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鯽

湘鯽是以二倍體的紅鯽為母本、湘江野鯉為父本雜交而形成的雜種一代,是我國成功地獲得的魚類邊緣雜交一代,並廣泛套用於養殖生產的優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湘鯽
  • :動物界
  • :鯉科
  • 特性:生長快、食性廣、抗逆性強
養殖特點,形態特徵,生態習性,

養殖特點

湘鯽具有生長快、食性廣、抗逆性強等優點。其雜種一代雌雄全育,各子代種群的遺傳性狀比較穩定。其外形近似鯉魚,但也同時具有鯽魚的特徵。在我國南方地區,當年養成個體重可達500克以上。

形態特徵

湘鯽的外部形態很像鯽魚,頭小體大,有一對短小的口須,體色橙灰或橙黃,頭部、鱗片及鰭條顏色一致。背鰭為4,16~18,側線鱗式為30(5~6/5)32,體長/體高為2.6~2.8,體長/頭長為2.9~3.8。咽齒1.4~4.1,臼齒、鏟齒均有。
湘鯽

生態習性

湘鯽的口徑、鰓耙、咽齒、消化道均介於其雙親本之間。其食性隨著攝食消化器官的發育而變化。魚苗階段以浮遊動物(輪蟲、枝角類、搖蚊幼蟲等)為主要餌料,逐漸轉為雜食性,食譜與親本相同,偏重於植物食性,主要攝食浮游及底棲動植物、有機碎屑、萍類及各種商品飼料。 湘鯽為底層魚類,其習性溫和,較鯉鯽魚易於起捕,無掘食的特點,在養殖中無掘泥打洞攪混池水的現象。適於在餌料豐富、水質肥沃的環境中生長。湘鯽的生長速度優於母本鯽魚,接近於父本鯉魚。在稀養條件下,當年夏花魚種養成成魚個體重可達0.5~1千克。大
面積套養,每畝投放湘鯽夏花魚種30~100尾,當年可產湘鯽鮮魚20~30千克。3齡以上的個體最大可達2.5千克。
湘鯽生命力強,耐低氧環境,同時對病害及藥害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在養殖生產中未發現有明顯的病害,養殖成活率高。在稻田中養殖,對農藥、化肥的抗性很強,亦適合於在稻田中養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