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相山廟會

淮北相山廟會

淮北相山廟會廟會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北相山廟會
  • 寄託: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 位於:相山主峰南麓
  • 榮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山廟簡介,相山廟會,廟會由來,坐落位置,

相山廟簡介

相山廟位於相山主峰南麓,坐北朝南,四進大院,是淮北市現存歷史最久的古建築和最重要的觀覽景點。寺廟位於相山龍山、虎山兩峰之峪。俗稱相山廟,又稱顯濟王廟。三面環山,周圍林木蔥籠,環境幽美。登寺山門奎樓眺望,市區盡收眼底。據清同治八年碑文載:西晉太康五年詔諸侯記界內山川,沛國人郭卿建廟,刻銘曰:“巍巍相山,盤郁穹崇,上應房心,與天靈沖,興雲播雨,稼穡以豐”。唐永徽元年重建。清乾隆二十四年安徽巡撫高晉奏請發帑重修祠宇。民國年間又重修。寺內至今猶存宋、元、明、清歷代廟宇的碑刻22方,其中以乾隆皇帝的御書“惠我南黎”恭摹碑和高晉書“滲水崖”碑刻最引人注目。顯通寺建築規模宏偉,布局疏朗。四進大院,院內古柏、銀杏參天。有房屋52間,其中山門奎樓3間,寶藏室 3間,走廊14間,東西配房各7間,大殿5間,後殿3間,戲台 1座,六角亭1座,新建碑廊1處。現存建築結構為清代式樣,除山門奎樓、大殿、六角亭的屋面為玻璃瓦,其它房屋均為青磚小瓦,兩面坡式的建築。淮海戰役期間,粟裕副司令員曾在此召開高幹會議,研究作戰方案,制訂“華東野戰軍第十四號命令”。1985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山廟會

每年農曆三月十八日,為古相山廟會。古時,每春秋兩季,我市境內地方官員都要到相山顯通寺舉行祭禮,祈求神靈保佑平安,降福於民。而周邊民眾則於農曆三月十八日左右來此廟敬獻香火。建國後,廟會曾經改成物資交流大會,高峰時可有十餘省市、數十萬客商和民眾趕會。近幾年來,趕廟會逐漸發展成為一項休閒、踏青的傳統文化活動。
淮北相山廟會

廟會由來

相山廟供奉的本是相山神,後來不知何時改稱“明上王”。北宋神宗元豐八年(1075)敕賜“顯通廟”額;徽宗宣和五年(1123)敕封相山神為“崇惠侯”;劉齊阜昌二年(1131,宋高宗紹興元年)又加封“顯濟王”;清康熙年間稱該廟為“顯濟王廟”。現今官方稱其為“顯通寺”。而廣大民眾仍習慣稱其本名“相山廟”。

坐落位置

顯通寺(習稱相山廟)建於晉朝,坐落在相山公園內。相山公園是淮北市唯一的大型綜合性風景名勝公園,以“相山十景”而聞名。為國家4A級景區。相山山脈自徐州蜿蜒而來,主峰為皖北地區至高點,方圓諸山之宗;有奇峰、雲洞、林海、蒼柏、古寺、漢碑。人文景點有乾隆皇帝題詞“惠我南黎”、水牛墓奏鳴台飲馬池藏經洞等數十處。山頂雲洞吞吐雲樹、頃刻萬端;香爐峰形勢惟峭;疊翠峰翠色誘人。新建兒童樂園、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於一體,是人們遊樂休息的好地方。相山公園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南麓,隨著改革開放的迅速發展,相山公園作為淮北市與外界聯繫的重要視窗和紐帶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淮北相山廟會
乘車路線:相山路最北端,相山公園內,你可乘坐10路公車到達山底,公園內途步或坐遊覽車十分鐘到達。也可好友結伴,散步到達,因為處於市中心,十分的方便。如打的起步價為五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