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閔貞繪採桑圖

清代閔貞繪採桑圖

此圖巧於布局,作者為了突出採桑女,省略了不必要的背景,並通過女子腳下的巨石將其自然地安置於畫心中部,使其在引人矚目的同時,於構圖上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代閔貞繪採桑圖
  • 朝代:清
  • 類別繪畫
  • 作者:閔貞繪
簡介,賞析,說明,作者介紹,

簡介

【名稱】:《採桑圖》軸
【朝代】:清
【類別】:繪畫
【作者】:閔貞繪
【材質】:紙本,墨筆
【尺幅】:縱123.8cm,橫52cm
【現藏】:故宮博物院
【介紹】:署款:“正齋閔貞畫。”下鈐“閔貞之印”、“蓼塘居士”、“正齋”印3方。並鈐清李青“益昌李氏青珍藏”、“青□”鑑藏印2方。

賞析

圖繪高大的桑樹下,一嬌小女子登高採桑的情景。她一邊仰頭目視著桑樹的枝葉,一邊持桿不住地擊打,同時,手舉竹籃承接片片落葉。人物全身竭力向上,形體伸展自然,眼與手的關係協調,“打”與“接”的動作連貫,表明作者具有細緻的觀察能力和紮實的寫實基礎。
,通過女子舉桿打桑的動態將高大的桑樹與低矮的山石、土坡等連線起來,從而令物象間產生一種長方形的結構關係,相互間氣脈貫通,令簡約的構圖顯得飽滿並具有完整性。圖中女子的衣紋富有表現力,繁複交疊,表現出綿質布料柔軟的質地。女子健壯活潑的體態則由濃淡、粗細、頓折變化的線條加以準確的勾畫。此外,以線塑型表現的衣紋與以濃墨皴擦點染的樹石形成技法上的互補,豐富了畫面的視覺效果。

說明

仕女畫發展至清代表現範圍日益擴大,已從晉代的賢婦、貴婦、仙女等擴展到了各個階層、各種身份、各樣處境的女子。但畫家們最樂於創作的仕女形象當屬戲劇小說、傳奇故事中的各色女子或是他們心目中理想的“美女”。以寫實手法表現生活中的普通女性在清代尚屬少見,該幅是其中難得的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優秀作品。

作者介紹

閔貞(1730--?年),字正齋,江西南昌人。除畫肖像,亦擅仕女和山水。其肖像畫在當地和京師都很有名。清俞蛟《讀畫閒評》記載道“求畫者摩肩擊轂”,又記他感通神明,因得見父母之靈,即時畫下父母肖像,逢歲時伏臘,他都要懸掛起來瞻仰,被人稱為“閔孝子”。蔣寶齡《墨林今畫》記載他“筆墨超逸,各體無不工。然性僻傲,不輕為人作”,可見,以畫為業的閔貞很注重獨立人格。閔貞的肖像畫大體有兩種面貌:一為工筆畫法,如《巴慰祖像》;一為小寫意人物,如《曹慕堂家慶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