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越(唐代著名僧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清越(生卒年不詳),宣城人。唐代著名僧人。自幼在敬亭山下新興寺出家,唐武宗滅佛毀寺,會昌四年(844)新興寺慘遭浩劫。清越棲身開元寺,發願重建本寺。後來他到處掛單,結交官府名士,名重一時。

基本介紹

  • 本名:清越
  • 所處時代:唐代
  • 出生地:宣城
  • 出生時間:生卒年不詳
  • 去世時間:生卒年不詳
  • 主要作品:《贈方乾》
出處,意義,

出處

清越(生卒年不詳),宣城人。唐代著名僧人。自幼在敬亭山下新興寺出家,唐武宗滅佛毀寺,會昌四年(844)新興寺慘遭浩劫。清越棲身開元寺,發願重建本寺。後來他到處掛單,結交官府名士,名重一時。
宣宗大中二年(848),宣歙觀察使裴休恭迎希運禪師駐錫開元寺說法。裴休家世代信佛,他在新安任內初遇希運時就以弟子自居。據宋筆記、詩話和佛典記載,宣宗登基前為逃避武宗迫害,曾師從希運出家,隱匿宣城涇縣水西寺。即位後對希運禮敬有加,並下詔準許建寺。清越見時機已到,便會同眾僧懇求希運幫助勸說裴休建寺。
清越上書裴休:“吾聞之新興寺,大曆初有禪師巨偉,南宗之上士也,與北宗昭禪師論大慧綱明實相際於此,始作此山道場。後有浩禪師作草堂於道場西北,其旁有藻律師居之。律師去世,門人立塔院。貞元中,巨偉之門人靈翹始請於太守,合三院而為寺。彼皆智慧傑出,親啟山林。今之立寺,無以易此也。”宣城郡東原來有一座妙覺寺,寺雖毀敗,舊址卻有許多杉樹檜樹,一次被龍捲風拔起32棵大樹,都是殿宇之材。裴休說:“將立寺而龍拔巨樹,天其有意乎!”於是同意建寺。眾人合力感召,四方信徒布施,廣為募化,遠及越南(時屬安南節度)諸地。新興寺(廣教寺)重建之始規模不大,僧人也只有30名。到懿宗鹹通初年(860),廣教寺新建大殿落成。2月21日,清越記此盛事道:“維時冠祠剎尊貌,踞極敞千戶,比其在階陛,得無堅強耶?始台傑河東公定而崇之,儼然峻峙。既像素壁,繪座嚴侍列。中瞻環眩,千一煥若。乃丹其甍,乃赭其楹……”鹹通中,詩人刺使盧肇立寺碑並作銘、序:“奕奕新興,敬亭南麓。巨構崇基,崢嶸煜煜。伊昔既毀,神愁鬼毒。洎將再營,天人合福……”清越在廣教寺四十多年,苦心經營,使廣教寺天下知名。後經歷代擴建,極盛時僧舍竟近千間,高僧大德輩出,終於成為一方著名叢林。
後輩詩僧齊己對清越頗為推崇,寄詩說:“敬亭山色古,廟與寺松連。住此修行過,春風四十年……”清越傳靈翹禪師衣缽,法理深湛,詩文並舉,與許棠、張喬、方乾等當時著名詩人交好。許棠曾作《寄敬亭山清越上人》,張喬以贈清越為題的詩計有三首;方乾隱居桐廬鏡湖教授弟子,李頻向方乾學詩,大中八年(854)李頻考取進士,清越作《贈方乾》相賀:“盛名與高隱,合近謝敷村。弟子已得桂,先生猶灌園。垂綸侵海介,拾句歷雲根。白日升天路,如君別有門。”

意義

這首詩《全唐詩》錄在貫休名下,但據《唐摭言》記:“方乾師徐凝。乾常刺凝曰:‘把得新詩草里論。’反語曰:‘村里老李頻師。’方乾後頻及第。詩僧清越贈乾詩云:‘弟子已得桂,先生猶灌園。’”《全唐詩》可能誤記。清越另有散文二篇載於《全唐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