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淺出通信原理

深入淺出通信原理

《深入淺出通信原理》內容源於作者在通信人家園上的“深入淺出通信原理”系列連載,彙編並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基礎全面的計算機IT學科普及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深入淺出通信原理
  • 作者:陳愛軍
  • ISBN:9787302483861
  • 定價:89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02月01日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 錄,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要內容源於作者在通信人家園上的“深入淺出通信原理”系列連載,彙編成為繼承了連載圖文並茂、深入淺出、理論聯繫實際的特點,並在連載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從信號和頻譜講起,以通信模型為主線,對信道信源編碼信道編碼和交織、脈衝成形、調製、天線技術、復用和多址技術等做了系統講解。 本書針對真正希望搞清楚通信原理的讀者編寫,適用於高等院校通信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職的電信行業工程師,也適用於對通信原理具有濃厚興趣的非通信專業人士。

作者簡介

陳愛軍,1997年畢業於西安交大無線電專業,進入華為公司,迄今已逾20年。先後從事GSMCDMAWiMAXLTE等無線產品研發工作。對無線和數據通信原理有深刻理解,在公司內舉辦無線通信原理、CDMA原理、OFDM原理、TCP性能分析及套用等課程。

目 錄

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 1
1.1 什麼是通信 1
一、廣義的通信 1
二、狹義的通信 2
1.2 什麼是通信系統 2
一、有線模擬通信系統 3
二、無線模擬通信系統 4
三、有線數字通信系統 5
四、無線數字通信系統 10
1.3 通信系統模型 10
一、信源和信宿 11
二、信道 12
三、發信機和收信機 12
1.4 信道 13
一、有線信道 13
二、無線信道 15
1.5 信號變換 19
一、信源編碼 19
二、信道編碼和交織 19
三、脈衝成形 20
四、調製 21
五、天線技術 24
1.6 復用和多址技術 25
一、復用技術 26
二、多址技術 26
第2章 信號與頻譜 27
2.1 概述 27
2.2 正弦信號 28
一、正弦信號的波形 28
二、正弦信號的特性 29
一、歐拉公式 32
二、如何理解複數 33
三、如何理解覆信號 36
四、復指數信號的特性 41
2.4 信號的相和相位 42
一、概述 42
二、什麼是Phase 43
三、月亮的相和相位 43
四、什麼是相 46
五、什麼是相位 47
六、什麼是相位差 55
七、波的干涉 61
2.5 信號的分解與合成 65
一、正弦信號作為基本信號 65
二、復指數信號作為基本信號 69
2.6 周期信號的傅立葉級數展開 76
一、傅立葉級數展開的定義 76
二、傅立葉級數展開的幾何意義 76
三、傅立葉係數計算公式 77
四、方波信號的傅立葉係數 77
五、周期矩形信號的傅立葉係數 79
2.7周期信號的離散譜 80
一、兩類頻譜 80
二、常用周期信號的頻譜 82
2.8非周期信號的連續譜 90
一、非周期矩形脈衝信號的離散譜 90
二、非周期矩形脈衝信號的連續譜 92
2.9傅立葉變換 94
一、傅立葉正變換 94
二、傅立葉逆變換 95
三、傅立葉變換 96
四、非周期信號的傅立葉變換 97
五、周期信號的傅立葉變換 100
六、傅立葉變換的對稱性 105
七、延遲信號的傅立葉變換 108
八、信號乘積的傅立葉變換 110
九、信號卷積的傅立葉變換 128
2.10離散傅立葉變換 137
一、離散傅立葉正變換 137
二、離散傅立葉逆變換 148
第3章信道 153
3.1噪聲和干擾 153
3.2信道頻寬 153
3.3信道容量 154
3.4移動衰落信道 155
一、路徑損耗 155
二、大尺度衰落 156
三、小尺度衰落 156
第4章信源編碼 169
4.1模/數轉換 169
一、採樣 169
二、量化 177
三、編碼 180
四、實現 181
4.2音頻編碼 186
一、G.711PCM 186
二、RPE-LPT 186
三、AMR-NB 187
四、AMR-WB 187
4.3視頻編碼 188
一、概述 188
二、模/數轉換 190
三、視頻壓縮 194
第5章信道編碼與交織 201
5.1FEC 201
一、重複碼 201
二、分組碼 202
三、卷積碼 206
5.2交織 218
一、交織 218
二、去交織 219
5.3反饋重傳 219
一、ARQ 219
二、HARQ 220
三、HARQ+ARQ 220
第6章基帶信號的傳送和接收 221
6.1脈衝成形 221
一、矩形脈衝 221
二、sinc脈衝 223
6.2基帶濾波器 224
一、理想低通濾波器 224
二、升餘弦滾降濾波器 225
6.3眼圖 229
一、什麼是眼圖 229
二、眼圖的生成原理 229
第7章頻帶信號的傳送和接收 234
7.1模擬調製 234
一、標準幅度調製 235
二、雙邊帶調製 239
三、單邊帶調製 243
四、IQ調製 247
7.2數字調製 251
一、數字調製 251
二、PSK調製 251
三、QAM調製 253
四、數字調製的實現 254
五、星座圖 263
六、數字調製的映射關係 266
七、調製效率 269
7.3變頻技術 270
一、直接變頻 270
二、間接變頻 272
三、數字變頻 275
四、帶通採樣 276
第8章天線技術 284
8.1天線的功能 284
8.2電磁波輻射原理 284
一、輻射能力與導線形狀的關係 285
二、輻射能力與導線長度的關係 285
8.3半波對稱振子 285
8.4全向天線 286
8.5定向天線 287
8.6多天線技術 287
一、分集技術 287
二、MIMO 289
三、波束賦形 306
第9章復用和多址技術 312
9.1TDM/TDMA 312
一、概念 312
二、實現 313
三、套用 313
9.2FDM/FDMA 314
一、概念 314
二、實現 315
三、套用 316
9.3OFDM/OFDMA 316
一、概念 316
二、實現 318
三、套用 327
9.4CDM/CDMA 327
一、概念 327
二、實現 328
三、套用 338
第10章通信系統性能評估 340
10.1通信系統性能指標 340
10.2模擬通信系統 340
一、概述 341
二、有效性 341
三、可靠性 341
10.3數字通信系統 342
一、概述 342
二、有效性 345
三、可靠性 347
參考文獻 35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