢明顯。鎮政府駐地距臨海市中心26公里,離台州市政府和海門港約7公里。獨特的地理風貌形成背山、面江、腹平原,是最適合人口居住的地方。鎮區三面環山,桐峙山、九支山、望海尖山,綿延起伏,林木蔥籠。南面平原河流交織成網,靈江和83省道似兩條“彩練”,從鎮區前穿過。水陸交通並進,貨物運輸方便。水路以靈江為主航道,沿江設有人渡碼頭5座、大型客貨輪碼頭1座,能活水停靠萬噸級船舶,經台州灣出海;陸路主幹線83省道連結各通村公路,還有台金高速公路東延線、甬台溫鐵路、甬台溫高速公路等穿鎮而過。全鎮基本上形成了以柑橘為主的特色農業,以造船、醫化、機械製造為主的現代工業,以生態旅遊為主的新興旅遊業。

歷史人文

湧泉千年古鎮,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自古以來,湧泉經濟、文化、教育較為發達,諸多方面居於臨海乃至台州的前沿。在鳳凰山麓發現的古人類化石,是迄今為人們所了解臨海境內人類活動的最早信息。西岙村吃酒坦古窯址發現,證明東漢晚期的湧泉,以陶瓷為主的手工業生產已達到相當水平,工業經濟處於萌芽狀態。管岙成為臨海最大的磚場。晉代出現湧泉地名,建起了佛教聖地-------延恩寺(又名湧泉寺),成了臨海佛教的發祥地。唐代,湧泉是臨海的重要港口和商貿中心之一,在新亭頭設鹽監,成為台州的鹽業集散地。南屏書院是宋、明、清三代很有名氣的書院,也是湧泉文化教育的發祥地,成為培育人才的搖籃。宋代宰相杜范、明代著名人文地理學家王士性、清代左侍郎馮甦都在這裡念過書。唐代大詩人顧況、高僧懷玉等名人名士,也在湧泉留下足跡和身影。尤其是明末清初,湧泉的文化、教育,稱得上台州、臨海之冠,湧現了不少文人顯宦。據史料記載,有侍郎1人,進士4人,舉人29人。出現了列傳正史的第一個台州人任旭,唐代名僧懷玉,明代抗倭烈女馮光奴、抗倭名將王士琦的老師馮良念、著名女詩人陳珍,還有勤於學術的清初左侍郎馮甦、著名旅遊文學家馮賡雪等。
人文薈萃,造就了湧泉從古到今的人文古蹟,也推動著湧泉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湧泉主要景區有延恩寺、南屏山、蘭田山。古寺古院和山水風光交相輝映,人文與自然並存,已吸引眾多的遊人。延恩寺以寺院建築為核心,柔合了四周秀麗的自然環境,有著濃厚的宗教文化、優美的園林風貌,供人觀嘗、休閒、聚會、佛事等多種功能活動,也成為今天佛學教學的搖籃,現就學弟子近百名。該寺院始建於西晉太康年間,坐落在三面青山環抱的山岙之中。前幾年,該寺院又得到大規模修建,整個寺院占地面積擴大到20畝。如今面貌全新,氣勢恢宏。被稱為“延恩八景”也得到相繼開發。站在寶塔內俯觀,古井、瀑布、低丘、溪流、涼亭,盡收眼底,“佛果園”與成片的橘林,並駕齊驅,中間的古柏群錯落有致,好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圖。而東南面的南屏山景區,以南屏書院為代表作,形成了以山為景,景外有景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南屏山10景是清代地理學家馮賡雪的點晴之作,有“星湖漾水”、“雙尖插筆”、“天柱擎雲”、“九龍雷泉”、“樓石棲霞”、“鳳台遠眺”、“西江泛月”、“鰲峰倚漢”、“紫岩映日”、“天門雲梯”等,且一景一誦,一誦就是一首詩,每首詩都是對南屏山每個景物、景像作了具體、生動的描寫。從延恩寺北上的蘭田山景區,由眾多山頭組合的天然景觀,有的形如大船,有的形如石柱,還有的石頭給人一種無窮的想像。人文景觀中還有歷史遺存的古田園、古橋樑、古宅院、古村莊、古城垣等。在這裡你不但可領略到一處古鄉風、古韻味甚濃的歷史見證,還可以找到古人使用的石制工具和原始的農耕方式,甚至還可尋覓到刀耕火種的痕跡,更可體味到以前山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古代燦爛,現代輝煌。1958年,湧泉獲得農業十大豐收,成為台州唯一受到國務院表彰獎勵的公社。改革開放以來,湧泉,又成為文化名鎮、教育強鎮、農業重鎮、工業新鎮。特別是衣食之源,關係民生的農業,湧泉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柑橘面積、產量躍居全市第一,糧食生產名列全市前茅。在接受農業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方面,湧泉也棋高一著,在全市第一個辦起小農場、農牧場、奶牛場,率先改種矮稈稻、無核橘、白毫茶,最早採用短材扦插法殖茶、半機械化制茶,茶農選育的藤茶被定為省級地方良種茶、推廣到全省和安徽,水古茶還作為全國良種茶樹,在昆明世博園中示範種植。2007年12月4日,作為浙江省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三位一體”建設,全省現場會湧泉召開,在全省推廣;浙江省農辦和浙江省電視台聯合舉辦的“新農村衝擊播”特色鄉鎮評選,湧泉又進入全省前十名;還有台州市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現場會也在湧泉召開。省委組織部專門發文推廣湧泉“學分制管理”做法。這些先進典型,都充分說明了湧泉對農業的改革創新。
以農帶工,以農養工,使湧泉經濟繁榮,結構合理,工業快速發展。目前,湧泉工業以船舶修造、醫藥化工、機械製造、繡衣等為主導產業。全鎮擁有大小企業150家,規模上企業22家,工業產值以每年13%以上的速度實現平穩增長,在全市創下了“湧泉速度”。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一些外地客商趨之若鶩,紛紛看上這片熱土,爭相落戶,引進資金總額達8.05億元。2007年,全鎮工業產值24.5億元,工商稅收6110萬元,其中地稅1593萬元。各企業都不斷加大技改投入,擴大生產規模,改善經營管理,研發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在創業創新和產品研發、銷路上有了新突破。台州楓葉船業有限公司的造船技術和管理水平在全市處於領先地位;市實力企業--------浙江沙星醫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主導產品環丙系列中間體,占全國總量的6成以上;台州旭日
機械有限公司被臨海市命名為“工業十佳企業”……
集鎮建設、園林村建設、新農村建設今非昔比。昔日的舊房、老路,如今已改頭換面。鎮區面積不斷擴大,集鎮功能逐步完善。新建的靈泉街、豐收路等主街道,商鋪林立,市場貿易興旺。居民盼望已久的江濱公園,即將啟動建設。康莊工程實施、園林村與生態村建設和村莊整治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鎮村內道路硬化、房前屋後綠化,通村道路硬化率90%以上,主要道路綠化率和鎮村內生活垃圾處理率均達10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2.6平方米;50%的村已通過市級園林村或整治村合格驗收,梅峴村、新花街村,2005年分別榮獲“台州市小康示範村”、“生態村”稱號。2007年,外岙村被評為全國綠色小康示範村,梅峴村被評為省全面建設小康示範村。今天的湧泉,人居環境最佳化,基本形成生態鎮格局。鎮、村文化教育環境錦上添花,校舍大改善,合計投資近千萬元,具有一流水平,建成湧泉中學學生宿舍樓、湧泉中學運動場、湧泉國小教學樓、中岙國小教學樓,教育綜合實力明顯提升。2004年被評為浙江省教育強鎮。2007年被評為浙江省級生態鎮、省體育強鎮、省小康型老年體育鎮、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強鎮、台州市新農村建設先進集體等。

經濟概況

農業

柑橘是全鎮農業的主導產業。據記載,三國時期,湧泉就開始種植柑橘,隋唐以前,列為貢品。自1984年開始,湧泉柑桔生產向基地化、產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現已成為全市規模最大的無核蜜橘生產基地,柑橘面積達3.82萬畝。從1989年起,湧泉柑橘屢次在省部級以上評比會上奪魁,聲名鵲起。全國首家“優質柑橘生產技術引智成果示範基地”,國家“948”項目實施區之一 ,全國最老的柑橘專業研究機構、 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省柑橘研究所試驗基地,農業部寬皮柑桔項目實施基地等等在湧泉建立。1999年,湧泉蜜橘曾以中國橘價第一貴,先後被人民日報等多家國家級媒體報導,在上海市場享有“臨海一奇,吃橘帶皮”的美譽,銷售網路覆蓋俄羅斯、加拿大、北京、上海、瀋陽等。

工業

工業以船舶修造、醫藥化工、機械製造、繡衣等為主導產業。全鎮有大小企業137家,規模上企業18家,工業產值以每年13%以上的速度實現平穩、快速增長,創下了“湧泉速度”。其中台州楓葉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在造船技術、管理等方面在全市處於領先地位;實力浙江沙星醫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主導產品環丙系列中間體占全國總量的六成以上;台州旭日機械有限公司被臨海市命名為“工業十佳企業”……鎮黨委政府大力最佳化投資環境,構築玉峴工業園區、開闢管岙工業區塊等招商引資平台,積極吸引外商來湧泉投資興業。

建設方向

集鎮建設日益加快。按照“拉開框架、改造舊城、開發新區、集聚人氣”的總體要求,加快舊房老路的拆遷改造,鎮區面積不斷擴大,集鎮功能不斷完善,靈泉街、豐收路等主要街道民宅商鋪林立,市場繁榮。2003年把江濱公園建設列入政府議事日程,2006年開始動工建設,已完成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即將啟動。未來幾年,鎮政府將加大投入力度,以東蒲新村開發、生態環保設施完善、環境整治、濱江苑二期工程——防洪壩建設等為重點,不斷提升城鎮品位,努力構建“生態風情小鎮”。

旅遊

旅遊產業興起。湧泉古寺古院和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勝古蹟眾多。晉代古剎延恩寺有“延恩八景”,鎮南的南屏書院是湧泉文化教育的發祥地,蘭田山是極好的避暑和旅遊勝地,品桔村、南屏山等農業休閒觀光場所遊人絡繹不絕。2006年,《臨海湧泉生態農業旅遊區旅遊開發總體規劃》編制完成,把湧泉特色旅遊融入臨海市旅遊規劃中,對進一步開發延恩風景區、農家樂和蘭田山旅遊資源等提出了近期、遠期目標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