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2004年發行的特種郵票)

清明上河圖(2004年發行的特種郵票)

《清明上河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為了宣揚中華民族悠久的藝術成就,於2004年10月18日發行的,志號為2004-26的特種郵票

《清明上河圖》全套九枚(套票連印),每枚都可獨立觀賞自成一景,九枚連線起來則是一副完整的《清明上河圖》全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明上河圖
  • 郵票類型:特種郵票
  • 發行時間:2004-10-18
  • 全套枚數:9枚
  • 原畫作者:北宋·張擇端
  • 設計者:王虎鳴
  • 志號:2004-26 
  • 印製廠:北京郵票廠
  • 發行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
發行背景,制票參數,票面圖案,郵票賞析,社會影響,外界評價,榮譽表彰,

發行背景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屬於國寶級文物,作者是北宋畫家張擇端。描繪了北宋京城開封及汴河兩岸繁華的城市景象與優美的自然風光。
2004年10月18日,為了宣揚中華民族悠久的藝術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發行了《清明上河圖》的特種郵票,全套九枚。

制票參數

志號
2004-26
印刷版別
膠雕套印
印製廠
北京郵票廠
原作者
北宋·張擇端
整張規格
236mm×121mm
齒孔度數
P12×12.5
圖序
圖名
面值
發行量
規格
9-1
清明上河圖(局部)
60分
1020萬枚
58mm×31mm
9-2
清明上河圖(局部)
80分
1020萬枚
58mm×31mm
9-3
清明上河圖(局部)
80分
1020萬枚
58mm×31mm
9-4
清明上河圖(局部)
80分
1020萬枚
58mm×31mm
9-5
清明上河圖(局部)
80分
1020萬枚
58mm×31mm
9-6
清明上河圖(局部)
80分
1020萬枚
58mm×31mm
9-7
清明上河圖(局部)
80分
1020萬枚
58mm×31mm
9-8
清明上河圖(局部)
1元
1020萬枚
58mm×31mm
9-9
清明上河圖(局部)
2元
1020萬枚
58mm×31mm
(參考資料:

票面圖案

《清明上河圖》全套九枚圖案,每枚都可獨立觀賞自成一景,九枚連印,連線起來是一副完整的《清明上河圖》全景。
清明上河圖
全張郵票採用放大了的畫卷部分內容作底襯,右側以古線裝書脊形式標出畫卷名稱“清明上河圖”,並印有這樣一段文字:“《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宋徽宗時為宮廷畫家。畫卷以精緻的工筆描繪了北宋京城汴梁(今開封)城內和近郊汴河兩岸的繁榮景象及各色人等的生活情態。該圖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方法,將繁榮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又富於變化的畫面,畫中人物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精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9-19-1
《 清明上河圖(局部)》(9-1)郵票圖案是汴京城外的郊區 圖畫。薄霧迷濛,在稀疏的小樹林下,有小河、小橋,岸邊停著一隻小船;左邊樹蔭下,靜靜地隱藏著幾家低矮的農舍;右邊小樹林深處,一小隊馱著木炭的毛驢從遠處徐徐走來。
9-29-2
《清明上河圖(局部)》(9-2)郵票圖案在左上角路端遠處,有一隊人馬和一乘轎子,頂部有些楊柳枝條之類的裝飾;其後跟隨著一些隨從,有的肩挑擔子末尾有一位騎在馬上的官吏,轎中的婦女似是他的眷屬。在畫面左下角的道路上,有一對士紳模樣的夫婦,穿著華麗溫暖的衣服,快活地騎著毛驢,悠然地向前行進著;其後跟隨著兩個僕人,年長者在前頭為胖夫人牽驢引路,年輕者肩負著行李走在中間。樹從深處,清晰可見設有一個小茶攤。
9-39-3
《清明上河圖(局部)》(9-3)郵票圖案是汴河岸邊之景。在汴河邊上,右下角的兩條船已經靠岸,在大樹下半隱半現的小船正在卸貨,搬運夫背負著貨袋往岸上運,貨主坐在已堆理整齊的小貨袋上指揮卸貨;碼頭邊上的小飯館,夥計正在掛彩旗開始營業;左上角的兩艘船剛剛靠岸。
9-49-4
《清明上河圖(局部)》(9-4)郵票圖案中的是汴河中運輸之景。在汴河中,滿載著貨物的船隻一艘接著一艘,右上角的船隻已經泊岸,搬運夫已在緊張地卸貨;圖案的左中部,一艘大船幾乎完全被大樹遮擋,只露出的船尾上,8個船員正在奮力搖動一根大櫓,可以判斷,被大樹遮擋的船頭上肯定也有8人在搖櫓,他們前後合力,催船逆流前進,似乎要通過前方的小橋;圖案左下角停靠在岸邊的一隻小船中,一個小童端著木桶向河中倒水,可能是在刷洗船身。圖案上方的河岸邊,有客棧和餐館,供給來往船夫們的飲食住宿。
9-59-5
《清明上河圖(局部)》(9-5)郵票圖案中同樣是汴河之景。畫面中心是一座橫跨汴河規模宏大的大橋。橋下有一艘大船正要過橋洞,船夫們手持竹篙緊張地與橋上、船旁的人互相呼應,駕馭控制著船的方向,與急流搏鬥。
9-69-6
《清明上河圖(局部)》(9-6)郵票圖案為汴河碼頭之景。圖案的右上部,汴河兩岸停泊著的數艘大船,而河流中間有兩艘逆流而行的大船,其中較遠處的一艘由縴夫拉動正在艱難地向前行進,較近處的一艘前後各6個船夫在齊力搖著大櫓,兩船正順著汴河拐彎遠去;圖案的下方與左方部分,是城市的街道,屋宇一棟緊貼著一棟,商店一家緊倚著一家,得分官廨、寺廟、茶坊、酒樓、肉鋪和大車修理、算命地攤等等。
9-79-7
《清明上河圖(局部)》(9-7)郵票圖案是汴京城區的部分街景。從右至左觀看,一棵古樹旁側,是一個算命棚子,掛著“神課”、“看命”的牌子,圍著三五個人。
9-89-8
《清明上河圖(局部)》(9-8)郵票圖案同樣是城區街景。圖案右上角有河流,河流兩旁生長著繁茂的柳樹,順著河灣向遠方延伸;畫面下方,河流上架設有一座土橋,與街道平行相通,橋兩側欄桿邊圍著不少遊人。畫面中央聳立著一座高大的城門。
9-99-9
《清明上河圖(局部)》(9-9)郵票圖案展示的是城區之人。行人有正在進行交易的商賈,有看熱鬧、賞風光、到處遊逛的紳士,有騎著高頭大馬的官吏和前後簇擁著的僕人、隨從,有肩挑貨擔沿街高聲叫賣的小販,有乘坐著轎子的大家閨秀,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正在問路的外地行客,有正在聽說唱的大人小孩,有在高樓中飲酒作樂的富家子弟,還有在城門行乞的殘疾老人等。
(參考資料:)

郵票賞析

第一枚郵票描繪了北宋汴京城外一片郊區的農村景色。靜中有動,在這一幅汴京城外郊區的自然和社會生活環境裡,讀者可真切地感受到了百姓的勤勞和環境的寧靜。
第二枚郵票圖案描繪了北宋汴京城外郊區一條道路上的景象。樹林老乾新綠,生機盎然。同時畫面上的兩對行人由左上的一片建築群中出來的,他們或去探親訪友,或去郊遊,環境優美清靜,人物心情舒閒,生動地展現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的景象。
第三枚郵票圖案描繪了汴河岸邊的繁忙景象。此處動靜結合,畫面呈現了汴河上繁忙的運輸景象。
第四枚郵票圖案描繪了汴河中繁忙的運輸景象。從河面的水流可以看清河水的流向,圖案右正面的一艘大船正在逆流而上,桅頂繫著縴繩,順著縴繩向左往遠處看,五個縴夫正在吃力地拉著縴繩向前邁進,姿態十分感人;此處動靜有序,畫面呈現出了一處繁忙景象。
第五枚郵票圖案描繪了汴河上運輸的緊張景象。此處畫中每個人的神情緊張,姿態各異,形神兼備;橋面上則是車水馬龍,行人稠密。這枚郵票圖案是《清明上河圖》全幅畫卷的最高潮處,突出呈現了作為北宋國家漕運樞紐的緊張運輸氣氛。
第六枚郵票圖案描繪了汴河運輸碼頭的熱鬧景象。此處清晰可見的是畫面右下角的彩樓,其字牌上“腳店”二字亦可辨,圖案中有驢車慢慢走來,又有人吆喝著牛車正在上路,展現了一處熱鬧非凡之景。
第七枚郵票圖案描繪了汴京城區的部分街景。其中能感受到的是濃厚的商貿氣氛,各種小攤子周圍都有生意,大宅院門口,有人打盹,有人聊天,大路口有挑著空擔子的挑夫、扶著空轎的轎夫,還有車夫把著的三頭牛拉的大型運輸車,似乎都在招攬生意;一把把遮陽傘下,有不少人在飲茶或就餐;生動地展現出了一個商貿城市的生活側面。
第八枚郵票圖案同樣描繪了汴京城區的部分街景。河邊有遊人,他們或手扶欄桿,或上半身趴在欄桿上,似乎都在欣賞河中的游魚戲水。畫面中央赫然聳立著一座高大的城門樓,在商人的押運下,一支駱駝運輸隊正浩浩蕩蕩地通過城樓門洞,這是當時城市形象的代表特徵,具體呈現出了汴京的商業交通和繁華城市的景象。
第九枚郵票圖案主要描繪的是街景與行人。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來來往往,絡繹不絕。可以說,畫中所繪人物,包括男女老幼、士工農商無所不有,各類人物的動態生動自然,富有那個時代濃郁的社會生活氣息。

社會影響

《清明上河圖》郵票的發行當時創下了中國郵票發行史上的四個第一:依據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原作設計,基本反映原畫風貌,這在世界同類題材中是第一;雕刻版規模之大,在中外郵票印製史上位居第一;是中國引進國際先進的膠雕印刷機印出的第一套郵票;也是當時中國全套連票最多、最為精美的一套郵票。

外界評價

遼寧省郵協學術委員李寶庫:用二枚或多枚郵票組合在一起,反映同一個事物,其情節相互之間是不可分割的,對全套郵票畫面,觀賞起來有整體感。如1995-8《虢國夫人遊春圖》……等郵票。尤其是2004-26《清明上河圖》和2005-25《洛神賦》將近10枚郵票連成一幅長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型、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

榮譽表彰

2005年6月1日,在武漢舉行的“第25屆全國最佳郵票評選活動”中,2004-26《清明上河圖》郵票榮獲“優秀郵票獎”和“專家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