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墳

游墳

游墳(Ziyarah al-Qubur) 伊斯蘭教宗教禮俗。穆斯林紀念亡人的一種儀式。游墳是穆斯林紀念亡人、寄託哀思、參悟自省的一種形式,是關係著每個人的實際問題,屬於人之常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游墳
  • 外文名:Ziyarah al-Qubur
  • 性質伊斯蘭教宗教禮俗
  • 屬於:人之常情
游墳的簡介,游墳的意義,

游墳的簡介

《古蘭經》云:“人人都要嘗死的滋味“。
“游墳”即謁墓,俗稱“走墳”、“上墳”。穆罕默德曾經說過:“誰進了墳園,念十一遍《忠誠》章,把其回賜舍給亡人,那么真主便把代價給予所有的亡人。”又說:“凡是亡人,活人給他念《雅辛》章,真主便使他輕爽。”據此,穆斯林把游墳便作為一種“遜奈”遵行。通過游墳,以示對亡故者的紀念和緬懷,並祈求真主“恕饒罪過”,升高他的品級。伊斯蘭教認為活著的人親臨墓地,見墳生感,由亡人的死亡聯繫到末日的審判,會激勵自己多乾善功,棄絕行惡,作一個正直、虔誠的穆斯林。中國穆斯林大多在聚禮、會禮之後,或在亡人生辰、亡故日期,個人或集體請阿旬前往墓地游墳念經,以盡“搭救”之誠。中國穆斯林也到聖哲、先賢墓游墳,以表示景仰。各派對游墳的看待和作法大同小異,只有蘇菲“門宦”各派對游“拱北”尤其重視,儀式隆重,規模也較大。
總之,為紀念亡人游墳是活人的義務。伊斯蘭教也很重視紀念亡人問題,這是由其教義精神所決定的。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伊斯蘭教立法的基本精神,在處理關涉到穆斯林大眾的某些權益的問題時,應始終堅持“利益至上”的原則,而紀念亡人就屬於人們精神世界的基本需要,屬於穆斯林利益的事情,禁止則屬於無情,會傷害穆斯林的感情。伊斯蘭教認為,符合伊斯蘭教精神的游墳,可以使活者有機會汲取教訓、參悟人生,能夠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珍惜有限的生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正如《古蘭經》云:“競賽富庶,已使你們疏忽,直到你們去游墳地。”(102:1-2)

游墳的意義

游墳是可嘉的聖行,其意義有三:
一、對已故親人的悼念
緬懷已故親人,為他生前的缺憾和錯誤懺悔,誠心敬意地替亡人向真主求恕饒,並以此為前車之鑑,汲取教訓,進而增強對真主的敬畏和崇信。
除了游墳以外,益濟亡人的方式有替亡人施散。聖妻阿一莎傳述:“有人來見穆聖說:‘真主的使者啊!我的母親突然逝世了,她沒有遺囑,我估計,如果她能夠說話,一定她要施散,我如替她施散,她能獲得回賜嗎?’穆聖說:‘能。’”伊卜·阿巴斯傳述:賽爾德·本·歐巴德的母親逝世時,他沒有在家,他回來對穆聖說:“真主的使者啊!我母親逝世時,我沒有在她身邊,我如果替她施散一些東西的話,她能得到益濟嗎?”穆聖說:“能。”他說:“我請你作證人,我的一個樹園子是替母親出散的施物。”塞爾德·本·歐巴德的傳述說:“真主的使者啊!我的母親去世了,施散哪些最好?”穆聖說:“水。”於是我就打了一眼井,穆聖說:“這井的回賜歸賽爾德的母親所有。”
二、為亡者求主恕饒
在悼念亡人的時候,子女親自誦讀《古蘭經》最能獲得真主的喜悅。自己不會念,可以請人代替,但必須敬默恭聽。誦念《古蘭經》是向世人宣讀真主的命令和啟示,不要以為是念給亡人聽的,但舉意把誦讀《古蘭經》的回賜歸於已故的親人。《古蘭經》三十卷,114章,都是對活人的人生指南,找不到一句對死人說的話。《古蘭經》是“信者的嚮導和佳音。”(27:2)比如執法官在刑場上向民眾宣讀刑法條例,這個法律告示對已判死刑者不起絲毫作用,而是對在場的民眾提出的警告和教訓。《古蘭經》中警告說:“行一個小螞蟻重的善事者,將見其善報;做一個小螞蟻重的惡事者,將見其惡報。”(99:8)
為祈求真主減輕或赦免亡人的罪責,可以以作“杜阿”(祈禱)的方式祈求真主饒恕已故親人,尤其是亡人子女的“杜阿”更為重要。為亡人做“杜阿”和游墳一般稱作紀念亡人或搭救亡人。
替亡人求恕饒,按經訓指示紀念亡人,首先要代亡人償清債務,交付所欠功課,完成其遺囑和未竟事業。繼承亡人的一切美德,舉意將所作一切善功的回賜轉與亡人。亡人生前所擔負的“艾瑪奈特”(五功)未必完善,有相當多的人,因家務、事務等雜事棄拜、缺齋,帶罪歸主,欲想重新補之,已成幻想。但因功受賞,因罪受罰的定律是不可逾越的。墳墓生活,正如穆聖所說:“或許是樂園中的一座園林,或許是火獄中的一所火窟。”若是前者,自然知感主恩;若是後者,做兒女的解脫雙親脫離酷刑則為責無旁貸的義務。同時穆斯林應知,兒女對亡人孝敬較對活人的孝敬應更勝一籌。所以後人要誦天經,托眾求賜,向真主哀悼,祈求真主恕饒亡人罪過。穆聖說:“如墳坑之亡人,猶如落水求助者,活人之祈禱,猶如大山般的達至墓中人。”可見其回賜之大。
為父母游墳做“杜阿”,完成他們的遺囑,繼承他們的嘉言懿行等,也是游墳紀念亡人的重要方面。
三、對人生加以參悟
通過游墳讓人珍惜生命,當看到亡人在荒野墓地,應當參悟,深思,啟迪心靈,這是人生今世通向後世的必經之路,趁著一息尚存應當積極進取,多做善事,教育兒女。穆聖說:“游墳能促人記想後世。”游墳時,懷念亡者,思量自己。人的生命,時間有限,活在世上就應勤奮工作,有所建樹,為國家,民族,社會努力盡到自己的職責。因循怠惰,虛度歲月,甚至犯錯誤,危害社會和人民,則應及早反悔,痛改前非,用實際行動來洗涮前愆。如做到上述這一點,就會得到真主饒恕和嘉獎的。
因此,凡去游墳的人,都應虔誠敬意,心懷悼念,祝願已故前人在墓穴里安寧,祈求真主恕饒其生前差錯,寬宥其罪愆。這無疑對亡者和生者都有所益濟。艾卜·胡萊勒傳述:穆聖來到墳園說道:“墓穴里的穆民啊!祝你們安寧!真主口喚到時,我們必繼你們而去。”伊本·阿巴斯傳述:穆聖經過麥地那的墳園,他面對墳墓說:“墳塋的人們啊!祝你們安寧!祈求真主饒恕你們和我們,你們是先行者,我們將是後繼者。”因此,游墳的意義在追悼亡人時,暗自評量亡人生前功過,以便學習和繼承他們的品德,借鑑警惕其差錯過失。參想到死亡和後世清算,增加對教門的信念,激勵工作幹勁和責任心。
另外,我們還應經常檢查自己工作中的錯誤,真主造人頂天立地,故我們應該辦頂天立地的事,光明磊落,俠肝義膽,胸襟坦蕩,服務主道,服務大眾,向穆聖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處處為穆斯林大眾著想,並從心靈深處向真主懺悔。
游墳的意義,正在於此。通過我們對墳塋的觀察、思考、參悟、反省,並進一步激發我們的惻隱之心,樹立淡塵世,重後世的堅強信念。所以,穆聖教導:“死亡,用以規勸足矣。”
然而,一般的人去游墳,卻往往忽視或忘掉了這些重要的意義,使之浮於形勢,甚至忘本求末。許多穆斯林平常從不進清真寺,也不學習伊斯蘭教常識,把悼念亡人,游墳,請阿訇開經當作他們主要的信仰活動,這是錯誤的。
因此,我們應當區別於異教的風俗習慣,漢族文化中的精神信仰祈求亡靈守護家族人口的安全、成功、興旺、發達,那是原始先民遺留下來的迷信陋習,與伊斯蘭教認主獨一的理念格格不入。穆斯林在已故先人們的周年,忌日,不要只顧忙著準備宴席,招來親友,大吃大喝,高談闊論,無拘無束,心不在焉。因為只求表面,徒具形式的游墳和悼念亡人的做法,可以說既浪費了時間、財力和精力,而對亡人和自己都沒有多大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