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話

淮西話

淮西話江淮官話洪巢片的分支,又稱淮西方言、肥蕪方言,大致包括安徽省合肥市、蕪湖市(除蕪湖縣繁昌縣)、蚌埠市(僅懷遠縣、五河縣)、淮南市(除潘集鳳台縣)、馬鞍山市(除博望區)、銅陵市(除義安區)、安慶市(除岳西縣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滁州市(除天長市)、六安市、宣城市(除涇縣績溪縣)、池州市(除石台縣)。

淮西話屬於江淮官話洪巢片,並與揚淮片共同組成了洪巢片,而洪巢片與南京片、通泰片共同組成了江淮官話。

淮西話有獨特的語音特徵,以合肥話、蕪湖話、滁州話為代表,主要分布於安徽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西話
  • 隸屬江淮官話洪巢片的分支
  • 又稱:肥蕪話、肥蕪片、肥蕪方言
  • 包括:安徽省安慶市、馬鞍山市、蕪湖市、合肥市
簡介,分布地域,安徽省,語音特點,內部分區,發展狀況,相關文獻,

簡介

安慶市區、懷寧縣樅陽縣、桐城市、池州市區、九江市區屬於淮語安慶小片,該小片歸屬具有爭議,1987年版《中國語言地圖集》將其歸入洪巢片,而近來學者研究已將其歸入黃孝片

分布地域

安徽省

蕪湖市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三山區部分地區、無為縣南陵縣部分地區
宣城市宣州區郎溪縣北部、旌德縣部分地區、廣德縣部分地區、寧國市部分地區

語音特點

安慶小片:區分平捲舌,有ng聲母,an和ang不分,鹹山攝三分,陰平是低降調21或31,陽平是高升調35,上聲是曲折調213,去聲是高降調52,有兒化,有入聲,調值5,韻尾[-ʔ]。樅陽、桐城僅有[-l]韻尾
蕪湖小片:平捲舌都念做平舌,無ng聲母,an和ang不分,鹹山攝三分,陰平是低降調21或31,陽平是高升調35,上聲是曲折調213,去聲是高平調55,有兒化,有入聲,調值5,韻尾[-ʔ]
巢湖小片:區分平捲舌,有ng聲母,區分an和ang,鹹山攝三分,陰平是低降調21或31,陽平是高升調35,上聲是曲折調213,去聲是高降調52,無兒化,有入聲,調值5,韻尾[-ʔ]。廬江話依中古聲母清濁分為陰陽入,陰入調值5,陽入調值3。
懷遠小片:區分平捲舌,無ng聲母,區分an和ang,鹹山攝兩分,陰平是降低調21,陽平是高升調35,上聲是曲折調212,去聲是高降調53,無兒化,有入聲,調值2,韻尾[-ʔ]。
合肥小片:區分平捲舌,無ng聲母,區分an和ang,鹹山攝三分,陰平是低降調21或31,陽平是高平調55,上聲是高升調35,去聲是高降調52,無兒化,有入聲,調值5,韻尾[-ʔ]

內部分區

安慶小片: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懷寧縣東南部、桐城市、樅陽縣。
蕪湖小片: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三山區部分地區、南陵縣部分地區、銅官區、郊區、宣州區、郎溪縣北部、旌德縣部分地區、廣德縣部分地區、寧國市部分地區、貴池區、青陽縣、東至縣北部。
巢湖小片:巢湖市、廬江縣、無為縣、和縣、含山縣。
懷遠小片:懷遠縣城周邊、五河縣澮河以南、田家庵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大通區、壽縣瓦埠湖以東、長豐縣北部。
合肥小片:廬陽區、包河區、蜀山區、瑤海區、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南部、金安區、裕安區、葉集區、舒城縣、金寨縣東南部、霍山縣、霍邱縣南部、琅琊區、南譙區、全椒縣、來安縣、明光市、鳳陽縣東南部、盱眙縣西南部。

發展狀況

入聲混亂,例:蕪湖、巢湖、合肥、馬鞍山、寧波小片入聲韻尾弱化或失去入聲韻尾
鹹山攝三分混亂,例:寧波、蕪湖小片鹹山攝桓歡韻一部分已經被同化成寒山韻
地方特色的辭彙大量丟失
被其他方言同化,例:淮南話原屬江淮官話洪巢片懷遠小片,但已經完成向中原官話信蚌片的轉型;懷遠話處於變化的過程中,從其語音特徵上看,僅因有入聲與中原官話信蚌片不同,一旦入聲消失,立刻併入信蚌片。

相關文獻

安徽省志·方言志》,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方誌出版社,1997年。
《江蘇省志·方言志》,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南京方言詞典》,劉丹青等編,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
《安徽江淮官話語音研究》,孫宜志,合肥:黃山書社,2006年。
《巢湖方言辭彙》(一)、(二)、(三)、(四),許利英,《方言》,1998年第2、3、4期、1999年第1期。
安慶方言辭彙》,郝凝,《方言》,1982年第4期。
《安徽廬江方言音系》,周元琳,《方言》,2001年第3期。
《廬州方言考釋》,王光漢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