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八大山人枯木來禽圖

【簡介】《枯木來禽圖》款識:八九子。驢。印鑑:驢、八大山人、拾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八大山人枯木來禽圖
  • 年代:清代
  • 規格:97X41CM
  • 作者朱耷
畫作賞析,作者簡介,

畫作賞析

鑑藏印:王季遷氏審定真跡、王已千璽。附屬作品:馮康侯題籤條,王季遷邊跋。
清八大山人枯木來禽圖
香港著名書畫篆刻家、收藏馮康侯舊藏;著名書畫家、鑑藏家王季遷收藏。
此畫馮康侯舊題“八大山人鴝鴣來桐圖”,將二禽誤認為八哥,枯木誤以為桐樹,目不見八大自題之名,前人所知亦有限矣。
“八九子”,烏鴉也。典出南朝梁 劉孝威所作樂府《烏生八九子》。詩云:“城上烏,一年生九雛。枝輕巢本狹,風多葉早枯……”朱耷自況者也。署款“驢”,五十餘歲之作也,存青藤白陽筆意,明快爽健。朱耷之“耷”,大耳也,大耳者,驢也。故“耷”俗呼為“驢”,致有此號焉。八大所遺早期作品無多。此畫經收藏巨擘馮康侯王季遷等遞藏,足以珍貴,得者寶之。(楊休)

作者簡介

朱耷(1626-1705),清代畫家。僧人。原名統。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後裔,明亡後出家,一生字、號、別號極多,主要有:法名傳棨,號雪個、個山、屋驢、人屋,尤以八大山人最為知名。據載,他還曾棄僧入道,改名朱道朗,字良月。在書畫上亦有許多畫押,如“三月十九日”、“相如吃”、“拾得”、“何園”等,含義較深。另外他署款時常將“八大山人”連綴寫成“哭之”、“笑之”字樣,以寄託憤懣。作為明宗室後裔,朱耷身遭國亡家破之痛,一生不與清王朝合作。他性情孤傲倔強,行為狂怪,以詩書畫發泄其悲憤抑鬱之情。
朱耷擅花鳥、山水,其花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特點是通過象徵寓意的手法,並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誇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其畫筆墨簡樸豪放、蒼勁率意、淋漓酣暢,構圖疏簡、奇險,風格雄奇朴茂。他的山水畫初師董其昌,後又上窺黃公望倪瓚,多作水墨山水,筆墨質樸雄健,意境荒涼寂寥。亦長於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董其昌等,以禿筆作書,風格流暢秀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