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時敏雲壑煙灘圖軸

清王時敏雲壑煙灘圖軸

《雲壑煙灘圖軸》是王時敏37歲時創作的。此圖為紙本水墨,現存上海博物館,該作品為乾筆濕筆互用,兼施以醇厚的墨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王時敏雲壑煙灘圖軸
  • 館藏地點:上海博物館
  • 所屬年代:清
  • 作者:王時敏
基本信息,畫作介紹,作品賞析,畫家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雲壑煙灘圖軸
【作者】王時敏
【年代】清代
【類別】書畫
【材質】紙本水墨
【規格】縱130.6厘米,橫54.1厘米
【收藏機構】上海博物館收藏

畫作介紹

用黃公望而雜以高克恭皴筆,具有蒼渾而秀嫩的韻味。

作品賞析

觀《雲壑煙灘圖》,山體眾多,水墨淋漓,苔點細密。近處水域曲曲折折,一橋橫臥其上;幾棵高大的闊葉樹生長在土丘上,似守護著左邊的屋舍;屋舍周圍一片寂靜。作品縱深之處,山體呈“S”形走勢,向上直插雲霄。乍觀此畫,可謂“勢”不可當。但仔細品讀,就會發現陡立的山勢和畫家所用的圓渾的筆墨不甚協調。畫家似乎要表現千仞聳立之勢,可山上過多的苔點、墨點卻給人一種圓潤感。不過,這些細密的苔點和墨點又使畫面富有生機。
王時敏《雲壑煙灘圖》中的這種圓潤感,也體現在他仿效前人的作品中,如《仿黃子久》、《仿倪高士》、《仿古山水圖》等。在他仿效前人的作品中,用筆或凝重、或清麗,均不作峭拔之態。如果用當代帶有較濃西畫理念的國畫審美標準來看,《雲壑煙灘圖》的山石筆法有一種柔勁兒。對於他用筆的柔和,我們從他的書法作品中也能明顯看出來。如他用隸書寫陶潛的詩,體方筆圓,渾厚雍容,但缺乏一定的剛性。
王時敏的《雲壑煙灘圖》與他的《松壑高士圖》有許多相似之處。如橋的位置、水的流向、房舍的位置、闊葉樹的位置等都很相近,但又有不同。他的山水畫創作乾筆、濕筆互用,既皴染又施墨,用筆學黃公望而間用高克恭皴筆,作品蒼渾而秀潤。從這幅《雲壑煙灘圖》中,我們能看出王時敏的繪畫風格,用筆清秀,意境疏簡。他秀潤的用筆又浸潤著董其昌的筆韻。董其昌是王時敏的啟蒙老師,兩人可謂忘年之交。王時敏的作品大都帶有董其昌的風骨。這一點,我們從他的《仿倪瓚山水圖》中可窺其一斑。在《仿倪瓚山水圖》中,從山水的畫法至簡單的書法題款,都帶有董其昌筆法松秀的特點。

畫家簡介

王時敏(1592-1680),字遜之,號煙客,晚號西廬老人,江蘇太倉人。清初宮廷畫風的主要代表,與王翬,王鑑,王原祁,形成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畫派。他們的山水畫風影響著整個清初一代。王時敏的山水畫同時也開創了“婁東派”。少年時為董其昌、陳繼儒所深賞。祖父王錫爵為明朝萬曆年間相國,家本富於收藏,對宋、元名跡,無不精研。王時敏少年時學畫,頗多方便。“每得一秘軸,閉閣沉思。”對黃公望山水,刻意追摹。入清後隱居不仕,工詩文、書、畫。擅長山水,富於收藏。精研宋元名跡,又受董其昌影響,摹古不遺餘力,深究傳統畫法,表示“唯此為是”。並在《西廬畫跋》中讚賞王(輝)是:“筆墨神韻,一一尋真,且仿某家則全是某家,不染一他筆,使非題款,雖善鑒者不能辨”,即“摹古逼真便是佳”。“四王”這一派的山水畫家正是身體力行,步履古人,於臨仿逼肖上,下了實實在在的功夫。泥古之弊,淋漓盡致。但在摹古之中,也總結了前人在筆墨方面的不少經驗心得,對於繪畫歷史遺產的整理與研究,也是有貢獻的。王時敏正是溶化古人的筆墨技巧,形成自己的面貌,但他最終缺乏對造化的真切感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