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坊村

湖坊村

湖坊村位於江西省南昌青山湖區湖坊鎮,是一個工業發達、商貿繁榮、個私經濟強勁發展的典型城中村。改革開放以來,湖坊村領導班子以奮勇拼搏、科學抉擇、真抓實幹的精神,帶領湖坊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先後獲得中國十佳小康村、江西省文明村、江西省十強村等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榮獲2017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湖坊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青山湖區湖坊鎮
  • 人平純收入:10600元
經濟概況,黨建工作,社會事業,

經濟概況

湖坊村在經濟發展中,以恆華投資公司為載體,精心打造湖坊工貿城,以這個全省村級規模最大、環境最美、服務最優、效益最高的品牌工業基地為依託將優秀的企業“請進來”。與此同時,湖坊村不忘培育自己的“品牌”,大力培植民營經濟。
進入21世紀以來,湖坊村結合自身區位特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深化農村改革、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維護農村穩定大局等工作,切實加強和改進村黨組織建設,著力實現黨建“五提升”的目標,打造出了一個獨具特色的“城中村”。村黨委確立了“工業強村、三產旺村、物業興村、民營富村”的工作思路,作出了實現湖坊村經濟轉型的重大決策:利用村里僅剩的138畝土地建設全省首家村級工業園區,兩期共建標準廠房72棟,總建築面積達10餘萬平方米。到2008年,園區共引進資金2億多元,入園企業76家,其中外資企業10家,上市公司1家,向社會提供了12000餘個就業崗位。同時,湖坊村還改建了上海路商貿、飲食、休閒一條街,先後成立了40餘家賓館、餐飲、商貿、物流、物業管理等公司和企業,促進和帶動了轄區民營經濟和第三產業的發展。7年來,湖坊村累計上交國家稅收近3億元,2008年村集體經濟年純收入達2600萬元,村民人平純收入達10600元。在魏牛庚的帶領下,湖坊村由城市“補丁”成為了南昌城區一顆耀眼的“明珠”。
在20世紀80年代,湖坊還是出了名的窮村,村辦企業是他們走向富裕之路。 為了儘快脫貧,1984年湖坊人在村支書魏牛庚的帶領下發展鄉鎮企業,從最早的造紙廠到1991年投產的東方製藥廠,集體經濟快速發展,幾年功夫鄉鎮企業助推湖坊村成為江西首批“億元村”。為了保持企業活力,湖坊人不失時機地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再次助推企業發展,重組後的東方製藥廠輕裝前進。
進入21世紀以來,該村確立了“工業強村、三產旺村、物業興村、民營富村”的發展戰略,全村形成了以現代製造業為主、第三產業強勁跟上、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良好格局。
湖坊村的經濟發展策略主要有兩方面:
一方面,主攻園區經濟。湖坊村在該村工貿城工業園二期工程全面竣工的基礎上,引進56家企業入駐園區,形成了多產業集聚、多元化投資的現代製造業生產基地,並向社會提供就業崗位1萬多個。同時,該村著力打造園區經濟品牌,大力最佳化投資發展環境,搞好配套設施建設,提供優質服務,將村工貿城建設成為了全省村級規模最大、環境最美、服務最優、效益最高的品牌工業園區。2006年,湖坊村引進利用資金5億多元,其中外資1億多元,吸引客商120多家來湖坊投資興業,其中印度客商投資興辦的盈和服飾項目,引進契約外資350萬美元。
另一方面,培植民營經濟。湖坊村抓住城中村改造契機,投資4000萬元打造了上海路商業一條街,並於2006年10月全線竣工並開張營業,建築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湖坊村為把上海路商業街打造成精品,成為該村一張商貿“名片”,在項目實施中堅持四個“統一”: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造型和統一色彩裝飾,營造出“行人沿街一片景、遊客全街吃住娛、村民靠街聚財氣”的一方美景,為該村建設和諧新農村的美好畫卷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使之成為南昌市城東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同時,該村大力打造上海路商貿一條街和商業步行街龍街,發展商貿和餐飲服務業,先後發展了金湖坊大酒店、星港大酒店、鄉下菜館等一批餐飲服務業,大力扶持民營經濟,推動全民創業,充分調動了社會各方面發展個私經濟的積極性,加速了個私民營經濟的發展,給湖坊村級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無限商機。

黨建工作

一個村子發展得好不好,今後走的路子寬不寬,關鍵在於這個村子的基層黨組織建設。湖坊村面對不斷變化的內外部環境,採取“兩推一選”的辦法,組建了一支年齡輕、素質高、能力強的幹部隊伍。調整了村各支部設定,村黨委下設了工貿城黨總支、退伍軍人黨支部、創業先鋒黨支部等專業支部,分別負責非公經濟組織、社會事業、民營經濟等方面的工作,有效配置了人力資源,提升了黨組織的建設水平。同時,該村還把增強黨員幹部的執政能力和服務本領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建立了長效的教育培訓機制。為鼓勵幹部進修學習,該村拿出專項資金輸送幹部到省委黨校和南昌大學進行培養深造。截止到2009年1月,該村“兩委”幹部9名成員文化程度均為大學本科以上,其中研究生4人,高級經濟師1人,經濟師2人。

社會事業

經濟實力上去了,就能騰出手來搞好各項建設。按照改善人居環境工作思路,該村還加快了“城中村”的改造規劃建設,截止到2009年1月,湖坊村共投資1200萬元,完善了村民教育基地、村民議事中心、村文化體育活動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對龍街等13條街巷進行了改造,鋪設了煤氣、水、電地下管網,對村莊街道小巷進行了硬化和綠化,村容村貌得到了提升。
村黨委先後投資興辦了4件大事。一是投資1300萬元進行舊村改造,搞好基礎設施建設,添置文化娛樂設施,使村民晚間出門不用打電筒,下雨天不用穿膠鞋,散步打拳不用出村,大車小車可以直接開到每家每戶的門前。二是投資4000萬元對村內湖坊路、“龍街”兩側5萬多平方米商鋪進行了整治,把原來“髒、亂、差”的路段打造成了繁華的商業街。三是搞好村莊規劃建設,騰出地皮建起了528套農民公寓樓,而且還在繼續開工建設,做到全村村民每戶一套。四是不斷提高村民福利待遇,逐步提高了村民退休金、五保戶和困難戶的補助金,使村民老有所養、困有所幫。並設立100萬元教育基金對村民子女考錄大學進行重獎,設立100萬元醫療救助基金對村民進行大病救助,對百歲老人一次性頒發10萬元的長壽特別獎。在魏牛庚的帶領下,湖坊村不但實現了產業興村、民主治村,更實現了發展成果民眾共享!
同時,該村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在保障和服務上做文章,在富民、惠民、安民上下工夫,讓廣大村民共享發展成果。該村建立健全了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村民退休養老金制度、醫療保險制度、教育助學金制度等,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社會保障建設水平得到提升,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良性軌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