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水井村(湖南東安縣端橋鋪鎮下轄村)

涼水井村距離永州市城區16公里,距離東安縣城區27公里,地理中心位置北緯26°30'40",東經111°28'10"左右,海拔約125米,東西寬約1.5公里,南北長約2.3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涼水井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湖南東安縣端橋鋪鎮
  • 下轄地區:13個組
  • 郵政區碼:425913
  • 方言:永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村口涼水井
  • 車牌代碼:湘M
地理位置,村名由來,交通狀況,氣候特徵,資源礦產,人口情況,村內名人,

地理位置

境內屬於典型的丘陵地帶,中間是河谷平原,有南江河(系湘江支流盧洪江的支流)自西南向東北穿境而過,南江河北岸另有一條支流,自西北向東南匯入南江河,也形成河谷平原,海拔略高,平原面積約為25%,境內東北邊,中部,南部均為低山,海拔超過150m,山上森林覆蓋率很高。其中南部低山是地殼隆起斷層形成山脈,除地表有薄土層外,主要由石灰岩和頁岩等沉積岩構成,可以看到明顯的地殼運動的奇特地貌。中部,和東北部山脈屬於紅土地貌,適合松樹生長,山上長滿了馬尾松。

村名由來

涼水井村歷史上並不叫涼水井,該村7組一棵老樹下,也即現在東安到永州公路和東安到西江橋公路的分岔口,有一口古井,傳說以前出現多次乾旱時,該井一直有水出,並且清涼可口,故後來行政定名時,就叫涼水井村。
事實上,該村的一些老地名一直在使用。像燕子山,胡吉嶺,田莊等。

交通狀況

涼水井村交通方便,距離市區僅16公里,主要幹道有東安縣到永州市的公路和東安縣到西江橋的公路,這二條公路穿村而過,並在村內交匯。此外,分別有2條通村的水泥路在南江河南部和北部連線了所有居民點,基本實現了從門口到門口的交通面貌。唯一不足的是南江河南部和北部連線道路不足,僅靠東安到西江橋的公路連線,而改公路位於村的最東邊,由於村面積較大,對過往民眾不太方便。

氣候特徵

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資源礦產

境內的重要資源有石灰石,樹木,以及少量煤炭(目前已經開發枯竭),大米,及其他農副產品。

人口情況

該村共13個村民小組,1~8組分布在南江河南岸,9~13組分布在北岸,總人口約1500人,均為漢族人。村民先祖大部分是從外地遷移到此處,人口素質較高,共處和諧。
村民重視文化教育,村內的教育在全鎮37個村及居委會中以及名列前茅。近年來,村內超過30名學生考取四川大學,中南大學,重慶大學,東北大學等國家重點大學及省內大學,還有學生獲得學區第一名,和縣內第一名的好成績,部分組的村民戶戶有大學生及全家孩子都是大學生。

村內名人

1、葉兆蘭(1792~1856),原名元桐,字介塘,官至安徽布政使。
2、葉夏生(1952~ ),副教授,中南大學數學學院黨委書記。
3、李昌全(1952~ ),高級經濟師,曾擔任東安縣金江鄉黨委書記,東安縣鹿馬橋區黨委書記。
4、唐忠元(1954~ ),副教授,湖南永州職院人文教育學院副院長。
5、蔣中秋(1963~ ),美術學教授,武漢理工大學教授。
6、葉春生(1960~ ),東安縣橫塘鎮黨委書記。
7、葉茂 , 深圳市神州通地產置業有限公司財務總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