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漢字)

渝(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渝(拼音yú)是現代漢語通用字。關於“渝”的本意,《說文解字》解釋為水變污,又解釋為水名。渝字義有改變,如“矢志不渝”;又指泛濫、違背等。

古代重慶境內嘉陵江稱渝水,隋於此置渝州,所以重慶市的別稱是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渝
  • 拼音:yú
  • 注音:ㄩˊ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 部首
  • 五筆:IWGJ
  • 統一碼:6E1D
  • 鄭碼:VOQK
  • 倉頡:EOMN
  • 四角碼:38121
  • 筆畫數:3+9
  • 字級:二級
  • 規範漢字編號:2763
字源解說,文字解釋,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廣韻,常用組詞,音韻方言,音韻參考,方言發音,

字源解說

渝
形聲字。形旁為水,聲旁為俞。本意指水變污,一說是指今遼寧省大凌河。

文字解釋

釋義詞性例詞例句英譯
1
改變(多指態度或感情)
動詞,非成詞語素
矢志不渝;堅貞不渝
《詩經·鄭風·羔裘》:“彼其之子,捨命不渝。”
(of one’s attitude or feeling )change
引申為違背
動詞
渝言;渝約;渝盟
violate
2
(Yú)古地名,渝州,即今重慶
名詞,成詞語素
李白《峨眉山月歌》:“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3
(Yú)重慶市的別稱
名詞,成詞語素
成渝鐵路
4
〈文言〉泛濫
動詞
渝溢;渝濫
元帝《玄覽賦》:“沸渭渝溢,瀲淡連延。”
overflow
5
〈文言〉解,脫
動詞
揚雄《太玄·格》:“次三,裳格鞶,鉤渝。”
6
〈文言〉通“”。喜悅
形容詞
《詩經·大雅·板》:“敬天之渝,無敢馳驅。”
7
〈文言〉通“”。空虛
形容詞
《老子》:“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8
〈文言〉通“”(shū)。瀉,宣洩。
動詞
國語·周語上》:“自今至於初吉,陽氣俱蒸,土膏其動,弗震弗渝,脈其滿眚,谷乃不殖。”
9
(Yú)古水名。一名宕渠水,即今四川南江及其下游渠江。今合川以下一段嘉陵江,因與渠江合流,古時亦通稱渝水、宕渠水。
名詞,成詞語素
10
(Yú)姓氏用字
名詞,成詞語素
(釋義參考資料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𠀤音兪。《說文》變污也。《爾雅·釋言》渝,變也。《詩·鄭風》捨命不渝。
水名。《說文》渝水,在遼西臨渝,東出塞。
水名。《水經注》宕渠郡,蓋古賨國,今賨城縣有渝水。
州名。《廣韻》本巴國,漢為巴郡之江州縣,梁於巴郡置楚州,隋攺為渝州。《廣輿記》今為重慶府。
《集韻》兪戍切,音裕。義同。
大透切,音豆。水名。
《韻補》葉夷周切,音由。《詩·鄭風》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捨命不渝。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渝
變污也。從水俞聲。一曰渝水,在遼西臨俞,東出塞。羊朱切

說文解字注

(渝)變污也。釋言曰。渝、變也。鄭風傳、虞翻注易、杜注左傳皆同。許謂瀞而變污。從水。俞聲。羊朱切。四部。一曰渝水在遼西臨渝。東出塞。遼西郡臨渝、二志同。臨渝故城無考。前志臨渝下曰。渝水、首受白狼。東入塞外。又有侯水。北入渝。同郡交黎縣下曰。渝水、首受塞外。南入海。按水經注遼水篇詳白狼水、渝水、候水。今渝水未詳。一統志於永平府曰。古今水道變遷。所當闕疑。

廣韻

羊朱切,平虞以 ‖俞聲侯部
渝,變也。亦州名,本巴國,漢為巴郡之江州縣,梁於巴郡置楚州,隋改為渝州,因渝水為名。

常用組詞

(詞語參考資料

音韻方言

音韻參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部韻目調韻系韻攝
廣韻
羊朱
上平十虞
平聲
三等
合口
中原音韻
魚模撮
魚模
陽平
撮口
洪武正韻
雲俱
四魚
平聲
分韻撮要
第四諸主著
陽平

方言發音

客家話
[海陸豐腔] ri2 [梅縣腔] j2 [台灣四縣腔] ji2 [寶安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客語拼音字彙] yi2 yi4
粵語
jyu4
潮州話
而污5(如)
(音韻方言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